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可视化传播路径选择
2019-11-15 16:15:54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11月中 作者:张刚 吕华远
摘要: 2019年10月28日,壹点智库频道正式在齐鲁壹点App上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朝着传媒智库的建设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齐鲁壹点作为齐鲁
2019年10月28日,壹点智库频道正式在齐鲁壹点App上线,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朝着传媒智库的建设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齐鲁壹点作为齐鲁晚报融媒转型的拳头产品,已经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下载量突破2000万,日活超过40万,这一亮丽的数字背后,有一个宝贵的资源——用户在线数据。数据即资源,数据即影响力,从今日头条的崛起我们可以看到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对信息分发方式的影响。齐鲁壹点大胆尝试和突破,成立壹点智库,壹点智库已成立智云大数据研究中心、舆情管理研究中心等16个研究中心,以算法为驱动,对用户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寻求数据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加强媒体的公共服务职能,增强了传播力、影响力。
数据使舆情实现可视化表达
随着融媒体的发展,数据新闻在技术驱动下产生新的量变和质变。在智媒转型的过程中,数据是基础,是融合转型的“牛鼻子”,齐鲁壹点较早介入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并组建大数据分析团队,成立“壹点智库”,主要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生产:一是对数据分析后,对新闻素材的再次加工和提炼,产生新的报道内容;二是基于数据的分析,梳理网络舆情,为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019年上半年,舆论热点层出不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智库公开公布的数据分析有六件,分别是:4月18日《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引发的舆情大数据解读》、5月10日《山东莘县整治恶俗婚闹,大数据解读网上舆情》、5月29日《美国打压华为引发的舆情大数据解读》、5月29日《山东高考生热衷哪些高校和专业?智库大数据为你解密》、6月4日《手机和家电网售额“一降一升”说明了啥》、6月8日《舆情如何关注毛坦厂高考?智库大数据为你揭开面纱》等。
数据过滤+可视化图表,是目前常见的数据新闻生产方式,尤其通过数据分析,将用户的地理信息、情感信息等进行整合后,使得传播更加立体化。在这几件全国热点事件中,壹点智从齐鲁壹点后台、微信、新浪微博以及全国其他各大门户媒介抓取用户数据,及时展开分析。尤其是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事发地虽不在山东,但舆论海啸波及全国各地奔驰汽车经销点,这一事件揭开了汽车消费领域的突出问题,进而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消协、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也积极介入调查。陕西省及西安市也展开汽车销售市场经营行为专项整治工作,依法依规净化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齐鲁壹点智库通过及时跟进分析发现,此事件舆论热点转换非常快,放大效应明显,这一事件背后所暴露的被众多消费者诟病的“金融服务费”、汽车销售市场的其他问题全被发酵放大。
数据一方面基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而产生,另一方面基于人们对于观点的表达而产生。齐鲁壹点的广大用户及外部数据的链接,为舆情分析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分析,壹点智库得出的结论是:倘若品牌试图达到的目的与采取的手段有误,那么即使内容再富有创意、再有力度,也没有成效甚至适得其反。在此次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奔驰方面给出的一份傲慢的声明显示出道歉诚意的缺失,再度引发舆情海啸。
作为为受众服务的壹点智库,在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表达过程中承担起“数据服务者”的角色,可视化的数据促进传播规律的再透视和再把握,从各类言论现象中分析出其中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更能让大家一眼就看明白这类热点事件“是什么”,也能更深刻地揭示“为什么”,还有“怎么办”,对政府部门或相关决策部门来说,“怎么办”是很有价值的。
数据分析对传媒影响力的二次变现
齐鲁壹点智库不仅在舆论热点中及时分析,提醒当事方或相关部门进行正确引导,同时在社会经济领域展开冷静分析,如自美国发起针对中国的贸易战以来,对中国经济领域所受的影响展开分析,进而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或客户。
作为融媒体客户端,数据本身(用户在线人数、在线时长、在线状态)才是核心竞争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二次变现(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决策),让数据形成一个高度活跃的信息流动环境,而对普通读者(受众)来说,则是从信息社会走向数据社会。
以美国打压华为事件为例。5月16日,美国签发一系列针对华为及其子公司的制裁措施,并将华为列入管制“实体名单”。美国商务部称,将把华为及70家关联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今后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批准,华为将无法向美国企业购买元器件。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该决定将“防止外国实体以可能损害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方式使用美国科技”。谷歌、鲁门特姆(Lumentum Holdings Inc)、英飞凌等迅速响应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和华为进行业务往来。齐鲁晚报壹点智库舆情管理研究中心对该事件进行了大数据舆情监测,从数据角度解读该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状况。截至2019年5月24日,监测数据显示,该事件的传播力数据为7297,传播力级别为4星,达到国内热点事件级别。再通过对美国打压华为事件各类信息的分析,可以了解受众在此新闻事件上所体现出来的行为、观点。
