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弹幕文化的发展及转向
2020-12-17 09:31:01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2月中 作者:杨婷
摘要: 近年来,网络弹幕蔚然成风,形成一种全新的流行文化,不仅提升了网络互动性,也增强了观看视频的娱乐性。随着5G时代来临,弹幕的时效性
近年来,网络弹幕蔚然成风,形成一种全新的流行文化,不仅提升了网络互动性,也增强了观看视频的娱乐性。随着5G时代来临,弹幕的时效性、传播性将得到很大提升,如不能减少弹幕文化中的负面元素,其瑕疵将会进一步放大,或将造成网络空间失序。对此,政府、网络平台、社会公众、弹幕发布者都要提高重视度,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剔除弹幕文化中的负面元素,确保5G时代下弹幕文化健康转向,为网络和谐秩序做出更多贡献。本文探讨弹幕文化的特征以及如何促进弹幕文化健康发展。
弹幕文化的显著特征
弹幕最早源自军事术语,本意是指密集的炮弹射击,随后被网络冠以新意,泛指网络视频播放过程中受众留言评论犹如弹雨一般从屏幕上飘过。A站、B站最早将弹幕文化引入中国,其他视频网站纷纷效仿,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现象,看似杂乱无章的弹幕,实则具有独有特征。
1.超越时空的互动性
弹幕文化的本质在于交流与互动,互动性远超于传统留言评论,弹幕依照发布时间在视频上方“飞过”,支持特定时间、特定画面进行特定评论,最大限度实现了信息交流与共享,容易引发受众共鸣。弹幕虽不属于视频本身,但对视频的影响力很强,不仅有助于视频制作者吸收受众意见,积极改善视频制作,也因弹幕具有互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让视频作品得到了二次加工,赋予视频全新活力。
2.极致呈现的碎片性
弹幕文化注重即时性与指向性,要求在一瞬即逝的画面中留下评论,由于时间和字数限制,弹幕文化不可能经过深思熟虑,往往源自受众的第一观感,形成不同受众灵感的闪现与碰撞,具有明显的碎片性特点。从单一弹幕上看,也许无法理解弹幕的内容和引申的含义,但诸多弹幕配合视频内容,碎片弹幕形成聚集效应,就能够彰显弹幕文化的真正含义。
3.肆无忌惮的狂欢性
在现代社会,弹幕成为宣泄情感的重要出口,在诸多视频中,弹幕不完全贴合视频内容,有的是对演员的讨论,有的则是对某种现象的抨击,有的甚至存在毫无理由的人身攻击。弹幕文化在允许受众表达意见和彰显个性之余,也严重放大言论的自由度,致使弹幕文化开始呈现攻击化、低俗化特点,诸多弹幕一味标榜新颖,完全将社会价值观抛之脑后,致使弹幕成为心理宣泄和舒缓压力的窗口。
弹幕文化陷入尴尬境地
随着5G时代来临,弹幕文化日益浓厚,虽然具有积极的一面,但诸多消极因素也引发社会广泛讨论,比如影响视频观看、威胁独立思考、过度消遣娱乐、内容庸俗低俗等,致使弹幕文化陷入尴尬境地。
1.影响视频观看
弹幕是视频的衍生品,但是,随着弹幕文化不断发展,已经对视频本身产生严重影响。其一是弹幕形式破坏视频观看效果,诸多视频弹幕铺天盖地,完全浮于视频内容之上,甚至对视频全面遮挡。同时,弹幕字体不一、颜色杂乱,导致受众无法专注视频本身,只得选择关闭弹幕;其二弹幕内容涉及剧透,诸多弹幕内容并非对情节的讨论,而是完全泄露情节,部分弹幕发布者恶意进行剧透,不仅造成视频精彩程度下降,也引发更多弹幕对剧透者的攻击。同时,部分弹幕内容完全偏离视频,专注于明星讨论、现象评价,致使视频本身关注度降低。
2.威胁独立思考
一直以来,影视作品追求的是让受众身临其境,沉溺于剧情之中,与剧中的人物形成情感共鸣,根据不同的角色定位获取不同的情感寄托,欣赏过程就是受众独立思考的过程。但是,随着弹幕文化日益浓厚,弹幕逐渐把控视频主旋律,越来越多的受众将观点利用弹幕形式予以表达,强烈影响其他受众的思考,甚至强迫其他受众与主流弹幕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感,无疑威胁了受众的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多的受众依赖于弹幕内容,根据弹幕判断剧情走向、价值观点,已经完全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也削弱了影视作品的多元价值传递,如不及时遏制,甚至会导致受众价值观高度统一,养成人云亦云的价值观念。
3.过度消遣娱乐
弹幕文化本是娱乐文化的一种,理应允许社会公众在观看视频之余利用弹幕吐槽和调侃,但是随着弹幕文化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弹幕已经覆盖全网视频,无论是新闻视频,还是经典影视,都充斥着各类弹幕。娱乐本没有错,但过度利用弹幕消遣作品,则会掩饰视频传递的真正价值,让社会步入“娱乐至死”时代。在诸多新闻报道中,部分弹幕不合时宜地开玩笑,与视频内容格格不入,甚至会引发其他受众的反感。同时,在一些经典影视作品中,弹幕过度娱乐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让影视作品寓教于乐的属性消失殆尽,一旦网络视频被弹幕控制,呈现出缤纷的娱乐化现象,作品本身的价值将被受众遗忘。
4.内容庸俗低俗
在诸多视频网站中,弹幕的发布都不以审核为前提,致使各类弹幕都堂而皇之地登上台面,映入每一个受众的视野内,庸俗低俗内容就在所难免。一是广告植入屡禁不止,由于弹幕不具备审核服务,诸多热点视频中弹幕广告纷至沓来,甚至频繁见到刷屏现象;二是谩骂语言不绝于耳,弹幕中相互谩骂的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尤其是体育视频,双方球迷利用弹幕相互谩骂现象极为严重,不仅语言低俗,甚至容易引发两队球迷的长期对峙;三是庸俗价值观展露无遗,网络视频的受众年龄、性格多样,部分庸俗价值观借助弹幕传播,对青少年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依法促进弹幕文化积极转向
