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量词错用现象剖析

2021-04-19 08:45:03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陈效卫

摘要:国际新闻报道中的量词使用长期以来存在着相互交叉的三个误区:叠床架屋、近义混淆和自造杂糅,本文以大量实例对有代表性的量词错用现象进行剖析。

  汉语的量词丰富多彩,用法复杂多变,但国际新闻报道使用的量词大都比较普通简单。尽管如此,这些简单的量词仍存在不少错用现象,如该省略的未省略、混淆了近义量词甚至想当然地自造杂糅。

  叠床架屋:“俄罗斯第一步行街”,不是“俄罗斯第一条步行街”

  有些量词可有可无,在以短为上的标题中更当省略。如在关于天灾人祸的国际新闻报道中,人员伤亡、失踪通常都不用量词。2021年某网站《阿富汗西部发生袭击事件1名记者死亡》中的量词“名”即属赘言,当略。

  量词赘言的一个典型例子是2013年某报所刊《俄罗斯28日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的三个卫星升空10分钟后爆炸》。在这个冗长得令人窒息的标题中,量词“个”纯属多余,其他内容也有些多而不当,整个标题可压缩为《俄今日发射3卫星升空后爆炸》。

  在两种情况下,量词甚至可连同搭配的数词“一”一并省略。一是数量词本来就没有具体信息。如2019年某网站《美国试射一枚常规陆基巡航导弹》中的“一枚”,当略。导弹可同时发射多枚,但一般不会试验多枚。如果是多枚试验,则是亮点,必须在标题中体现,如环球网2013年2月13日《韩媒称朝鲜或同时试射多枚弹道导弹》。二是省略数量词有助于增补新闻要素。2016年某网站《俄罗斯发生一起沉船事故》中的“一起”,当略。在正文表明“有12人死亡”的情况下,标题在省略“一起”的同时还应满足“实”的要求,体现新闻的人本精神,可用《俄罗斯沉船致12人死亡》。如果标题提到了伤亡,“一起”同样应删略,如2019年某网站《叙利亚北部发生一起汽车爆炸袭击致15人死亡》,可压缩为《叙利亚汽车爆炸袭击致15人死亡》。

  有些多余的量词,还可能改变被修饰主体的性质。2013年某网站《俄罗斯:在古今交织中前行》,提到“2013年10月4日,俄罗斯第一条步行街——阿尔巴特大街迎来了520岁生日”。其中的“第一条步行街”,当改为“第一步行街”。“第一步行街”通常强调的是步行街的商业作用和地位,但若加上量词“条”字则更多是从历史角度衡量,相当于“最早”。而俄罗斯“第一条”步行街有多种版本。

  近义混淆:拜登究竟是美国第46届总统,还是第59届总统?

  2020年某网站《纽约时报、CNN宣布拜登当选美国第46届总统》中的“第46届总统”,应改为“第59届总统”。这个看似是数词的问题,本质上混淆了近义量词“届”和“任”的区别。根据美国宪法,每四年举行一次总统选举,总统任期4年,任满4年为一届。总统若在任内死亡或因故离职而另由他人接任,继任者与前任则同属一届。而“任”是就总统的任职而言。一人无论连续担任几届总统职务,仍为一任。如小罗斯福总统连续担任总统12年,跨越了4届,但都属第32任。据此统计,2021年1月就职的拜登是美国第59届、第46任总统。

  还有一个有关的表述“位”,指担任过总统的实际人数,这个相对容易理解和计算。美国从1789年开始选举总统以来,无论连选连任还是先后当选几任,有多少人算多少人,均不重复计算。迄今,美国已有45人担任过总统,也就是说拜登是美国第45位总统。遗憾的是,如此简单的加法仍有媒体算错,如2016年某网站《美国45位总统中 共和党占19人》。当时特朗普刚刚当选,美国总统只有44位。

  在混淆的量词中,国际新闻报道还存在着褒词贬用的情况。2018年某网站《美军特种部队遭约50位恐怖分子伏击 4人阵亡》中的褒义词“位”,当更换为中性词“名”。

  与形容词一样,量词意义和感情色彩有严格的限制与规定,有的存在着明显的褒贬之分。对于褒义的“位”,2016年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用于人,含敬意,如诸位、各位、家里来了几位客人等”。作为习惯,“位”一般不用于恶人、婴幼儿和自称。对于十恶不赦的暴徒,恐怖分子显然不能享用“位”字。由于汉语有表示群体的贬义量词如“帮”“伙”等而无表述个人的贬义量词,可用中性的“名”或“个”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讲,2012年某网站《华裔美兵陈宇晖受虐致死案 第三位嫌犯将开庭》中的“位”,当改为“名”。嫌犯虽未必最终被定罪,但也不至于被高抬到令人尊敬的“位”置。

