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1日 星期四
首页>传媒教育 > 正文

改善“惯习”,以“用户思维”提高教学效能

2019-03-29 09:02:46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3月中   作者:赵文雯

摘要:——以地方院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为例

  “惯习”产生:“资本”发展不平衡

  提及“惯习”不得不先说场域。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认为,场域是“在高度分化的社会里,社会世界是由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构成的,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①。也就是说,布尔迪厄认为社会世界中存在各种子场域。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可以看成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子场域,而新闻传播学教育则是地方院校教育中的子场域。

  “惯习”是场域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布尔迪厄认为“惯习”既来源于客观的社会制度,又寄居在主观的身体之中,是社会化的主观性体现。因此,“惯习”来源于某一社会空间的长期结构化行为,不同的场域塑造着不同的“惯习”。

  “惯习”的产生离不开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资本”发展的不平衡则是外部因素中最主要的一个。“布尔迪厄主要关注三种类型的资本:经济资本(货币与财产)、文化资本(包括教育文凭在内的文化商品与服务)、社会资本(熟人与关系网络)。”②

  在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场域,经济资本可以理解为所获得的各种经济上的支持,包括政府的各项财政拨款、企业支持和社会捐助等,政府的拨款是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不同的学校所获得的政府资金不同,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每年所获得的财政支出远远高于地方院校。高校最为显现的便是文化资本,地方院校文凭的含金量以及随之带来的文化商品和服务活动大大减少。社会资本主要体现为政治资本,和前面两种资本息息相关,较好的政治资本往往能带来较好的经济和文化资本。资本的不平衡使得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带有明显不同的“惯习”。

  地方院校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场域中的“惯习”

  地方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使命。但在发展中面临许多困扰,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惯习”。

  1.人才培养目标泛化,缺少特色。目前,很多地方高校追求“大而全”的跨越式发展,人才培养目标远离学校特色和定位,人才培养泛化,没有形成“特色”。例如专业设置、培养方案的制定等都以模仿成分居多,但是地方院校在有限的资本支撑下很难实现大而全的培养计划。

  2.理论型教师居多,课程效果不理想。作为文科类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理论课程基本以“填鸭式”为主。很多时候,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的传输与否,而忽略了学生是否已经消化。另外,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有着“文科中的工科”说法。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多样化的传播环境对学生提出了“全能型人才”的要求。但教师大多来自于高校直接毕业的博士和硕士,实践操作经验非常缺乏,加之地方院校在人才招聘上吸引力不足,教师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现状更为明显。长期处于“象牙塔”的教师鲜少有机会去接触行业现状,对于数据新闻、媒介融合等行业最新趋势也是雾里看花,“纸上得来终觉浅”。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文科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一种惰性,即认为只需考前抱佛脚即可,对待课程缺乏主动学习精神,一些老师“照本宣科”更滋生了这种惰性。另外,实践平台不足,学生动手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即使对实践类课程感兴趣,但学校的硬件设备也很难满足要求。大部分地方院校缺少综合性的多媒体实验室。

  4.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地方院校大多位于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城市,本地媒体发展滞后,所能提供的实训实践平台很少。而部分省级新闻单位和规模较大的企业更愿意接收211、985高校的学生,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的实习选择。实践平台是保证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重要硬件,新闻传播专业学生除了需要校内实践,更需要“真刀真枪”实战的社会舞台。

  以“用户思维”提高教学效能

  重构和改造“惯习”的核心方法是建立用户思维。“用户思维其核心内容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思考。”③在地方院校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价值链中,学生、教师、招聘单位都在其中发挥作用。

  1.了解学生需求,改善教学模式。从学生角度,倾听学生的需求。在已经毕业的学生中展开调查,了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目前行业中比较急需的人才类型和知识内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此外,就读学生的情况也要掌握,对于他们的诉求、意见等要及时反馈。教师要借助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改善教学模式,完善课程内容、课件、作业等,在教学过程中切实了解学生的求知心理,切合实际传授知识。学者易洪艳研究日本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时发现,“日本大学对在校生不仅是课堂新闻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毕业生从媒体工作的前辈那里直接汲取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实际岗位训练, 无缝对接企业”④。

  2.重视招聘单位需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和用人单位建立紧密的联系,及时了解用人需求。地方高校应该主动邀请政府、媒体、企业专家等从行业需求角度为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问诊把脉,建立包括多元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3.优化教师队伍,为教师发展提供多种平台。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会对教学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一方面,地方高校需要建立科学灵活的人才队伍选拔机制;另一方面,学校和相关组织机构提供相应的平台,鼓励教师去一线取经。

  4.结合院校和区域特色,培养精品化“专才”。地方院校在专业设置以及教学上应该切实加强和所在区域的联系。例如,广东海洋大学位于广东省湛江市,湛江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基础上,海洋学科一直是广东海洋大学的优势学科。“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国际海洋冲突不断、海洋文化传播不足等现实环境都急需新闻传播人才。因此,新闻传播学专业可以结合地域以及优势学科,开展具有海洋特色的专业化教育,培养海洋新闻传播专才。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高等学校教育。国务院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新育人模式,全面提升育人水平。⑤在国家相关指导意见基础上,地方院校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必须结合场域特点,探索办学定位和学科特色,真正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能。

  【本文为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项目“全媒体时代地方新闻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研究”(编号:Q17116)成果】

  注释:

  ①【法】布尔迪厄  【美】华康德著,李猛 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4月版

  ②张志安:《新闻场域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惯习——以〈南方都市报〉为个案的研究》[J],《新闻大学》,2010年第4期

  ③谢毅 马虹:《电视节目用户思维模式探析——以〈奔跑吧兄弟〉为例》[J],《电视研究》,2016年第7期

  ④易洪艳:《日本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模式》[J],《新闻战线》,2018年第8期

  ⑤《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2017年1月19日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3月中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