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滤镜化生存:多维视角下的数字滤镜

2023-11-09 09:23:37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刘沫潇

摘要:当前,“滤镜化生存”似乎已变成网络时代用户进行自我呈现、情绪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新常态。

  在当前视听媒介主导的“影像社会”中,滤镜功能不断普及,TikTok、Instagram、Snapchat等应用均包含多样的滤镜功能,“秃头滤镜”“老龄滤镜”“卡通角色滤镜”等滤镜效果更是在网络用户群体中风靡。这既说明使用滤镜已成为人们消费或生产视频和图像时不可或缺的重要体验,也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前媒介景观的“视觉转向”。“滤镜化生存”似乎变成了网络时代用户进行自我呈现、情绪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新常态。特别是当前滤镜的“一键生成”或“一键优化”功能,具有魔术般的效果,对大众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技术赋权,使普通用户可以便捷地获取自己想要的图片或视频效果。在成熟的滤镜功能辅助下,无需特殊的专业技能加持,人人都可成为社交媒体时代的P图高手,获取各种新鲜的、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实际上,数字滤镜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社交媒体文化和网络叙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方式重塑了用户的自我呈现和社会交往。

  数字滤镜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数字滤镜可追溯至1990年发布的Adobe Photoshop,一经推出,便成为用户编辑图片的得力工具。21世纪前十年充斥了人们关于在广告中使用编辑过的图片的讨论,许多人对经过Photoshop后期处理的照片感到震惊。虽然Photoshop提供的调整曝光度、色温、色差等参数的数字滤镜功能强大,效果丰富,可灵活处理图片的细微瑕疵并叠加多重效果,但同时其操作流程也较复杂,对使用者的技术能力要求较高。

  2010年左右,滤镜来到了Facetune时代。Facetune是一款允许用户修饰照片的应用程序。与需要一定专业技能才能使用的Photoshop不同,Facetune为普通用户提供了一种快速、简单、廉价的图片处理方式。可见,随着技术的进步,滤镜越发向便捷式操作的方向发展。用户只需简单操作,便可让皮肤变得更光滑,首饰变得更闪亮,牙齿变得更洁白,眼睛变得更炯炯有神,身材变得更苗条,甚至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意调整脸部和身体的任意部位。

  2017年,Instagram开始添加面部修饰滤镜,兔耳朵和夸张的面部特征很快成为平台上的流行滤镜。这些滤镜通常符合西方的审美标准,比如瘦削的脸型、削尖的下颌、翘起的嘴唇、纤细的腰肢和球形的翘臀等。许多人称这些审美僵化的面部滤镜为“Instagram脸”。

  针对“Instagram脸”在用户群体中的风靡,不少人提出了批评,认为这些滤镜折射了互联网对完美形象的无止境追求,让人们创造了一个与真实自我几乎没有多大关系的数字形象,并不断扩大了这一精心打造的、令人向往的数字形象与现实形象之间的差距,对滤镜使用者的自尊产生了潜在负面影响,加剧了人们的虚荣心,并带来了一种固化的、甚至畸形的审美标准(比如让本来就很瘦的模特变得更瘦),强化了普通人的“身材焦虑”和“容貌焦虑”。一些公司还利用这种焦虑获利,诱使人们利用整容手术来永久地改变自己的外貌,这种现象被称为“视频形象焦虑”。

  虽然早期的滤镜似乎显得不那么真实甚至有些“假”,但随着智能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滤镜与原图像可以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最近的一些滤镜已经可以呈现让人们无法察觉的面部变化。当然,现在并不是所有滤镜都以美化面部特征为目标,还有各种奇怪的滤镜和故意丑化的自拍,这说明数字滤镜的发展更加多元化,人们使用滤镜的动机也更加复杂化。

  可供性视角下的滤镜

  当用户在TikTok上创建视频时,会被提示进入一个视频编辑页面,在该页面,用户可以添加声音滤镜、背景音效滤镜、视觉滤镜等。这个编辑页面存在本身就是鼓励创作者充分利用平台的各种滤镜功能,体现了平台的“可供性”。“可供性”是影响人们如何使用平台功能的基本因素,其支持并且经常迫使用户以某种特定方式进行在线的分享和互动。换言之,作为媒介的一种潜在特性和功能范畴,可供性约束和引导着用户在平台上开展的具体活动。以TikTok为例,其可供性不仅决定了用户如何与平台互动,还决定了用户彼此之间互动的方式,包括平台提供的可点赞、可评论、可观看直播视频、可向创作者赠送礼物等功能,这些功能本身造就了平台。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语言与文学专业副教授艾美·莫里森表示,人们需要考虑“那些劝诱和限制用户行为的提示”,因为它们形塑了网络空间的生活故事。具体而言,当我们观看使用滤镜的视频时,这些滤镜本身就成了故事讲述的一部分,是视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在许多平台上,滤镜是具有“劝诱”(coaxed)特征的媒介可供性。当用户制作视频时,平台会向用户推荐流行的视频滤镜,这种提示实质上是鼓励用户以特定的方式进行创作。当然,视频滤镜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各种音频效果和文字效果等也在用户创建的网络叙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网络叙事工具的滤镜

