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首页>传媒教育 > 正文

由经验思维向科学思维转变的途径

2012-12-10 17:35:45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翟慎思

摘要:

  ● 翟慎思
  经验思维是思维的基础,永远不可或缺。但是,当形势发生了变化,环境和条件出现了新的情况时,单纯依靠经验思维来判断、解决处理问题就容易犯僵化、保守的错误。此时,能否克服经验思维,学会运用科学思维,逐步达成由经验思维向科学思维的转变,就显得尤其重要、尤为关键。
  
  一
  经验思维是以经验为依据决断问题的思维形式,是最基础、最一般的思维形式,其主要功能是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现象。在认识的初始阶段,或者说在认识主体受到一定条件的局限时,“经验思维是很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试想,没有“老马识途”,讨伐孤竹国的齐国军队又该怎样摆脱困境呢?还真不好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兵败赤壁逃出重围后大哭,“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虽说言在奉孝而影射身边的谋士,但也是有根据的。有的人“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固然谨慎太过,但“吃一堑,长一智”也是必要的。
  除此之外,经验思维真正的弊端有以下两种:
  一是直接型经验思维
  直接型经验思维,是指把生活实践中的偶然性事件直接当成必然性规律来认识的思维方式。《韩非子·五蠹》中有一则“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就是典型的直接型经验思维。兔子碰上树桩折颈而死,虽然必有原因所在,但作为一个现象来看,它仅是个别的偶发性事件,并未表现出时时如此的规律性。但宋国的那位农夫,耕地时只看见兔子碰树桩就会死,就认为还会有很多的兔子也会来碰树桩。他拣了这样一个“便宜”后,便每天守着树桩等着拣兔子,兔子没拣着,自己的耕地却荒芜了。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农夫对已有的个别性经验,作了绝对化的理解,没有作多层次、整体结构性透视,在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局限性。
  二是间接型经验思维,也称之为教条型经验思维
  它是一种把理论当成教条、视书本为“圣经”的思想作风。其主要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主观与客观相脱离,轻视实践,轻视感性认识,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不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书本上的个别定义、公式、结论出发,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拒绝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马谡即属此型。马谡守街亭,不是“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而是死搬兵书,把军队驻扎在了山顶,结果不但没有“势如破竹”,反而被司马懿团团围住,断了“汲水之道”,尚未交战而军心先乱,最终失了街亭。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有些人在党内讨论问题时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毛泽东把这种思维方式,形象地称之为“本本主义”,并作《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对其进行批判。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的著名论断,明确提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所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正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主要标志。
  
  二
  科学思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维,它是科学方法在个体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式的有机整合,是一种建立在事实和逻辑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可检验性、预见性和普适性的特点。
  科学思维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逻辑性原则
  科学思维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反复过程,是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它离不开经验思维,但又不局限于经验思维。
  二是方法论原则
  分析与综合是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只有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地认识事物。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只有对事物各种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三是历史性原则
  历史性原则就是符合历史观点,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历史是指事物发展的历史和认识发展的历史,逻辑是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概括反映,亦即历史的东西在理性思维中的再现。历史的东西决定逻辑的东西,逻辑的东西是从历史中派生出来的。这个原则在科学思维中,特别是在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中,有着重要意义。譬如毛泽东的哲学代表著作《矛盾论》,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在《矛盾论》中,既有个别到一般,也有一般到个别;既有分析、也有综合;既有历史的东西、也有逻辑的推论,所体现的正是一种科学思维的方式。
  
  三
  由经验思维向科学思维转变,必须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
  科学思维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借助于科学抽象力和理论洞察力深入分析矛盾和问题,形成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学习科学理论,是迅速提高自己科学思维素质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制定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写入党章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正确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总是与理论成熟的过程相伴随的。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如此,企业确定发展战略同样如此。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来说,由经验思维向科学思维转变,除了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之外,还要学习上级领导的治企理念,尤其要学习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因为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是被国有企业管理实践证明了关于国有企业管理的真经瑰宝,早学早受益,先学先受益,多学多受益。
  由经验思维向科学思维转变,必须学会辩证思维的方法
  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
  举例说明:一男子走进婚介所,迎面两个小门。一写:美丽的;一写:不美的。男子开了“美丽的”门。迎面又是两扇门。一写:年轻的;一写:不太年轻的。男子开了“年轻的”门……男子依次推开了美丽的、年轻的、善良温柔的、有钱的、忠诚的、勤劳的、文化程度高的、身体健康的、有幽默感的等九道门,其中最后的一扇门上写着:“适合你的人在大街上”。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进行全面辩证分析,既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另一面,绝对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无论做什么,都要把握好平衡点,即“度”。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譬如“领导心中有职工,职工心中有企业”、“发现问题是水平,整改问题是业绩”、“既要敢于管理,又要善于管理”、“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企业管理一忌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二忌变得太快,让人无所适从”、“失去原则就失去自我,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地统一起来”等理念,无不闪烁着辩证思维的火花。
  由经验思维向科学思维转变,必须遵循形式逻辑的法则
  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概念、判断、推理是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我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都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思维离不开概念,但概念不能混淆,譬如“买方市场”是指市场供求关系中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卖方市场”是指市场供求关系中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两者虽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护肤品“大宝”的广告词为“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早晚”的含义并不确定,属故意“偷换概念”。《韩非子》记载: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坚固到无尖可破,他又夸耀自己的矛锐利到无坚不摧,当有人问他用自己的矛去刺自己的盾会怎样时,那人就无法回答了。为什么?因为这个楚国人思维矛盾,对同一事物同时肯定又否定,跳进了自己挖的“坑”中。
  由此启示我们,领导干部思考问题时,必须遵循逻辑法则,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规则。只有合乎逻辑,才能避免自相矛盾、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等错误,保证思维清晰不闹笑话。
  由经验思维向科学思维转变,是克服单纯依靠经验思维来判断、解决处理问题时僵化保守弊端的客观需要,对提高干部的领导水平有着重要意义。需要说明的是,经验思维与科学思维既对立又统一,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向科学思维转变,是在经验思维基础上的转变,是“形势发生了变化”时解决新问题的必然,绝不是要彻底消灭经验思维。
  (作者为齐鲁石化报社社长)

  来源:青年记者201211月下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