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纸媒视频新闻生产反思

2021-10-15 08:26:23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邓潇丽

摘要:作为大众媒体,纸媒正在积极发展视频新闻,但陷入低水平视频泛滥的困境中。纸媒应当及时反思视频新闻采编流程,进一步增强各个环节的内容把关,提升视频新闻质量。

  纸媒视频新闻发展的几个阶段

  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亿多,占网民整体的九成以上。作为主要大众媒体之一,报纸一直承担着向大众提供新闻消息的重要社会功能。每一次大众媒介接触习惯的变化都会推动新闻生产的变革。因此,早在几年前,不少综合性报业集团就开始布局视频内容生产,积极探索融媒体转型下视频新闻的发展方向,以视频的方式向读者提供新闻资讯。

  在纸媒初涉视频领域的探索早期,阅读报纸文图报道是受众获取资讯的重要方式,此时视频通常是作为每日刊发报纸稿件的一部分,“扮演”着为读者提供“信息增量”的“角色”。通常的做法是:将制作好的视频转化为二维码,再将二维码放在报纸版面上随报纸刊发。读者阅读报纸时,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新闻视频。在报纸发行量还较为可观的时期,这种做法不但扩充了新闻信息,其文、图、视频兼有的报道形式也丰富了读者的阅报感受,让报纸新闻报道变得“有声有色”,“动”了起来。在此阶段,一家报社只有少部分采编人员掌握了视频制作技术,对新闻视频要求也不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阅读用户大增,各家纸媒纷纷推出新闻客户端,布局线上渠道,抢占移动用户市场。移动新闻客户端的推出,打破了报纸版面的限制,新闻报道数量大大增加,也给了视频新闻更广阔的内容载体平台,其刊发不再局限于报纸版面上的二维码。在此阶段,纸媒的新闻视频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形态是新闻视频继续以“辅助”作用出现,大量新闻视频作为新媒体稿件中的一部分,扩充稿件的信息量,同时增强现场感。还有一种形态是新闻视频以独立的新闻形态出现,就像一篇篇独立形态的文字报道或者图片报道。此时期,各家纸媒在新闻客户端中专门开设“视频”栏目,将所有的新闻视频稿件聚合在该栏目下发布,以便用户观看。

  而随着视频软件及平台的发展,具备社交功能的视频平台吸引了更多受众的注意,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进一步发生变化,以视频方式获知新闻、娱乐资讯的用户规模日益扩大。在此阶段,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纸媒一方面和视频平台开展合作,进驻视频平台,把自己生产的新闻视频放在视频平台上发布。另一方面,基于自己原有的新闻客户端以及入驻的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等,纸媒在转型中尝试做起更多类型的视频新闻,包括深度新闻视频、新闻专题视频、新闻短视频、新闻视频直播等,视频新闻呈现井喷式增长。

  总的来说,近年来,随着纸媒的“内涵”不断丰富,其也从以往单一以“纸质”载体为内容刊发平台的媒体不断转型升级向融媒体持续迈进,而在纸媒的新闻生产中,视频新闻也从文字、图片报道的“陪衬”变成“独立”形态的新闻报道类型。在视频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的趋势下,视频新闻成了各家纸媒日常新闻报道的“标配”,各种重大新闻报道的“利器”,视频新闻在纸媒总的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日渐上升。当前,视频新闻也是不少纸媒转型中重点布局发展的方向,其报道类型不断细化和丰富。

  当前纸媒视频新闻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探索早期,不少纸媒视频稿件的生产流程大多是:前方记者将拍摄好的视频素材提交编辑部——后台视频编辑编辑视频素材,以形成完整的视频新闻稿件——后台文字编辑将视频稿件转码再加入文图稿件中一并发布。在这样的视频新闻生产流程中,前方记者只负责视频素材拍摄,视频编辑工作由后台编辑负责。

  近年来,随着对视频新闻稿件时效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同时为推动记者向融媒体转型,一些报社针对采编人员推出内部专用视频App,用于处理视频新闻稿件。通过内部专用视频App,前方记者可以对拍摄好的视频素材进行即时处理。在采访现场,仅仅通过一部手机,前方记者就可以一人完成视频拍摄、剪辑、上传后台的全过程,大大提高了视频新闻生产的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下,似乎只要举起一部手机,每位记者都可以“化身”为视频记者。

