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驻地记者站如何参与大型会议全媒体报道

2023-07-04 08:24:44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贾瑞君

摘要:本文以驻地记者站全程参与的一次大型会议全媒体报道为例,对驻地记者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阐释,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对当前驻地方记者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2022年11月10日至11日,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在东营召开,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入海口城市,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会。在国内各级媒体云集的情况下,大众日报驻东营记者如何应对人手少、报道任务艰巨等问题,准确、及时、全面报道好这次大会,成为摆在面前的挑战。

  全媒体报道体验收获良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了解和策划,才能真正把握所要报道事件的关键所在,找准报道的“靶心”,进而发挥主流媒体的传统优势,满足读者获得信息的需求。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开幕前,大众日报东营记者站向大众日报编辑部作了汇报,并拿出了初步报道方案。编辑部意识到会议的重要性,立即启动大众日报“三重大”(省委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部署)报道方案。在编辑部统筹下,大众日报省委报道组与东营记者站、客户端等部门共同负责采写报道,围绕大会主题,采用多种报道手段,实施了“新闻预告提前发、开幕消息同步发、系列现场视频随时发、深度报道和重点新闻报纸发”的全媒体报道传播方案。

  此次会议报道不是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而是编辑部全媒体中心主导下的各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共同报道。对大众日报东营记者站而言,这算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报道体验。记者站三人全部上会,充分发挥地方熟悉的优势,提前和会议承办方尤其是东营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在严格遵守会议纪律的前提下,初步掌握了会议的大概议程,并对会议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对会议可能要达成的协议和成果也做了预判。同时,结合编辑部的报道方案,记者站及时进行了微调,对提前发的新闻预告以及同步发的开幕消息、随时发的现场视频,以及报纸中重点见报的深度报道和重点新闻,都一一做好预案,分工到人,明确交稿时间。在编辑部的统筹下,整个报道工作有条不紊,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大会开幕当天,全媒体报道得到了充分体现。新媒体方面,提前一天在大众日报客户端设置了开屏倒计时推广,大会开幕当天客户端开屏继续保留。开设的“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专题,从世界主要入海口城市美景介绍到国外友好城市祝福,从东营城市名片到大会期间各项内容,有视频,有图文,有直播,以不同方式将大会相关内容在客户端中一一呈现。传统媒体报道方面,开幕当天报纸头版图文导读,二版以《大河入海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为题刊发了2000字的长篇通讯,详细介绍东营市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三天时间里,在编辑部精心统筹下,共刊发报纸稿件4篇,客户端稿件14篇,直播1次,开屏推广2次,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也进行了及时转发和推送。融媒报道手段和报道方式的多样化,大大满足了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

  融媒传播喜忧参半

  传统媒体驻地方记者站,是过去依托传统大环境派生出来的一个驻外机构,并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其运行机制、人员构成以及技术力量等都天然受限。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省级媒体,其生存模式和职责任务大体相似。全媒体时代来临,驻地记者站面对新技术、新业态的挑战,其业务、生存压力日益增大。

  此次大会主办方提供了不少新闻素材,有文字材料,也有视频素材。由于会议安保和大会纪律要求等客观原因,多数媒体只是简单地把素材拼凑起来,导致诸多见报稿件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可读性不强。此时,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优势凸显出来。以大众日报东营记者站采写的两篇消息稿《东营组建世界入海口城市“朋友圈”》《全球9地携手护佑候鸟迁飞通道》为例,记者站利用熟悉当地情况的便利条件,从材料中提炼新闻,顺着素材挖深度,在编辑部的精心制作下,得以顺利呈现。在新媒体平台推出后,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当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比如,会前关于新媒体报道方面的准备有些不足,该重点报道整个大会哪些内容、如何提前进行准备?新媒体产品制作质量如何保证?不同的内容后期推送是否有差别?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考虑得还不够周全。此外,和多数媒体一样,受诸多客观原因所限,记者站除了文字稿件均为原创外,新媒体稿件大多是根据主办方提供的素材加工而成,记者站自己拍摄的内容少,真正原创性的新媒体稿件并不是很多。暴露出的这些问题,正是记者站下一步亟待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所在。

