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新闻路上女记者的力量

2021-03-08 08:40:03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亢 舒

摘要:对于女性新闻工作者而言,唯有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在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更大成绩。

  今年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仍然是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笔者曾连续多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当忙于采访和写稿,甚至将人大代表团为女代表送上鲜花,献上节日祝福的新闻传播出去的时候,常常忘了自己也是一名女性,这一天也是自己的节日。工作着是快乐的,我们用辛勤劳动诠释着女性之美。

  女性新闻工作者早就不止是“撑起半边天”,而是“风景这边独好”。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记者们显示出非凡的胆识、卓越的才能。她们进战地,入疫区;上得了雪山,也下得了工矿;她们见证大事件,也关注历史洪流中的普通人。几乎所有重大事件的舞台上,都有女记者的身影。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新闻事业。在外采访,能够切身感受到身边的女同行越来越多。很多新闻单位中的一些采编部门,已经出现女编辑记者人数多于男同事的情况。统计数据表明,全国持有新闻记者证的女性占比越来越高,已经与男性相差无几。

  对于女记者而言,新闻职业是艰辛的。相信你也同我一样,曾因为采访受阻、稿子写得不令人满意而黯然神伤,独自落泪;也曾因为想一鼓作气写出漂亮的文章而通宵达旦;支起电脑写稿子的场地包括但不限于出差时酒店的书桌上,地铁站的座椅上,高铁飞机上。工作上的艰辛当然不是女记者工作的全部。媒体行业对记者的要求是没有性别区分的,是全方位多层面的。

  对于女记者,人们常常有很多误解。有人认为女记者只适合专注文化类、情感类、都市类的新闻报道,她们以情感细腻见长,而理性思考不足,深度挖掘不够;新闻发布会上衣着多彩的年轻女记者,总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很多人觉得女记者是吃青春饭的;新媒体盛行,酷炫的新装备只适合生来热爱技术的男记者。

  万千女记者们,用柔弱的身躯行走大江南北、世界各地,她们也能扛起“长枪短炮”,拿起新奇的装备,积极拥抱新的传播时代。她们用勇气和耐心增强“脚力”,丝毫不输男记者。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女记者在专业报道领域精耕细作,尽管她们不再年轻,却逐步成长为专家型记者。在深入思考和深度调查方面,同样有出色的女记者以深远的“眼力”、专注的“脑力”和犀利的“笔力”赢得广大受众的关注与尊重。

  女记者在肩负职业使命的同时,也有着照顾家庭的责任。犹记得我的同事随大洋号科考船在海上漂泊40天,出色完成了随行报道任务,而她常常因为想念1岁的孩子而在甲板上哭泣;我去看望还有几天就到预产期的同事,她仍在电脑旁编辑新媒体稿件;夫妻都在报社工作的两位同事,去年初男同事赴武汉进行抗疫报道,女同事留在家中独自照顾年幼的两个孩子,还要完成自己的采访工作;深夜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是刚刚将发烧的1岁多的女儿哄睡,才有时间打开电脑写作。对于女性新闻工作者而言,唯有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在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更大成绩。

  咱们女记者有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用女性独特的魅力与能量,做时代变迁的记录者、社会责任的守望者。

  (作者为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主任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3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