  但是,技术障碍的清除终究只是新闻生产的基础,而建基于技术之上的内容并不容易做好。在实际的纸媒视频新闻实践中,其视频新闻并没有设想中做得好。笔者认为,当前纸媒视频新闻发展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以调整考核办法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纸媒记者“视频记者化”。只要拿起一部手机,人人皆是视频记者,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前方记者不考虑新闻事件的特点,拍摄大量视频素材提交编辑部,“随手拍摄”现象严重,给后方的视频编辑工作造成巨大压力,使得后期编辑每日疲于剪辑。二是视频仍然被当作文字、图片新闻的陪衬,一些采编人员把“视频新闻”简单理解为“视频+图文新闻”。为了达到多形式报道的要求,在刊发的各个环节不加以筛选,以量取“胜”,大量的、没有经过精编的视频素材被加入文字、图片新闻报道中刊发,精品视频新闻出品少,纸媒视频新闻报道陷入低水平作品泛滥的恶性循环之中,只实现了数量上的“转型”,质量却难以保障。

  纸媒一直是以文字报道见长的媒体。视频新闻与纸媒文字报道不同,以生动、直观的现场画面为特点,如何成功将文字报道转化为视频画面,对绝大部分纸媒的采编人员来说都是一种新挑战,这也是当前纸媒视频发展的一大困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如今纸媒已经能够生产出大量简单的视频新闻,但是在做专题视频新闻、长视频新闻上的能力短板明显,其视频叙事能力较差。另外一个困扰是,没有树立起视频新闻内容筛选标准和机制,导致大量同质化的新闻视频充斥在每日的报道中。这些同质化的新闻稿件,不仅每日要消耗掉大量的采编人力,发出后也无法在视频新闻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关于未来纸媒视频新闻生产的思考

  中国媒体的融媒体转型不断推进,各种类型媒体之间的边界不断模糊,视频新闻也在纸媒转型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无论媒体以何种形式为受众传递新闻资讯,做好内容始终是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为此,针对目前纸媒视频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笔者提出四点思考。

  1.招聘、培养专业人才,提升视频采编业务水平

  视频新闻和图文新闻报道是不同形式的新闻报道,它们的新闻生产流程差别较大。笔者认为,在媒体转型中,新闻素材大多数时候可以实现“一次采集,多形式、多渠道刊发”。但是,不同形式的新闻在前期选题策划、后期编辑上却各有特点,需要专业的人员处理,因此要做好视频新闻,离不开视频策划、拍摄和剪辑的专业人才。

  而在不少报社,其视频团队主要构成人员是以往的摄影记者以及少部分积极转型的文字记者,导致其视频制作能力良莠不齐。笔者认为,面对当下的视频新闻竞争,专业的人才必不可少,一方面在招聘中,要招聘具有视频策划、拍摄、剪辑专业能力的视频制作人才充实采编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对原有的采编人员,要不断加强培训,以提升其视频策划、拍摄、剪辑能力。

  2.做好把关人,提高发出的视频新闻内容的质量

  要做好视频新闻生产各个环节的内容把关。在前方,采编人员要提升取舍判断能力。在日常采访报道工作中,前方记者要判断新闻事件到底适合以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的哪种报道形式刊发。视频新闻不等于“视频+图文新闻”,作为第一把关人,记者要准确判断取舍,减少后期编辑工作,并保障新闻刊发的时效性。

  在后方,要建立起有效的视频内容筛选把关机制。一方面,视频编辑要对记者提交的视频素材进行取舍,集中精力对具有新闻性、拍摄优秀的视频进行精编,做好第二道把关。另一方面,视频发出前,频道主编要对视频内容进行第三次把关取舍,质量不过关的视频新闻不予发出,从而建立起视频新闻的内容标准,以此倒逼记者的前方取材,形成“记者-视频编辑-主编”前后方联动的三层级视频内容筛选把关机制。

  3.明确自身定位,实现对内容的深耕

  视频新闻发展应有所侧重,坚持长期发展策略,力争实现对一个或某几个领域的内容深耕。当前,视频新闻形态多样,各家纸媒应当明确自身视频新闻发展的定位和优势。例如,日报系列纸媒新闻时效性强,可以聚焦发展短视频新闻,用短视频的方式传递好受众需要的基本新闻资讯;都市报系列纸媒擅长故事化叙事,可聚焦做好故事化视频新闻,用视频讲好城市故事;农村报系列纸媒可侧重发展视频直播,四季更新出产的农产品、农作物正可为农村报系列纸媒做好视频直播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闻素材。

  4.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引导采编人员有序转型

  考核是推进报社记者转型的有力指挥棒。笔者认为,以“考核向视频稿倾斜”的方式在短期内的确可快速推进纸媒记者全体向视频化转型。但是,“个个记者皆为视频记者”的转型同时带来了迎合考核的“随手拍”问题,进而带来低质量视频新闻泛滥的现象。因此,在记者普遍掌握了基本的视频制作技术后,要重新设计考核制度,以配合采编人才队伍建设、采编前后方的内容把关机制,共同提升视频新闻的质量。

  (作者为广州日报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第17期】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