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真正的新闻不会依附任何热门词

2023-09-18 08:58:58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张灿灿

摘要:新闻价值的最终体现,不是霸榜,不是网友随意掺和几句的讨论热潮,而是真真实实地改变生活、改变世界。

  “一个话题本没有意义,报道得多了,也就成了话题。”在新闻传播专业“学与不学”“值不值得学”问题上,充分验证了新闻话题的制造机制。临近开学,张雪峰的“新闻无用论”刚刚消停,这厢“北大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留校做食堂阿姨”的消息又引热了话题。

  “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闭着眼摸一个专业都比新闻好”,这样有点调笑性质甚至哗众取宠意味的话语只是直播亢奋状态下的言辞,张雪峰之后也作出过解释。然而解释无用,支持者很多,因为从实用角度看,新闻传播专业的性价比确实不高;反对者也很多,因为对新闻传播专业价值仍高度认可。我们且不去评论谁对谁错,因为评价标准不一,结果会大相径庭。更值得讨论的是,张雪峰的言论为什么犹如踩中惊天雷点一样被反复讨论,反复登上热搜?

  其实不光新闻传播专业,有些词汇是天生自带流量。“金融民工”“数字劳工”“码农”这些都是网上热门讨论词,再附着上工资、编制、户口、假期等薪酬关键词,只要带上这些,就能稳稳坐收关注。你会发现,它们不光容易被讨论得火热,更重要的是容易被讨论。品品两者的区别,比起流量界扶不起的阿斗(或许仅仅是稍微专业的内容),这些词汇更容易赢得点击量、创造浏览量。而实际上,三百六十行中,这几个职业从业人数占比并不高,发挥的经济价值也算不上决定性的。事关国家经济命运的工业、农业、制造业等行业的信息却很难泛起水花,引不起讨论。

  一般来说,新闻价值要素有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如今来看,各种新闻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呈现,时效性不再是问题。但在重要性和显著性上有较大的认知差异,而且分歧越来越大。行业间、领域间、年龄间、国家间对于不同事物、人物的判断也不同,一些专业的领军人物可能不为人知,而互联网公司把持的社交媒体却更加热衷于讨论自己所在行业。接近性和趣味性对于新闻热度的影响在变大,因此新闻的导向也容易被扭转。

  比如,在有关专业选择上,什么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信息?几年前,传播学还曾被列入十大高薪职业,张雪峰也有提及。短短几年,这个专业就成为明日黄花了吗?实际上,一个经常上热评的专业,但凡有三分就业难处,就容易被夸张成七分;而真正有七分难处的专业,却连一分关注都难得到。

  但就在这讨论热潮里,也很难出现高质量新闻。常见的两个问题:有观点而无依据,这个依据并非自圆其说的空谈,而是扎实的数据和调查;有情绪而无分析,这种分析也不是自说自话的解释,而是基于经济社会背景作出的科学判断。事实证明,看评论选专业,几年后很容易面临找工作难题,正如二十年前的国际贸易、物流管理。而真正有价值的新闻,要能做出行业发展预判,就业形势分析。从理论上讲,新闻是做不尽的。没有一则新闻可以随随便便做好,一条消息的衍生内容,一个新闻人物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都将无限扩大新闻的外延,延展一则新闻置身于社会大背景里的意义。

  本来,个人言论就不应该被引为金科玉律大肆宣传,即使意见领袖,他的言词也应该被质证——证明真实,证明价值,而不应该单纯攀附在他的名字或者话题的流量上不计后果地传播,这在本质上是不尊重新闻价值的行为。媒体这样传播缺乏新闻专业度的内容,又如何能让人认可新闻学的价值和意义?

  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不带“北大”、不带“新闻”、不带“研究生”这些关键词,不去蹭摆在台面上谁蹭谁火的流量,也照样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新闻价值的最终体现,不是霸榜,不是网友随意掺和几句的讨论热潮,而是真真实实地改变生活、改变世界。

  (作者为检察日报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3年第17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张灿灿.真正的新闻不会依附任何热门词[J].青年记者,2023(17):111.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