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媒体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进程

2023-07-03 08:45:48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廉卫东

摘要:新传播格局下,媒体必须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进一步丰富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发挥“文化生产者”和“文化消费促进者”的双重角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近年来,各类媒体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摆上更重要位置,在激发公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媒体未能深刻把握媒体环境的变迁,还是延循以往单向传播环境下的思维惯性,没能充分用好新技术新平台;有的媒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不够、转化不足,对一些已经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大加宣扬;有的媒体过分追求点击率和传播量,在追求趣味性的同时热衷于娱乐化包装。

  文化的本质是“以文化人”,媒体必须深刻把握基于新媒体平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受众关系,实现更为精准有效的传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大众精神的源头活水,在推动“两创”进程中有更大作为。

  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进一步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曝光量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观念和意识无时无刻不受到媒体潜移默化的影响。媒体必须旗帜鲜明地担当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责任和使命。

  (一)因势利导,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议程设置

  媒体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道摆到更重要位置,及时关注“两创”最新进展、创新举措和难点问题,加深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激活公众的文化需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以来,作为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每年组织大型战役性报道,大规模、成系列、立体化宣传山东,走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子。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号召8周年之际,大众日报派出多路记者,连续5天推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两创’的山东实践”系列报道,每天一个专题,采用“综述+专家点评+图示+融媒产品导读”结合的形式,全面报道山东推进“乡村儒学”“四德工程”等的经验做法,使“两创”话题迅速升温,成为干部群众热议的焦点。

  (二)以传统节日为出发点,做好传统节日文化传播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培养青年人的文化价值观具有深远影响。2017年起,大众报业集团探索建立传统节日常态化报道机制,重磅打造“我们的节日”报道品牌,每逢传统节日推出专题报道。2022年春节,大众日报以“节日溯源”“齐鲁民俗”等栏目为主打,组织多路记者看非遗展、逛书店、买文创产品,体验春节新风俗,既突出文化定位,对传统节日风俗源流做生动分析,又强化了新闻视角,为节日文化注入时代精神。齐鲁晚报则突出生活元素,集中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故事、物产特产等,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引发热议。

  (三)以热点事件为切入点,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勾连

  只有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拥有真正的生命力。近年来,大众日报以“文化生活化、生活文化化”为目标,推动文化报道全面转型,精心打造“文化观察”“专家精解”等栏目,聚焦文化热点和具体问题,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2022年4月,公安部新制定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实施,文化版以此为切入点,第一时间推出报道《那些关于车与马的往事》,从《礼记》《论语》记载的古代乘车和用车规矩入手,提醒读者“小心遵守交通法规”,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深受启发。

  加快基于媒体融合的创新再造,丰富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必须破除单向传播的旧思维,用更先进的技术、更出新的创意、更时尚的形式,为读者和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一)用全媒体思路突破重大报道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山东近年来每年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等高端峰会。2021年,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举办,大众报业集团以此为契机,全面创新文化事件报道,集团编委会统筹“会前—会中—会后”,从各媒体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全媒体团队,从关注个体经历出发,围绕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主题,推出“对谈”系列融媒报道,邀请24名中外人士展开对话,通过图片、文字、短视频、H5等多种形式立体传播,全网点击量近4000万。2022年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大众日报三天推出5个专版,打造《尼山论坛上赠出的〈儒典〉是何来历》《孔子与托尔斯泰超时空“对话”》等一批重磅报道,为人们奉上文化阅读的“盛宴”,产生强烈反响。

  (二)以新媒体品牌栏目引领舆论

  大众日报通过精心策划,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道紧贴热点、引领风潮,展现了党报强大的舆论引导力。大众日报客户端2022年推出“杠有理儿”短视频专栏,调动网友一起辨析那些未经审慎思考的热门事件,在“抬杠”的过程中启发独立理性的思考。如“张小泉断刀事件”引发热议后,“杠有理儿”以最快时间发布视频,既巧妙融入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也不回避民族品牌的守正创新使命。由于正处于舆论热点的上升期,该视频一经发布,就引发广泛讨论,彰显了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三)积极吸引用户参与生产传播

  2021年9月,大众日报客户端开设“漫话山东·历史文化人物”专栏,选取山东历史上的重要文化人物及典型场景,推出《孔子杏坛讲学与有教无类》《孟子的大丈夫情怀与青年担当》等手绘作品,展现齐鲁大地先贤的文化理念和思想内核。打破了以往封闭的生产流程,广泛邀请全省青年学生加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解读中,充分调动了青年群体的参与热情。此外,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针对社交媒体平台“表情包”使用频率高的特点,以管仲为原型,设计“管子说”文化IP系列表情包,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融入现代传播。

  (四)以场景化设计带动深度传播

  设计特定文化场景,将受众带入特定场景,是加深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的有效路径。2021年孔子诞辰2572周年之际,齐鲁晚报联合山东省话剧院和曲阜市,推出创意情景短视频《夫子来了》,由专业演员饰演孔子,由孔子后人饰演当代青年,将孔子“请”到当下。穿越时空的“孔子”在当代青年引领下,走进博物馆和大学等场所,碰撞出一系列有趣故事和思想火花,生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发挥“文化生产者”和“文化消费促进者”双重角色,深入整合各方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进程中,媒体不仅要履行“文化传播者”职责,也要发挥“文化生产者”和“文化消费促进者”的双重角色,利用品牌和平台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对接好市场和公众需求。

  (一)助推文旅融合实现新提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座“富矿”,特别是当下各地积极推进文旅融合,需要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现代转化手段,将更多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文化要素转化为受众喜爱的产品和服务。当下,很多采编人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握不准、理解不透,迫切需要培养一支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采编、策划队伍,在日常报道和活动中发挥主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让报道和活动产生实效。

  (二)参与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全过程

  媒体是新闻产品的生产者,也是文化产品创作的生力军。大众报业集团联合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拍摄90分钟《孔子》纪录片国际版,2016年作为央视开年大片播出,同步在英、法、德、美、澳等国家播出。2018年,集团再次联合央视、山东省委宣传部筹拍6集国内版纪录片《孔子和我们》。2020年,集团又与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设《儒学视窗》专版,发挥各自优势,在文化活动、儒家文化传播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三)助力文化产品融入日常生活

  文化产业的发展,能让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形成良性循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86项,省级名录1073项。[1]这些蕴含历史基因、承载时代精神的“手造”项目,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重要抓手。大众报业集团发挥自身优势,全力参与“好品山东”“山东手造”品牌塑造,面向全球征集广告语,联合省直部门发起 “黄河杯”山东文创设计大赛,征集各类文创作品1.1万件,转化出 “养生铁壶”“鲁酒文创”等一批有影响的产品。根据这些素材,大众日报创意发布了《山东文创“盲盒”大Battle》《山东文创“武林大会”英雄帖》等视频和海报产品,让参赛作品生出新看点。这样报道与活动的良性互动,已成为持续全年的常态化活动。

  参考文献:

  [1]刘英. “山东手造”,打造山东新名片[N].大众日报,2022-03-28.

  (作者为大众报业集团新媒体研究院院长兼集团办公室副主任)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3年第9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廉卫东.媒体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进程[J].青年记者,2023(09):75-76.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