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芳:“秦朗丢作业”传播中的角色迷失
2024-03-12 08:51:24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李云芳
摘要:媒体要增强自身操作的规范性和专业度,不“随网起舞”,不沦为网络信息的搬运工。
今年春节期间,最热闹的一桩网事是所谓“秦朗把寒假作业丢在了巴黎厕所”。在某视频平台上,一名有着1800多万粉丝的网红发视频,称一法国人在厕所捡到一套一年级寒假作业,在巴黎街头交给她,请她物归原主。接着这名网红在视频中喊话“××小学一年级八班秦朗,你的寒假作业放巴黎厕所忘拿啦!”网红还翻开寒假作业,发现一点没写,于是自己买了铅笔,在上面搞笑地填写,最后称自己正准备坐飞机把寒假作业带回国。这则视频快速成为热门,在该平台上点赞量600多万,评论量38.5万,转发量200多万。
“自媒体”自然是蜂拥跟进,并进一步发挥,既调侃玩心大发的“秦朗”把笑话闹到了国外,又假托专家口吻称“作业的丢失或许只是偶然,但反映出中国学生普遍面临的学业压力”,最后甚至还谈起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改革中国教育的问题。
一些互联网信息转载平台,也煞有介事地创作稿件:“近日,江苏一名小学生秦朗在寒假期间不慎将作业遗落在法国巴黎……2月18日,秦朗的舅舅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而所谓“秦朗的舅舅”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博主在上述网红所发视频下面留言中自称“秦朗舅舅”,还介绍了一些“秦朗妈妈”的情节。该博主账号后被封禁。
某些媒体也跟进报道。有的媒体跟随发布上述网红的视频信息,还制作标题“全网寻人:一年级8班秦朗”。有的媒体跟随“秦朗舅舅”所发信息,称“丢寒假作业的秦朗家人回应:秦朗妈妈还不知道寒假作业丢了”,还建话题词“#舅舅买试卷送丢寒假作业的秦朗”。
很多严谨专业的媒体则保持了怀疑态度,不仅在稿件中援引网友观点质疑摆拍,还发挥媒体的求证核实功能,先私信联系网红,又联系其所属的MCN机构的高管求证,但均未得到可信答复。视频的评论中有人称秦朗就读于“西场小学”,结果媒体联系了多个名为“西场”的小学,都未得到证实。
在一片质疑声中,这名千万粉丝的网红又发布视频,称拿到的寒假作业上写有“秦朗”的学校和班级名字,因为隐私不能点出,但并不是“西场小学”;并称在核对私信中联系上了“秦朗妈妈”,沟通下来对方不愿意出镜,也不好继续打扰,因此此事就“圆满结束”了。
同样,有的媒体跟随式发布网红的“结局进展”,有的媒体则继续质疑,因为网红提供的唯一佐证,只是一张和“秦朗妈妈”的微信聊天截图,从技术上说这很容易伪造。
笔者注意到,一到春节前后,就会有一些社情类话题爆火。从早年的上海女子去江西男友家里过年却娇气嫌贫,到前两年的被农村老家身残亲戚治愈精神内耗,今年还有北漂女子自嘲回老家发现同学朋友个个土豪……
这类话题有两个特点,一是缺乏明确的地点、姓名或时间等信息,二是极致展现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心理情绪。这种现象、情绪普遍存在,容易引发人们的共鸣和讨论从而带来关注和流量,但因为缺乏明确的时间、地点信息无法求证其真实性,还有涉及隐私这一万能“挡箭牌”。结果就是,这些社情类话题时常被证明是虚构、编造,或者系加工、夸大。
回到“秦朗”事件,事情的真假目前仍没有明确的结论,因为一切线索证据只在那名网红博主手里。但复盘该事件的传播过程,有三个主体应负起责任,而不应迷失自己的角色。
首先,平台应主动对该事件的真伪进行核查。“秦朗丢作业”事件引发了如此大的关注和质疑,网红博主自称真实存在,平台理应介入核查,要求博主提供说明和证据,并向社会公布核查结果。这样既可以给公众一个独立的交代,也不会触发可能的隐私侵权问题。
其次,监管部门应督促平台核查,或直接介入调查。网友指称“秦朗丢作业”事件有摆拍嫌疑,如果该事件为假,就等于是在网络空间里编造事端、煽动情绪,妨害网络空间的传播秩序,甚至构成违规违法,监管部门介入调查也是职责所在。
最后,从媒体的角度来说,有两个着力维度。一是增强自身操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不“随网起舞”,不沦为网络信息的搬运工。在“秦朗丢作业”事件中,许多媒体自降身份,单纯搬运网红发布的视频素材进行传播,没有质疑、没有求证、没有平衡表述,虽然蹭热点获取了流量,但损害了媒体公信力。二是转载信息传播时坚持信源合规。读者在判断信息的可靠性时也往往根据发布方是否权威。因此,作为“守门人”的机构媒体一旦放弃了严格严肃的把关责任,将不实信息或存疑信息传入传播空间,就等于给这些不实信息发放了一张可信的通行证,最终贻害无穷。
此外,媒体还应发挥监督作用,促使平台或监管部门切实承担责任,对存疑信息及时核查、调查,并向社会公布,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作者为澎湃新闻副总编辑)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