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长兴不是一个“模板”,而是一个“楷模”

2021-01-08 08:35:45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窦锋昌

摘要:在很大程度上,长兴传媒已经转型为一家互联网公司。

  最近,笔者和十几位同事到浙江长兴传媒团做了一次调研。长兴传媒早已名声在外,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时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当年9月20日至21日,中宣部在长兴传媒召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之后,一拨又一拨的媒体人来到这个位于太湖西岸的小城参观学习。因为“迎来送往”比较多,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融媒学院”,一方面可以互相切磋经验,另一方面也成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整个行程下来,感受和感慨良多,这里仅谈几个最突出的。

  第一,从“相加”到“相融”,长兴传媒基本做到了。

  2016年2月19日,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从“相加”到“相融”,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一步,但真正做起来非常困难,很多地方媒体还停留在简单的相加上。特别是这一两年来,各地虽然频频出现“广电”加“报业”融合发展的路子,但距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还很遥远。

  回顾历史,长兴传媒当初的“相加”有一定的偶然性。2011年,长兴合并了原来的广播电视台和报社,传媒集团也顺势成立。长兴传媒“相加”已有八九年,在这比较长的时间里,原来的多家媒体和公司已从最初的“物理性聚合”过渡到了如今的“化学性融合”。以新闻板块为例,前端的采访已经一体化运作,不再分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在后端出口方面,各个媒体还是有自己的独立的编辑队伍。

  第二,在保留事业化属性的前提下,市场化运营的大方向没有变。

  过去一两年,全国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纷纷上马,在这些新成立的融媒体中心之中,相当一部分采取的是事业化的运作体系,特别是中西部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不太具备市场化运营的条件。此外,当前已经不同于1990年代到2010年代20年间的市场化环境,很多当年市场化发展的媒体也开始掉头,重新尝试事业化发展的路子。但是,长兴传媒走的依然是市场化发展的路子。该集团现有500多名员工,只有100余人有事业编制,县财政给的“人头费”只占全部人工费用的三十分之一,“三十分之二十九”都要靠自己去挣。怎么挣?首先是广告业务不能放松,2020年的广告目标是5800万元,现在看来难度不小;其次是传统的有线电视视听服务费,这本来是长兴传媒的优质业务,但是随着整个电视装机率和开机率的下滑,这个业务也不好做;最后是这几年新发展起来的“智能服务”业务,已成为长兴传媒新的业务增长点。三块业务有涨有跌,每年的总营收在2亿元人民币左右。

  第三,在继续做好传统新闻业务的同时,快速向互联网公司转型。

  这次调研让我们最受触动的是长兴传媒现在已不是一家单纯的媒体了,在很大程度上,它已经转型为一家互联网公司。长兴传媒旗下的科技公司今年的收入很大概率会突破1亿元,占整个传媒营收的半壁江山。这家公司源自长兴传媒的有线电视网络系统,在以往“模拟改数字”“低清改高清”的技术升级过程中,锻炼出了一支技术队伍。这支队伍后来从长兴县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建设中承揽到一系列重大项目,长兴县的治安监控设施是由它承建的,长兴县的大数据中心也是由它承建的。仅治安监控一个项目,长兴传媒就可以从县公安局一年收到3600万元服务费。

  长兴传媒的以上三个特点,哪一点可以复制推广到其他县级融媒体中心?第一,特别是媒体的“相加”,大家都在做,但是从“相加”到“相融”的跨越,没有那么容易。第二,走市场化发展的路子还是走事业化发展的路子,相信绝大部分县级融媒体的负责人都会选择后者。第三,从传统媒体向互联网公司的过渡,需要各种内外在条件的配合。

  就此而言,长兴传媒不是一个“模板”,因为它太独特了,不容易复制推广。但同时,长兴传媒是一个“楷模”,因为各种机缘巧合,也因为长兴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更因为长兴传媒人自己的努力,作为一个县级融媒体,它做出了很多同行做不出的业绩,达到了很多同行达不到的高度。“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大概就是长兴传媒的意义所在吧。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高级记者,本刊学术顾问)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0年12月下】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