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当AIGC遇上全国两会报道

2023-06-14 08:38:52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申亚欣

摘要:在基础的工作被机器替代后,“创意”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越是信息爆炸增长的时代,精品力作的稀缺就越凸显。

  每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各大媒体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的新闻产品层出不穷。今年两会,人民日报给记者配上了AI助理。智能绘图、云端剪辑,AIGC(人工智能生产内容)作为记者的创作工具,变得触手可及。

  媒体感知社会的敏感度高,也往往是应用新技术的“急先锋”。AI技术应用于内容生产,早已不是新鲜事。但AIGC广泛应用在重大时政报道中,从未像现在这么热烈。

  今年,中央新闻媒体推出的全国两会报道中,AIGC的身影处处可见。《绘说两会》采用AI绘画、手绘创意字与实景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对政府工作报告等热点内容进行关键词梳理;《最炫中国风!这支双语宣传片是懂中国的》融合AI绘制的山水画卷,展现出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青小霞两会播报》每天智能抓取两会热点,自动生成由数字主持人出镜口播的短视频报道。

  在AIGC应用于全国两会报道的过程中,一方面,记者的创作热情被点燃。由于技术应用门槛大幅降低,记者只需在系统后台输入文字,描述主题和希望生成的画面,就能立刻生成图片,这使得毫无绘画基础的人也能轻松作画,记者的一些创意可以即刻呈现为新闻作品。另一方面,记者内容生产的效率提高。人工智能大大解放了生产力,虚拟数字主持人的应用节约了“服化道”花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录制时间缩短,记者更容易在快节奏的报道中占得先机。

  从UGC到AIGC,从“自媒体”到“智媒体”,内容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智能化工作模式也延伸出无限可能。

  但需要看到,AIGC在重大时政报道中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应用层面较浅。AIGC多集中在宏大主题的具象表达,一旦涉及深层次的场景构建,就显得捉襟见肘。目前新闻热点的展现以静态画面的生成为主,动态视频“一键生成”的成片率不高,需要辅助大量后期制作。

  二是同质化较为严重。目前,AIGC在重大时政报道中的应用主要停留在信息的二次加工传递方面,内容呈现“大同小异”,个性化表达相对欠缺,加之数字主持人感染力不足,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有限。

  三是信息真假难辨。重大时政报道严肃而规范,信息源的审核至关重要。互联网上庞杂的信息,其来源的不确定性,对媒体的审核能力提出巨大挑战。AIGC常常出现看似“一本正经”实则无比荒唐的内容,给时政报道带来重大内容安全隐患。

  AIGC促进着一个新层面的融合——人与机器的融合。在基础的工作被机器替代后,“创意”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越是信息爆炸增长的时代,精品力作的稀缺就越凸显。拥抱AIGC,需要时政新闻记者利用好智能化手段、提升AI素养,以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实现新闻产品的扩容升级。

  (作者为人民网党政采访部主任)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3年第7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申亚欣.当AIGC遇上全国两会报道[J].青年记者,2023(07):1.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