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新惠:央视频发布车载版是一个信号
2024-05-22 15:29:07
来源:“青年记者杂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詹新惠
摘要:未来,新闻传播真的不再只是新闻媒体机构的事情了,新闻媒体机构也不能只关心新闻内容这一件事情了。
4月25日,央视频车载版发布,并宣布与多家车企合作,提供“人、车、生活+”的生态场景应用服务。看到这条新闻,想起自己以前写的一篇专栏文章《该给无人驾驶汽车里的大屏推送什么内容》,不由感慨媒体深度融合终于进入“第三生活空间”——车载空间了。央视频车载版的发布释放出了多重信号。
信号之一,新闻传播的赛道要改变了。过去,家庭和工作场所是我们的第一和第二生活空间,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车轮上生活的到来,车载空间无疑将成为新的生活场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三部门在2023年9月就发出“进一步加强车载音视频管理的通知”,提出要“确保中央声音、应急信息覆盖至车辆空间,塑造车载音视频舆论新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多样化、个性化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趋势洞察白皮书》的数据显示,在市场驱动和用户驱动的双轮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向阳而生,2022年全年渗透率接近26%,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具有的“用车成本低”“科技智能”“驾乘体验好”“设计潮流”等优点,吸引了年轻群体的入局。有数据显示,已购车用户为24-40岁的中坚人群,潜在用户中,18-23岁及41岁以上的人群兴趣度提升明显,用户群体将会进一步拓宽。
据携程网报告,今年“五一”假期自驾出行日均约2亿人次。从使用时长看,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节假日出游,人们在车中的时间越来越长,而未来随着智能驾驶、车载娱乐系统的升级迭代,汽车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得到提高,更会增加人们在车中花费的时间。从这一角度看,智能汽车有可能作为下一代移动终端成为一条新的传播赛道。
信号之二,内容生产思路要改变了。人在哪儿,内容服务就应该到哪儿。当新闻传播向第三生活空间延伸成为必然后,首先要考虑的自然是传播内容。过去,车载传播内容只有音频,应运而生了交通广播电台;当下,私密的个人空间,舒适的驾乘环境,智能的车载传感设备、高清的大屏以及由此产生的高黏性和高沉浸感,给内容生产提出了新要求。
已有的车机必备软件排行榜前十名中,软件类型主要是地图和娱乐,车载娱乐App主要是芒果TV、抖音、B站、QQ音乐,总体上还是与网络端、手机端基本一致的、单一的内容,车载空间的特性并没有充分体现。从央视频车载版设计方案看,电视频道同播、新媒体直播、电视剧和电影频道是基础内容,未来更重要的使命是将国家主流媒体的视听内容生态、主流价值声音引入新终端,体现出央视频车载版的特色。
其实,嵌入车载内容重要的是要考虑用户、内容、场景、位置和车型的适配,甚至要考虑前后排驾乘人员的差异化需求。比如家庭七座车,可能需要配置基于家庭出行场景的亲子化内容,提供适合儿童的教育课堂、故事讲述、科普知识等,让旅途成为学习和亲子互动的时刻;再比如商务车,要能够根据地理位置、天气、交通状况等实时数据,推送相关的本地新闻、天气预报、路况信息或周边生活服务信息,提高内容的相关性和实用性。对于前排驾驶员,要更多语音交互,利用语音技术播报内容、切换频道、发出指令等;还可以有定时更新与时段定制:根据早晚上下班高峰、周末休闲等不同时间段,调整内容类型和节奏,比如早晨提供新闻摘要、股市开盘信息,傍晚则推送轻松的娱乐资讯或文化节目。
总之,如果媒体作为内容提供商设计车载空间的终端应用,就需要研发建立在行车安全基础上的、多重适配的个性化、实用性、互动性和场景化的新型定制化内容,既要符合车载环境特性又能满足驾乘多元化需求。
信号之三,跨界、跨域是媒体融合的未来。近年来,各种跨界、跨域的商业营销层出不穷,比如,邮局卖咖啡,加油站建超市,茅台和瑞幸联手做咖啡,恒顺、五菱卖冰淇淋,同仁堂、万达、肯德基入局茶饮等。跨界意味着要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到不熟悉的领域、赛道寻找商机,挖掘细分市场的新价值。
媒体深度融合也一直在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新路,但如果还是以媒体为中心,恐怕就走不出舒适圈。换个思路,把以新闻为中心改为以内容为引流,将内容负载到各行各业的服务之中,恐怕才算真正走出了跨界这一步。据了解,央视频车载版不只是在合作车企的车载大屏里植入App,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品牌、不同的车型进行适配定制;不单是将央视频的内容生态拓展至移动出行领域,更是要通过个性化服务提升驾驶和乘车体验,进而获得新的用户群和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023年,中国电信依托5G+天翼云建成了第五张网——天翼视联网,正在开启“万物皆屏”的时代,这就意味着车载屏、车载视听需求只是大大小小的屏幕和屏幕视听需求中的一类。透过央视频发布车载版,我们需要思考,媒体深度融合如何走向更多的新闻传播赛道,如何为新赛道提供与之适配的内容,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资源与更多行业领域跨界融合?或许,未来新闻传播真的不再只是新闻媒体机构的事情了,新闻媒体机构也不能只关心新闻内容这一件事情了。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杂志”微信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