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告别“同命不同价”》获奖的三个关键

2020-12-23 08:34:03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董柳

摘要:好线索、好题材,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往往可遇不可求,但一旦遇上就绝对不要放过。

  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最近揭晓,笔者采写的发表在2019年12月24日《羊城晚报》头版上的稿件《告别“同命不同价”!》,成为仅有的两件文字消息类一等奖作品之一,大出笔者所料。回看来路,这篇仅820字的消息能够斩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又在“情理之中”。

  能够获奖的三个关键因素

  好线索、好题材,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往往可遇不可求,但一旦遇上就绝对不要放过。笔者在这方面有过深刻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告别“同命不同价”!》能够获奖,有三大关键因素。


  
  1.不放过“小线索”。《告别“同命不同价”!》是从一条小线索开始“养大”的。2019年12月初的一天,笔者和部门主任来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宣传处,商讨合作开办一档普法栏目。这次碰头会上,广东省高院研究室的负责人介绍了广东省高院一年来的工作概况,并给出了2019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初稿。当时,笔者在这份初稿中发现了这样一句表述:“实现全省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统一,消除城乡居民赔偿差异。”

  这句话像闪电一样一下子击中了笔者,笔者当时便询问这位负责人:“这个好像没见有报道啊?”对方回答说:“这个还没有实施,计划在元旦前发布。”

  当了9年法治记者,笔者旁听过无数案件,深知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不统一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如果能够得到解决,最终实现“同命同价”,无疑是我国法治的巨大进步。职业敏感和直觉告诉笔者,这个题材意义重大,很“民生”,很有新闻性和服务性。这次碰头会后,笔者就对这个题材“念念不忘”,隔三差五地向广东省高院宣传处的负责同志询问进展,得知即将在2019年12月24日正式统一向外发布后,便立即联系省高院宣传处对接采访事宜,并最终做到了网络新媒体稿和报纸稿在全国首发。

  2.把准线索背后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即古人所说的“意”。古人写文章就很讲究“意”,如唐代诗人杜牧曾说“凡为文以意为主”。而一篇稿件如果能同时呈现多个主题,则无疑能够获得不少“加分”。《告别“同命不同价”!》就呈现了三个重大的时代主题:

  第一,反映了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试行人身损害赔偿统一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这一新政策的出台实施,本身就是司法体制改革大潮中的一个产物,同时它又体现了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果。

  第二,践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精神。我国现行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但在司法实践中,在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农村户籍的受害方和城镇户籍的受害方在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三项费用上获得的赔偿数额相差悬殊——城镇户籍获得的赔偿是农村户籍的近3倍,导致“同命不同价”现象长期存在。过去,因为城乡居民在年均收入上存在事实上的较大差异,所以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城镇化和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过去“同命不同价”的做法就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了。

  第三,弘扬了“平等”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告别‘同命不同价’”即是以一个小切口展现了“平等”这一大主题。

  “司法体制改革”“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个主题都是当下的“高频词”。这三大主题又共同指向社会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告别“同命不同价”!》实际上是“一石三鸟”。

  3.充分运用全媒体联动传播。如今,媒体正走向深度融合,报、网、端、微立体推送,文字、视频、音频、动漫立体呈现,已经是常见的传播“套路”。作为一条即将影响成千上万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告别“同命不同价”!》一文采取的是“传统报纸与新媒体联动、先客户端后报纸”的传播模式。当天上午,笔者早早地来到广东省高院,拿到了权威的一手法律政策文件,迅即着手写了一条新媒体稿并提交到报社新媒体稿库,当发布会还在举行时,笔者所写的新媒体稿已被羊城晚报的客户端“羊城派”弹窗推送,随即被朋友圈广泛转发,形成了“刷屏”效应,而彼时发布会还正在进行中。

  笔者交完新媒体稿后,又马不停蹄地采写了一篇符合报纸要求的稿件,检查一遍后就提交到了稿库,此时已是上午快11点了。编辑迅速进行编校后上版,当天下午2点左右,《告别“同命不同价”!》一文便刊发在《羊城晚报》的头版出街了。正因为有一系列拼抢时效的操作,获奖作品《告别“同命不同价”!》实现了“两个首发”:在12月24日上午该政策正式发布时,在全国媒体中最早发出新媒体稿,新媒体稿仅在“羊城派”客户端上3小时内的阅读量就突破了30万人次;当天下午出版的《羊城晚报》头版也刊发了这一重大消息,实现了在全国报纸中首发。

  如何做个有心人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曾说过:“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告别“同命不同价”!》之所以能够获奖,还与记者平时的积累、准备,对新闻敏感的把握有很大关系。

