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架起新闻学界与业界交流之桥

2020-10-27 09:08:23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孔祥鑫

摘要:学界与业界的充分交流可以形成更大的合力,共同破解现实迷思,一起回答时代之问。

  进行新生报到,参加开学典礼,辗转于不同教室上课,在图书馆安静地自习……没想到在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工作的第12年,我还有机会重回校园,在象牙塔中聆听老师的教诲。今年9月,除了新华社记者的头衔,我还拥有了一个新身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很多师长和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回学校读书?我总是立即回答是因为校园情结和职业理想。仔细想来,师友们对我个人关心的背后其实涉及的是严肃而又宏大的命题:从事新闻理论研究能为新闻实践带来哪些指导和帮助?拥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媒体记者能够为新闻理论研究做出什么贡献?高校学者与新闻记者、高等学府与新闻单位、学界与业界,究竟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学界与业界的交流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有关如何架起学界和业界交流之桥的讨论早已有之。在操作层面,近年来,不少新闻单位的前辈纷纷受聘成为高校新闻院系的负责人;曾经在工作中指导过我的新华社的多位领导和前辈,退休后到高校中致力于新闻学科的建设;很多高校的新闻院系都有资深新闻人作为学生的业界导师。

  尽管有了更多的合作,但实际工作和学习中的常态化交流仍有很大可为空间。在新闻单位,很多像我一样从业多年的记者对新闻理论了解有限。而在高校,很多深谙新闻理论的优秀学子对于具体的新闻工作还有些陌生。并非一定要专门深造或集中实习,如果记者能经常走进课堂拓展专业知识,新闻学子能时常随记者采访增加实践经验,边干边学、边学边干,或许可以让新闻理论不再抽象,让新闻实践不再零碎。

  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媒体,受众进一步分化……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方法的变革远远超出人们的认知和想象。内容与形式如何更好地结合?传统与现代如何衔接?技术创新和价值坚守怎样协调?怎么来研究今天的新闻报道?未来的新闻人和传媒业会怎样?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业界的探索,也需要学界的关注。

  在媒体传播格局正发生剧烈变化的今天,学界与业界的交流应比以往更加紧密。新闻实践不断出现的新内容和新问题,需要学界理论上的研究和阐释,让业界的创新更能把握规律性。新闻理论研究创新同样需要丰富的报道案例和实战经验,业界的参与可以让学界的研究更具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学问,新闻理论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学界与业界的充分交流可以形成更大的合力,共同破解现实迷思,一起回答时代之问。

  于我而言,随着工作实践的累积,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越来越深,与此同时,思考的问题和遇到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因此希望能在课堂的学习讨论中寻求到更好的答案。新时代已来,新学期开始,我对博士阶段的学习充满期待,对学界与业界携手共创未来充满期待。

  (作者为新华社北京分社副总编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0年10月中】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