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与伪信息“相处”的传播智慧

2023-06-12 09:24:21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吴世文

摘要:从信息社会的演变看,撤回、删除或纠正伪信息是一时的策略,而伪信息与人类同在,正在成为一种常态。

  伪信息即“非真的”或曰“虚假的”信息,是真实的信息的对立面。伪信息由来已久,并不是新鲜事物。不过,在网络传播时代,伪信息的泛滥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假新闻在全球恣意传播,虚假的商业信息在“自媒体”中如鱼得水,与新冠疫情相伴随的“信息疫情”来势汹汹……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伪信息披上新的“外衣”悠然行走网络江湖,而遭遇它们的人们或不识庐山真面目,或如坠五里云雾,或惶惶不可终日。这是信息社会的“伪信息之病”。

  从信息生态的角度观之,伪信息是社会环境与信息环境的产物,作为“噪音”而存在。伪信息及其传播带来了信息社会的无序,危害深远,治理伪信息是应有之义。在伪信息的治理研究中,有论者从传播过程的角度指出,需要在信息生产层面抑制伪信息滋生,在信息传播层面阻遏伪信息扩散与增殖,在传播效果层面消解伪信息的影响。另有论者从传播策略的角度强调,可以采取警告、撤回和纠正等策略。亦有论者从社会结构的角度主张运用法律、技术、大众媒介等多元治理力量应对伪信息,等等。

  这些“药方”之于伪信息不乏疗效,但也有不能“除根”的不足。伪信息不时换件“外衣”卷土重来。有人寄望于技术的力量加固围追堵截伪信息的“防火墙”。诚然,新的技术手段为自动甄别、监测和纠正伪信息提供了新的可能,智能技术提供了新的治理伪信息的想象。不过,我们需要追问:智能技术是否会智能地生产和传播伪信息?智能技术会向人类更多地学习纠正伪信息的内容、思维和规则,还是更多地学习生产与传播伪信息的技巧、策略与文化?

  个体在伪信息时代应当出场,无论是主动作为,还是被动应急。在面对伪信息时,人们倚重公共机构、专业人士和传播平台在甄别、纠正伪信息中的作用,此三方之于治理伪信息的责任是显在的。不过,个体是伪信息扩散的重要节点。因此,有必要强调个体在遭遇伪信息或自认为难辨真假的信息时增强甄别意识,进而参与纠正伪信息的过程。数量庞大的网民的力量显而易见,个体的出场值得期待。

  伪信息是信息社会的“病毒”。从信息社会的演变看,撤回、删除或纠正伪信息是一时的策略,而伪信息与人类同在,正在成为一种常态。如何与伪信息共处,如何处理和治理伪信息,应当成为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中心。对于个体而言,与伪信息相处,是一种责任伦理,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伪信息也可以作为一种视角或方法,帮助我们重新理解信息社会,以及人类与信息的共生,这应是信息时代的传播智慧。

  (作者为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3年第6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吴世文.与伪信息“相处”的传播智慧[J].青年记者,2023(06):1.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