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评论的“结构灵魂字”

2023-09-18 08:59:55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曹林

摘要:“结构灵魂字”对结构形成紧凑的抓合力量,也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美国新批评派代表人物兰色姆曾用两个形象的比喻将文本的结构分作两大类:“极权政府”和“民主政府”。“极权政府”的文本只顾有效地执行极权(总目标)的职能和命令,将它的“公民”(局部和细节)看做国家的机能部分,它们的意义要视其对政府总目标的贡献而定。“民主政府”的文本则充分发挥所有局部、个别细节的作用,尊重其“公民”各自的“性格”,并不一味地强调服从。那些细小的部分,有时候和那个大的“逻辑构架”有机配合,有时则呈游离状,自身独立。

  按兰色姆的区分,诗歌、散文、随笔之类文体属于“民主政府”,可以有自由散漫的结构,民主精神贯穿于细节关系中。而作为说理文体的评论,则属于“极权政府”,围绕说理和说服为中心,摆事实讲道理,必须有一个看得见的焦点和灵魂。道理、逻辑和论证,必须围绕于这个锚点,服务于这个焦点,聚合于这个灵魂。我把这个锚定评论结构、提高写作效率的焦点称为“结构灵魂字”,找到这个关键字,写作才有了一气呵成的灵魂。

  比如这篇题为《生活不是爽文爽剧,很多道理熬过才懂》的评论,构思时找到了“熬”这个“结构灵魂字”,文章就有了锚点,围绕“熬”字形成结构张力:“熬”不只是隐忍和悲情的煎熬,更有在努力奋斗中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炼熬:小火慢炖地熬,精工细作地熬,在“熬”里积蓄成长的力量,只有承担了风险并做出牺牲,那才是你的生活。文章写到了“感谢贫穷”案例中的熬,疫情考验下的熬,梅西夺冠的熬,专业训练中的熬。文章纲举目张,修辞想象都围绕“熬”字的内涵而展开,包括“爽文爽剧”之“爽”,也是为了衬托和彰显“熬”的价值而存在。

  这个“结构灵魂字”,很像生物有机体中的干细胞。人体形成于胚胎干细胞,由这个细胞不断地分裂,它具有分裂出所有器官细胞的潜质,会分裂成肠、肝、脑。“结构灵魂字”就是这样一个干细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能够“分裂”出一篇评论所需要的全部器官。

  再比如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评论《微笑,并保持微笑》,触动读者的也是这个灵魂关键字(词):微笑。这篇评论发表于2001年非典最严重的时候,整个社会弥漫着对非典的恐惧,甚至是普遍性的恐慌。“微笑”这个与“恐慌”形成互文的关键词,起到了一种治愈效果:前不久,一位朋友发来一条手机短信,用4个字首分别为SARS的英语单词对SARS进行了全新的诠释:Smile And Retain Smile,并注明它的意思:“微笑,并保持微笑。”在非典肆虐的紧要关头,这种不无幽默的另类诠释,不仅表现了一种智慧,也传达出老百姓在抗击非典过程中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

  文章围绕“微笑”进行了阐释:医生的微笑是一种坚定,在医生的药箱里,没有别的药品比微笑更能带来迅速、和谐的疗效。患者的微笑是一种信心,他们向外面的世界传达他们的状态时,会微笑着做出必胜的手势。大家的微笑是一种平静,大大的口罩更加突出了满含微笑的大眼睛。“结构灵魂字”,就像一个抓手,对结构形成紧凑的抓合力量,也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

  观点,就是观看之点,好的评论需要一个入射角,一个立足点,一个着力点,围绕着这个“点”形成聚焦。就像绘画中的“焦点透视法”,以画面中的一个点来将画面中的元素统一到一个透视平面上,在单点透视中,所有的水平线都会汇聚在这个视点上,物体的大小和形状随着距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形成立体感。观点的纵深感,片面深刻感,都是这个点的“透视”形成的。

  构思,很多时候就是寻找这个关键的“结构灵魂字”。我们构思角度的时候,往往都有这样的经验,在纸上画着画着,写着写着,写下某个字词的时候,突然思路就打开了,然后激动地将那个字那个词画一个圈,就是它了!让我们激动地圈画的那个字词,就是结构灵魂。我们之所以激动,就在于它打开了思路,提纲挈领,它不只是一个字词,而是一种生成性的观念,足以撑起一篇漂亮的文章。写作的兴奋感、流畅感、雄辩感、全局把握感,需要一个“结构灵魂字”的驱动。

  (作者为知名媒体人)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3年第17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曹林.评论的“结构灵魂字”[J].青年记者,2023(17):112.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