随着5G时代来临,国家意识到弹幕文化对传统主流文化的肆意冲击,广电总局已经制定《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及《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重点关注弹幕文化,提出“先审后播”和“实时管理”,以此改善用户弹幕使用体验,净化整体弹幕环境,确保弹幕文化朝着积极健康方向转变。
1.以技术手段优化弹幕展现方式
弹幕文化要分清主次,只有完美呈现出网络视频作品,弹幕才具备生存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设置弹幕位置调整功能,允许受众根据自身需求,设置弹幕在视频窗口中显示位置,实现弹幕自由调节,诸多视频网站已经开启此项功能,但在滚动方向、展示位置选择等方面仍有优化空间;二是限制弹幕滚动次数,部分热点视频弹幕数量过多,其中涉及大量重复性弹幕,严重影响观看体验,网络平台应限制弹幕滚动数量,设置弹幕上限,或针对用户展示部分弹幕,尤其是要屏蔽重复性弹幕,更要禁止广告植入、谩骂侮辱等弹幕内容的展示和传播;三是优化弹幕字体与色彩,为防止弹幕影响视频观看,应针对弹幕设置统一字体和统一颜色,禁止提供多样字体和色彩选择,网络平台更不得将弹幕字体和颜色作为商品出售,利用统一标准不仅能够保持弹幕文化原有内涵,更会减少受众对弹幕的反感。
2.注重培养弹幕文化的意见领袖
弹幕文化本就属于娱乐范畴,过度管理可能会扼杀弹幕文化的发展创新,应善于利用弹幕文化意见领袖,既充分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又不扼杀受众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是网络平台善于培养意见领袖,就如同社区版主、贴吧吧主一样,在不同的视频专区要设立弹幕意见领袖,负责引导弹幕文化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要帮助其他受众理解弹幕文化内涵,掌握弹幕使用方式;二是赋予意见领袖点赞和删除弹幕功能,意见领袖作为弹幕文化的管理者,理应肩负起管理重任,负责弹幕日常管理工作,针对内容积极向上、符合弹幕文化本质的弹幕评论予以优先展示,对内容低俗庸俗,与视频完全无关的弹幕予以删除,或限制其自由展示,让意见领袖负责把控弹幕文化整体氛围;三是注重培养受众素养,鉴于弹幕属于新兴事物,网络平台应在显著位置介绍弹幕操作方式及注意事项,提醒受众合理使用弹幕发表意见,任何违规弹幕都可能被封停账号,严重违法行为更要接受惩罚,通过培养受众素养,将弹幕文化正能量最大化。
3.多维度、多手段净化弹幕文化环境
弹幕文化起源于网络空间,但绝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否则不仅对网络和谐秩序造成负面影响,更会阻断弹幕文化发展前景,要采用多维度、多手段方式,净化弹幕文化环境。一是善于利用技术手段,屏蔽弹幕不良内容,网络平台要利用技术手段,设置关键词屏蔽功能,将低俗、色情、暴力的内容从源头封杀。同时,要设置在线举报功能,充分调动视频观看者积极性,投诉和举报不良弹幕内容;二是善用制度门槛,强化网络平台管理水平,网络平台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设置奖惩机制,针对违法违规利用弹幕发布不良信息的用户进行警告及封停处理,并认真接待投诉和举报,针对处理结果进行公示;三是要求用户自律,恪守弹幕发布准则,网络平台应要求弹幕用户实名注册,告知用户弹幕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明确违规违法使用弹幕的惩处措施,提高用户的自律水平,自觉维持弹幕文化健康向上。
4.将弹幕文化管理上升至法律高度
弹幕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青少年成长具有重大影响,虽然广电总局发布管理文件,但依然未能实现弹幕文化全方位管理,应在相关立法中增设弹幕管理条例,依法约束弹幕低俗庸俗内容,为弹幕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增设弹幕管理措施,将弹幕文化管理上升至法律高度,明确弹幕违法行为及惩处措施,依法对网络空间弹幕发布予以管理;二是严格落实“先审后播”和“实时管理”,弹幕从本质上与留言评论一致,网络平台理应做好审核工作,要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做好弹幕内容审核,既不影响弹幕发布即时性特征,又确保弹幕内容积极健康;三是加大弹幕违法违规惩处力度,弹幕违法违规不能仅仅利用封停处理,要利用法律措施加大惩罚力度,让社会公众意识到违法违规发送弹幕的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惩处力度应同网络言论违法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①陈维龙:《5G赋能智能媒体技术在弹幕视频中的体系创新与价值引领》[J],《未来传播》,2020年第2期
②王润 吴飞:《从“御宅族”到“正气少年”:弹幕互动中的亚文化资本汇集与认同构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③钟靖:《空间维度下的弹幕文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④张立达 唐诗茹:《弹幕文化自由困境的哲学反思》[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2月中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