  1.重视消息的写作。《告别“同命不同价”!》胜在它是一条真正的消息。从历年中国新闻奖的评选结果来看,消息这一最原始的新闻体裁在传播手段日益现代化的当下遭遇了尴尬,甚至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时效性不强。从近十年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可以发现,消息类获奖作品中含“日前”“近日”“这些天”等词的获奖作品不少,甚至有的作品报道的是发生于几个月前的事情。

  另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一些媒体单位和许多记者不太重视消息写作。比如,在很多记者的观念中,消息字数少、篇幅短,在影响力上比不过动辄数千字、一个整版的通讯。正因如此,一些记者把稿件越写越长,似乎稿越长、刊发的版面越大就越有影响力。事实上,影响力与版面大小、字数多少并无必然关系,甚至不少时候还是“反相关”——“字越少,事越大”。笔者认为,解决这一认识误区和实践歧路,需要熟练掌握消息与通讯这两种常用的新闻体裁的区别、各自的长处,宜用消息表现的题材要果断选择消息体裁,而不应一味地在版面上“贪大”,在字数上“求多”。

  2.把准时代发展的脉搏。优秀作品一定是反映当下时代变迁、时代新问题的作品。因此,平时除了新闻业务知识的学习外,记者还要及时了解国家发展大势、时代大主题,抓住反映大主题的小切口做文章。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获一等奖的作品共68件,其中涵盖了2019年度所有的时代大主题——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脱贫攻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代楷模张富清,等等。

  3.学习精品,吸取教训。学习精品,就是要向获奖的前辈们学习他们的作品;吸取教训,就是要弄明白前人走过的“弯路”、遇到过的“坑”有哪些,在今后的采编工作中要避开这些“坑”。

  在学习精品方面,建议多学习近年的获奖作品,找出其共同点。比如,笔者通过阅读近五年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发现获奖作品普遍具有这些特点:一是主题鲜明,获奖作品都体现了时代大主题。二是切口要小,要通过小切口以小见大,展现大道理、大主题,起到“一滴水中见太阳”“窥一斑知全豹”的效果。举例来说,获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通讯《一幢楼和一个县——追寻40年间桓仁主政者的工作轨迹》,就是通过一幢破旧失修的办公楼,反映了历任县委班子艰苦务实、励精图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精神,起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三是获奖作品要既有新闻价值又有社会价值。光有新闻价值没有社会价值,稿件的时代意义就不大,甚至会出现导向问题,贻害无穷;光有社会价值,没有新闻价值,稿件的可读性就差,起不到很好的传播效果,遑论传播力、影响力。所以,获奖作品通常是新闻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体。这要求记者的报道既要体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时代主题,又要从读者的角度、受众的角度切入,做到社会价值与新闻价值的兼顾与有机统一。四是获奖作品的标题往往具备通俗、简洁、形象等特点。“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够抓住读者的心和阅读兴趣。纵观历年中国新闻奖的获奖篇目,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许多获奖作品的标题就具有简洁、形象、通俗、制造悬念等特点,如《簰洲湾溃口“淹”出7000多人》《准备打仗,先向“和平积习”开刀》《别了,不列颠尼亚》《昔日伐木建功,今朝栽树“还债”》等等。

  在吸取教训方面,笔者认为,稿件不要犯低级错误,不能有硬伤。比如,稿件不能有字词、语法、结构、表述、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否则很可能过不了审核关。从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开始,中国记协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增设审核环节,即作品在被提交给评委们定评前,要先过审核委员会的审核关。审核委员会审核的原则是“一字一句、一分一秒,只辨是非、不论优劣”,每年许多优秀的作品都倒在了这一环节中,实属可惜。因而,新闻从业者平时要养成好习惯,防微杜渐。

  另外,还要有精心打磨稿件的意识。2014年11月的一天,笔者与南方日报负责法治报道的记者同时参加了一场在广州举行的法治论坛。论坛上,时任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院长的陈恩泽介绍了该院过问案件登记制度实施近四年的情况。而在当时,十八届四中全会刚闭幕不久,全会上提出要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全国性的改革才刚刚部署,一个区法院竟然早在四年前就开始探索了,笔者意识到这是个大新闻,次日便赶赴佛山市禅城区法院采访。几天后,笔者听法院工作人员说南方日报的记者也来采访了。笔者为了夺得这一独家题材,在当年11月29日羊城晚报A3版发表了一篇近3000字的通讯。南方日报则晚本报两天于当年12月1日头版刊发了一则消息。后来,南方日报的这则消息《领导过问案件 “打招呼”先登记》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而笔者当时还没有参评新闻奖的意识,没有精心打磨通讯稿件,也没有报送这篇通讯稿件参评。这件事对笔者触动很大,笔者开始吸取其中的教训,做个有心人。

  (作者为羊城晚报政文部社会新闻采编室主任、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0年12月上;原标题为:全媒联动破解文字消息边缘化困局】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