壹点智库数据团队在分析过程中还发现,国内热点焦点问题的信息,传播渠道主要集中在社交媒体平台微信上,占比近一半;其次为百度贴吧和今日头条、新浪网、腾讯新闻等网络媒体平台。微信信息量占比高,说明除了传统媒体、网站之外,作为社交类自媒体的各种微信公众号对该事件的参与度更高,这也给网络舆情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除此之外,壹点智库在运作中发现,数据因其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它每一个流动的过程都有迹可循,这个流动轨迹进一步放大了新闻报道的时间、空间范围。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数据的开放性也加大了各类信息的混杂和无序,在将来的数据分析中,对技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正是因为数据的庞杂与无序,需要分析的结果更加直观简洁,使各种海量数据焕发出新的活力,其核心价值就是从数据库到“数据闭环”,这种基于数据循环逻辑的生产方式,会赋予数据新闻和舆情管理持续的创新动力,实现数据挖掘、决策、应用。
壹点智库的公共服务路径选择
壹点智库是基于对市场中理想受众的情况分析,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新闻生产逻辑,目前客户端的用户群体日益庞大,适用于这个阅读端的数据新闻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实,数据分析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市场。许多国内机构已进行专门的大数据服务,大众网早在多年前就涉足舆情分析并定期制作舆情报告,人民网等针对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舆情分析报告,并实现对政府部门的信息定制。
眼下涉足这一领域的数据分析机构也发展迅速,最近,著名的中科闻歌就获得近亿元B轮融资,所融资金将主要用于夯实多语言和全模态大数据核心技术研发,加大“闻海”全媒体数据产品和天湖AI智算平台应用推广,并将在省市县融媒体平台进行全国推广,这都为齐鲁壹点智库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路径一:作为地方类融媒体,具有媒介公共服务属性的齐鲁壹点智库,可以在针对本地的公共服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本地区相关职能部门来说,壹点智库能够对本地区的热点话题的持续热度进行监控,及时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分析报告,减少舆情反转,增强危机应对能力,这也是稳定社会情绪的最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数据分析会作为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为当地政府分析归纳出舆情敏感词,建立舆情词库等。
路径二:壹点智库在未来的数据服务路径中,应尽量避免数据沉淀,剔除无效信息,减少无效数据,及时追踪热点事件,对事件发展进程中的各类动态信息及时进行分析、介入、引导。这种及时的舆情监控、定量分析、区域决策、关联事件内容整合等,会凸显更大的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
路径三:壹点智库在已有的数据抓取、应用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分析数据生产的商业化运营策略,进一步完善内在的数据生产逻辑,完善自己的数据分析的“闭环生态”。构建起“内容生产—数据流动—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交换—数据应用”这样的生产链条,才能逐渐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
以2019年6月发生的“一个芒果引发的下跪”事件为例,芒果事件是6月份全国的新闻热点,这个热点最先由齐鲁壹点引爆,齐鲁壹点第一个采访到投诉者张某某,再把问题的根源指向快递公司的以罚代管等,在事件发酵之初一直引领全国的舆论,中央政法委、人民日报等大号的转发,也让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赚了眼球和流量。
责任媒体不能被情绪化的“10万+”牵着鼻子走,结合各大媒体的报道回头看,特别是央视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播放的执法记录进一步证明,通过舆情监控和基本新闻判断,报道的方向是正确的,没有让报道出现大起大落或者急剧反转等情况。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将更加广泛,数据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优势更加明显,这也为壹点智库的发展带来更大契机。齐鲁壹点作为责任媒体,可将数据分析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服务内容向社会各界有偿提供,让广大受众触手可及、便宜享用、可靠依赖。开放和共享正是媒体的特征,壹点智库在热点事件上及时发布可视化的数据内容生产及分析报告,也将助推齐鲁壹点进一步扩大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结 语
在融媒体时代,媒介由过去的“传者中心”和向“用户中心”转变,信息的传播格局也向双向转化,在双向传播过程中,用户的体验和反馈即数据、方位即数据、沟通即数据,数据成为融媒很好的流量切入口,可以帮助媒介窥探到有关用户的关键性洞见,以及用户的年龄、职业等人口统计学数据,收入、盈利能力等财务信息,还有生活方式、偏好等,都可以用来进行细分研究。
数据越精确,受众参与的可能性就越大,媒体的影响力就越大,这也成为提升用户及吸附用户的重要手段,能够更好地实现用户和内容生产的双重聚合。当然,大数据的开发与应用现在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壹点智库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打造以智媒、智云、智库为方向的新型智能传媒,以新技术驱动、新业态引领、多元化布局构建全新影响力与传媒业态新格局。
(张刚:山东管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吕华远:齐鲁晚报壹点智库舆情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11月中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