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首页>编读网来 > 正文

青年记者2017年1月上评刊

2017-02-06 15:12:06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

摘要:  1 2017年贵刊依旧不张扬,但在刊物内容上却仍然遵循办刊宗旨和理念,扎扎实实办好每一期内容,突出每一期前沿报告的重心看点,给读者以

  1.新的一年,青年记者不事张扬,无改版献词的热闹喧嚣,但在刊物内容上却仍然遵循办刊宗旨和理念,扎扎实实办好每一期内容,突出每一期前沿报告的重心看点,给读者以货真价实的精神食粮和专业营养,做到开卷有益,读了有用,受益匪浅。

  本期前沿报告:《2017年媒体发展前瞻》就让读者眼前一亮,各路专家学者从不同领域、不同媒体、不同角度、不同思路预测和展望了新的一年,中国媒体发展走势和前景展望,专业度高、指导性强,理论基础坚实,贴合科学发展观和核心价值观,透过表面现象和层层迷雾,揭示和判断出攻坚克难,冲破阴霾定将迎来新的曙光和春雷。报告文章不是很多,但寓义渊博,有理有据,针对性明确,鼓舞媒体奋起,信心满满,定力十足,非常值得深读和思考。

  2.《在时代的沃土里深耕》是又一位省级党报人的扎根基层、锻炼成长、勤奋笔耕、建功成材的光辉范例。王雪飞同志的成长成才奋斗历程,以及他的体会心得再次说明,基层是出新闻、出成果、出人才的必经之路,站稳脚跟才有底气,踏实做事才有作为,“走转改”不能一阵风,持之以恒,必然会结出令人心动的丰硕果实。

  3.《苦练编校基本功,守好新闻舆论阵地》是陈光耀先生对首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的评析及启示。标题醒目很有力度,直击当下许多媒体编校基本功不扎实,阵地把守松软,时常出现差错的问题本质何在。本次技能大赛规范空前,层层选拔的竞技高手登场献艺,令人刮目相看,但也暴露出不少选手知识面不宽,优秀高端人才后继乏人的现象。文章举出的几个考题案例确实值得编校人员反思和不安,加强和提高编校人员的专业素质、打牢专业基础,拓宽知识面,充实丰富专业人员队伍是当务之急。

  文中提到了一个“醮”字,经常与“蘸”字搞混,2016年12月23日的大众日报丰收副刊版上一篇关于吃火锅的稿件中,就将“蘸”字错成了“醮”字,千余字的短文竟错了三次。如果早一点看到“青年记者”上陈先生的文章,此错就可能不会出现了。

  本期茶座专栏,青年记者杂志资深编辑王立纲先生畅谈了他参加此次技能大赛的观感和体会,感触深刻、受益颇多。王老师身临其境,现身说法,身先士卒,同样给媒体文字编校人员以实惠的启迪。

  4.《台长何以高危?》是展江教授新年新开辟的又一法治案例专栏。台长、社长、总编、总监,媒体中的此类高管领导尽管掌握舆论报道的生杀大权,对各级腐败者予以曝光、揭批、鞭挞,但是如果自己不自律、不检点、同样也会沦为罪人。辽宁台的例案令人触目惊心,别的电台报社也有不少同类,“高危”绝不是耸人听闻,哗众取宠。读了这些“高危”案例,立即悬崖勒马,为时未晚。。

  5.本年度的“专栏”文章仍然是六位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人士的畅所欲言的论坛。涉猎广博,五彩缤纷,时效性、指导性、说理性、知识性、趣味性、信息量有机融合,汇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褒优贬劣,引领风尚。海阔天空却与媒体活动紧密勾连,劝善惩恶亦激励同仁永葆积极乐观进取精神。读《青年记者》,“刊首快语”提神,“专栏”论坛断后,压轴戏唱得有声有色,读完最后一页仍觉得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看来将言论稿放在开头和末尾,阅读效果与众不同,是有一定道理的。

  阅读本期看到几处差错:

  P32二栏:“同仁感痛心”                               (备)

  P52三栏:“不让其面”                                 (世)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本刊特约评刊员 李惠东
2017.1.20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