  滤镜“劝诱”创作者进行各种各样的故事创作,鼓励他们谈论不同的话题,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来看待或分享特定的故事,建构了网络时代新的叙事方式。

  比如有一款比较风靡的滤镜效果叫“女孩晚餐”,该滤镜会通过屏幕上方变化的食品或饮料名称来猜测视频创造者的喜好是什么。当视频创造者看到滤镜随机选出的食品和饮料名称时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高兴、厌恶、无奈等),甚至会重复使用滤镜,直到其预测出自己喜欢的食物为止,有的创造者还会根据滤镜的预测来制作自己的晚餐。虽然这个滤镜的显示界面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其实质上构建了视频创作者的生活故事,观众也能通过观看带有该滤镜的视频来更深入地了解视频创造者本人。

  此外,为了让观众更好地识记,视频创作者还会经常使用妆发滤镜来区分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很多情况下这些角色都由视频创作者一人扮演。可见,人们可利用滤镜进行灵活、快速的叙事。比如,知名视频创作者肯德拉·马蒂斯也是一名化妆师,专门讲述为婚礼化妆的故事。通过使用不同的化妆滤镜,肯德拉扮演了新娘、伴娘、未来的婆婆和她自己等许多不同的角色。滤镜可以轻易地改变创造者的外表,使观众能够清楚地区分故事中的人物。换言之,在滤镜的赋能下,创作者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穿不同的服饰来进行故事讲述,表演成本相对低廉,因为演员可能只有他们自己,道具也只是一部手机。

  还有一款流行的滤镜叫“老龄”滤镜,这个滤镜呈现了创作者更年老时候的样子。一名平台上颇受欢迎的皮肤科医生乔伊斯运用“老龄”滤镜制作的一个视频,讨论了“老龄”滤镜是如何准确地呈现衰老容貌的。通过详细分析“老龄”滤镜,乔伊斯讨论了皮肤衰老的过程。许多创作者也跟风使用了这款滤镜,运用同款滤镜制作的视频多达2090万个。“老龄”滤镜引发了许多用户讲述他们对衰老的恐惧,但一些视频颇有喜剧色彩,例如,一名TikTok用户使用“老龄”滤镜制作视频,并高兴地谈论它是如何让自己看起来像父亲的。

  滤镜及其相关应用正在迅速发展,并且在社交媒体文化中越来越重要。虽然有些人可能会谴责滤镜的过度使用和不切实际的审美标准,但不可否认,作为一种“超现实艺术”,滤镜改变了过往的图像呈现方式和视觉感知方式,赋予了用户多种角色身份,具有出色的故事讲述能力。

  结  语

  目前海量的、定制化的、多场景适用的滤镜模板不断涌现,滤镜加持下的数字化处理图像遍布网络世界。以TikTok为例,其滤镜功能不仅包括各种各样的面部调整(如添加雀斑、模拟丰唇效果等),还可根据用户需求,改变任何东西,包括皮肤、妆发、年龄、光线、场景等。

  一方面,滤镜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叙事工具,革新了自我呈现方式,可帮助用户进行多样化的自我表达。各种奇怪的滤镜更像一场场网络表演,让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场景,变成自己想要的各种角色,从而将平凡的日常生活转变成具有分享价值的有趣图片或视频,与朋友进行图像社交和视频社交,重塑了社交媒体时代人与人的交往模式。

  另一方面,在各种美容和增强现实的面部滤镜下,每个人似乎都戴上了一副“数字面具”,成为网络空间内的完美自己。这扩大了数字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易对滤镜使用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过度沉迷“戴面具”的自己会让人们对自己的实际外貌感到不满和焦虑。此外,作为一种具有“劝诱”特征的媒介可供性,模板化的滤镜还可能带来僵化、单一的审美标准。鉴于此,许多人号召警惕滤镜的过度使用,悦纳自己的呼声日益高涨,鼓励人们接受和欣赏自己身体的“身体积极性”运动也在蓬勃发展之中。

  鉴于上述滤镜现象的复杂性,运用多维视角审视数字滤镜十分必要。

  (本文原文为“From old and crispy to bold glamour-TikTok filters are helping us tell stories online”,编译自https://theconversation.com/from-old-and-crispy-to-bold-glamour-tiktok-filters-are-helping-us-tell-stories-online-211908。作者为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讲师伊迪丝·詹妮弗·希尔;编译者刘沫潇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3年第19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刘沫潇.滤镜化生存:多维视角下的数字滤镜[J].青年记者,2023(19):98-99.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