  重构记者站势在必行

  当下,随着技术革新的加快和新媒介的不断涌现,传统媒体都在经历脱胎转型的剧烈阵痛。在此背景下,尽快改革完善驻地记者站运行机制、重构记者站的呼声越来越高,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重构驻地记者站,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积极推动体制机制改革,重塑采编流程

  当前多数驻地记者站人员少,事务多。仅仅依靠原有人员,固守过去的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媒体迅速发展的需要。重构记者站,就要考虑技术、人员的设置问题,而最为关键的,则是对记者站现有运行机制的重构,赋予驻地记者站新的权利和义务,增加其融媒传播的功能。这就要从编辑部甚至报业集团的更高层面,从实际出发,改革创新,系统全面地做好顶层设计,让记者站更好地扎根基层,依靠技术和服务,进一步增强在地方的舆论话语权。当前,国内很多央媒和省级媒体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浙江日报自2015年下半年起,对全省11家驻地方分社(记者站)进行体制改革。以浙江日报嘉兴记者站为例,2015年8月,记者站改为浙报集团嘉兴分社,由过去仅仅向浙江日报供稿的记者站,转变成完整的全媒体内容生产和独立的PC端新闻网站、移动端新媒体平台运营,拥有采编、技术、运营等岗位人员的分社,打通了“报网端微屏”各种平台和渠道,实现全媒体传播[1]。2017年11月,福建日报在原有记者站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采编力量,成立平潭全媒体新闻中心,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打造媒体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平台[2]。河南日报等亦有此类探索,包括对记者站赋权、扩容、强技术,招兵买马,加强规范,使其成为一个具备独立策采编发新闻产品、进而能够提供更多信息服务的媒体单元。

  (二)重构驻地记者站,应借助编辑部的总部力量,发挥好驻地记者站独有的前哨和桥梁作用

  对传统媒体编辑部而言,驻地记者站是前哨,更是编辑部沟通联系地方的桥梁和纽带,这是驻地记者站的优势所在。重构驻地记者站,不能将这一优势削弱,而应该进一步加强。同时,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过去单方面的内容输出显然已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这就需要驻地记者站借助编辑部的力量,除了单纯的出版、传播信息内容外,还应该向研讨、研究、咨询等方面拓展,更综合地利用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账号等各种渠道和音频、视频、图片、H5等多种方式,为地方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金点子”,让“文章”变成“文件”、“谋划”影响“规划”、“对策”融入“决策”[3]。

  (三)重构驻地记者站,必须以提高新闻产品的效能为目标,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和方式,做好和地方的结合文章,进一步增强传统媒体“四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4]增强“四力”,是当前国内所有媒体的根本遵循。重构驻地记者站过程中,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与地方媒体的协同配合。2020年9月15日,大众日报头版及二版推出8000字报告文学《黄河入海千顷绿》,以黄河入海之地东营作为观察样本,讲述做好黄河三角洲保护工作的故事,引发关注。该篇报告文学是大众日报编辑部统筹下,大众日报记者站积极参与的精品佳作。稿件刊发前,记者站就积极增加新媒体策划,借助地方新闻传播渠道,与东营市地方媒体沟通合作,通过借助东营日报、东营网、东营电视台、爱东营等媒体平台,互相转发、转载、摘播等方式,有效提高大众日报自采稿件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成为大众日报东营站参与创作的一篇现象级传播稿件。

  结  语

  全媒体发展之路势不可挡,驻地记者站的转型容不得回避和退缩。不管转型如何困难,都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具体到每名驻站记者,要想继续讲好地方故事,传播好地方声音,则应该从现在起,和团队一起,认真学习,躬身入局,及时转型,尽快掌握融媒发展时代的生存本领,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参考文献:

  [1]段金柱.全媒体时代党报记者站转型发展的路径[J].中国报业,2022(05):104-105.

  [2]张哲昊.融媒视域下省级党报地方记者站如何讲好故事——以福建日报平潭记者站为例[J].新闻前哨,2022(24):50-51.

  [3]李小标.打造智库型全媒体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J].青年记者,2023(01):4-5.

  [4]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02-20.

  (作者为大众日报东营记者站站长)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3年第9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贾瑞君.驻地记者站如何参与大型会议全媒体报道[J].青年记者,2023(09):73-74.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