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媒体也需提供情绪价值

2022-09-29 08:33:04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王昱

摘要:在全新的内容生产格局下,“提供情绪价值”显得尤为迫切,这或许是让受众产生黏性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挑战中留给媒体人的机会。

  最近几年,“情绪价值”一词被越来越多地提及。这个兴起于经济领域的说法,形容的是给他人带来舒适、愉悦的能力。善于提供情绪价值者,因为可使人感到“被关注、被在意、被尊重”而颇受青睐。事实上,提供情绪价值不仅是人际交往中的加分项,也是当今媒体工作者需钻研的必修课。

  一直以来,提供情绪价值与主流媒体的职责和使命关联得并不紧密,反倒是与自媒体更接近些。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产物,甚至被认为与媒体的专业标准相悖、影响理性客观的表达。其实不然。因为这里强调的是受众的情绪,而不是表达者自身的情绪。不论平台属性如何,内容生产者都需要通过作品与观众隔空互动。观众从中获得怎样的情绪反馈,直接影响其转发的意愿,继而影响作品的传播效果,不容小觑。

  纵观各大互联网平台的每日热榜,跻身前列的内容产品无不饱含情绪——无论是三天治好精神内耗的“二舅”,还是荣归地球、燃起极大民族自豪感的“神舟十三号”……可以说,在当下的新媒体端,信息传播和情绪传播已成为同时发生、不可分割的整体。信息的传播,促成了愤怒、骄傲、感动、焦虑、悲悯等情绪的喷薄;而情绪的喷薄,又加速了信息的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提供情绪价值不等于“煽动情绪”,不是简单的煽情与催泪,更不是给画面配上一点震撼心灵的热血音乐、给文章加几个文艺感性的词汇就可实现。从题材选择上看,除了遵从传统的“新奇性、接近性”等新闻价值标准外,还需评估一个题材蕴含的情绪能量。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回应公众的关切,使人感到被在乎、被关注,产生情绪的舒张或释放?都值得细细思量。而从编辑制作上看,除了清晰完成事实层面的叙述,还需充分考虑受众可能产生的情绪期待,以调动解说、画面、音乐、同期声等多种元素的方式,对观众感官系统进行最大程度的触发与调集,能让人心头恰到好处地一紧、眼窝突如其来地一热,或者在短短一两秒内若有所思,产生共情与共鸣。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加持下,媒体形态不断丰富、时空壁垒和人工局限不断被打破,人工智能记者、AI主播已从构想走向了现实。在这一全新的内容生产格局下,“提供情绪价值”显得尤为迫切,这或许是让受众产生黏性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挑战中留给媒体人的机会——说到底,还是“人”更了解人情的亲疏冷暖,更知晓内心起伏的波澜,也更能懂得人对被接纳、被倾听、被重视的渴望。

  (作者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导)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2年第16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王昱.媒体也需提供情绪价值[J].青年记者,2022(16):1.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