  在不涉及人物的地位、尊严时,使用中性量词通常被视为上策。在2018年某网站《西班牙多位华人家中失窃 哥伦比亚偷盗团伙落网》一文中,正文只说明了这些华人目前是令人同情的受害者,并没有标明其有多高威望,使用中性的“名”即可。当然,如果省略了标题中的量词,即可回避褒贬选择的雷区,如中文国际2015年3月24日《米兰2歹徒持枪抢劫中餐馆 遇便衣警察落荒而逃》。

  除了“位”“名”外,量词“旬”与“岁”也偶有混为一谈的情况。“旬”一般用于老人,十岁为一旬,与表达年龄的书面语“秩”同义,如年过七旬等。2019年某网站《13位年过百旬的老人跟年轻自己的对比照》中“旬”字的使用,就让人惊愕不已:“百旬”算起来已上千岁,比传说中的彭祖还长寿,可谓自古洎今、未之尝闻。事实上,正文表明“百旬”指的是百岁,因此标题中的“百旬的老人”可改为“百岁老人”或更书面的“期颐老人”。

  作为同义词的计量单位“厘米”和“公分”,也经常被弄混。2019年某网站《日本历史身高不到一米六,因为喝这个半个世纪长高9公分》、2011年某网站《日星矢口真里与中村昌也闪婚 两人身高相差47公分》中的“公分”,都应改为“厘米”。195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同时使用的还有厘米、分米、米、千米等。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使用“公分”“公里”而不是“厘米”“千米”,购物时更是喜欢用“斤”而不是“千克”。但官媒报道当严格按规定办事。

  自造杂糅:赛车车速250码,是种怎样的体验?

  国际新闻报道还存在着“自造”量词的情况。2020年某网站《美国赛车场看这车速得有250码以上吧!》中的“码”字,即属自造,当改为“迈”。

  作为世界上仍坚持使用英制的三个国家之一,美国常用的长度单位“码”,据说是英国国王亨利伸直手臂时翘起大拇指到其鼻尖的距离。1码等于3英尺,约合0.914米,250码相当于229米。每小时行驶229米,这样的速度基本上就是蜗行牛步,怎么可能到赛车场上出丑?而“迈”,本是英语“英里”的音译,被国人错误地简化为速度计量单位英里/小时。时速1迈约等于每小时1.609公里,250迈则为每小时403公里。这一足可飞翔的速度异常危险,因此才有标题中的惊叹号。当然,这恐怕是作者的估测,实际情况不可能如此。F1赛车的最高时速也就约350公里,只有测试时才可能超过400公里。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很多车所标出的速度是每小时公里数,很多司机口中的“迈”应除以1.609才算正确。当然,如果是美国汽车,时速表上有英里和公里两种标识,司机所说的“迈”也许名副其实。

  与上文的“码”一样,2018年某网站《世界上最胖最重的猫,体重38英磅,走不动路》中的“英磅”,也属自造。“磅”是英美制重量单位,并没有“英磅”和“美磅”之分。l磅为16盎司,约合0.454千克。文中的“38英磅”,实际上就是38磅,折合约17千克。普通成年猫的体重大约4千克,17千克是正常的4倍多,“世界最胖最重”可谓名副其实。

  “英磅”二字系杂糅,可能是受到了量词“英镑”的影响。“英镑”是英国的本位货币,也是公认的最“值钱”的五大币种之一。把“磅”说成“英磅”,纯属多此一举。而网上用“英镑”衡量运动员体重的例子也有很多,应该说既属杂糅,也属自造。

  在经济新闻报道中,自造的“一揽子货币”还经常代替“一篮子货币”,如2015年某网站《美元兑一揽子货币走强》、2016年某报《人民币将保持对一揽子货币基本稳定》等。一篮子货币,又称合成货币,是指将多个主要贸易国的货币依照往来贸易比重,编制成一综合的货币指数。如果某国对单一国家贸易比重极高,就适合采取盯住单一货币;而往来贸易伙伴国多的国家,可盯住一篮子货币。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

  遗憾的是,上述错误不仅出现在媒体文章中,有的专家也弄混了,如2015年某报《李月芬:国际社会应考虑将人民币纳入IMF一揽子货币》和2016年某网站《彭文生:人民币盯住一揽子货币是不够的》等。上述错误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二者发音相同、音调接近。二是“一揽子”的表述早已存在,指对各种事物不加区别、不加选择的包揽,感觉似乎也比“篮子”更“高大上”。当然,有人认为“一揽子”自身也源于“一篮子”的误译。

  文末,再回到开篇引用的例子《俄罗斯28日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的三个卫星升空10分钟后爆炸》。这里修饰卫星的量词“个”不仅多余,本质上也属自造。也许最初觉得卫星太大,用“颗”不合适,因为“颗”本指“小头”,与指“大头”的“硕”字形成对照。但问题是,“颗”作量词时除了指粒状东西外,也指圆形物体。连太阳这样大的天体都已习惯于用“颗”,小小的卫星有什么放不下架子呢?!

  (作者为人民日报澳大利亚分社社长、高级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4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