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首页>新闻实践 > 正文

让重大主题报道具“高度”更“可读”

2021-06-30 16:49:32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6月下   作者:吴琼

摘要:——新华报业“践行嘱托开新局”系列报道分析

  摘  要: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新华日报》重磅推出“践行嘱托开新局”系列报道,掀起了江苏各地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的新高潮。以每个市一个整版“长篇通讯+书记专访+专家点评”的形式对各市进行集中扫描式报道,在新华日报近年来还是头一次。分析这组报道,有助于更好地在今后的重大主题报道中兼顾“高度”和“可读”这两大采写要素。

  关键词:重大主题报道;高度;可读性;践行嘱托开新局;地方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视察就来到江苏,充分肯定江苏工作和江苏发展,赋予新的重大使命,寄予新的更高期望。江苏全省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热潮,各方面工作都对标新要求进行谋划推动。如何进一步把学习贯彻引向深入,聚精会神落实好总书记的指示要求?

  2020年12月,新华日报社派出3路记者,深入13个设区市采访,并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新华日报》重磅推出“践行嘱托开新局”系列报道,每个设区市一个整版,其中既有记者发自一线的最新见闻,又有与市委书记的专访对话,还有专家学者对城市发展的精准点评,掀起了各地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的新高潮。

  在总书记视察江苏不久后推出这组报道,解读各地发展密码,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展现奋力夺取“双胜利”的生动实践,这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切实担负“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的实际行动。各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改革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服务“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探路基本实现现代化等方面,有哪些新实践、新成果、新奋斗、新风貌?这组报道力求说清楚、说透彻,是一次重大主题报道如何“高度”“可读”兼顾的有益实践。

  突出地方特色,避免千篇一律

  2020年疫情期间,江苏得到了网友“苏大强”“散装江苏”“13太保”等昵称,这一方面反映出江苏经济实力强、发展水平高,也从侧面映衬出江苏13个设区市并不风格统一,相反,各有特色,各具亮点。这也就使得在做这组报道时,千万不能以某一个特点统领各地发展,比如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强调要扛起首位担当,打造“创新名城、美丽古都”;而对紧邻南京的镇江来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还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很大挑战,因此镇江提出要“背着沙袋跑”,扛起重担,负重前行;地处苏北的淮安是江苏的“绿心”,当地提出要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衔接起来。

  明白了各地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下笔才会更加准确、更具信服力。2020年,对于苏州来说,经济总量历史性迈上2万亿元新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十二五”末的1560.8亿元增加到2300亿元,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全省最高的1045元……呈现出“强富美高”的生动现实模样。那么,面向“十四五”,苏州又将如何作为?通过对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的专访,记者得到答案:苏州聚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探索有苏州特色的现代化形态,努力变全面小康阶段的“曾经先发”为现代化建设开局阶段的“再度领先”。

  市委书记定了调,采访也就有了方向。在苏州,记者把关注点聚焦苏州如何加速推进“沪苏同城化”、在国家战略中勇挑更大担当,如何打响“苏州制造”新品牌、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如何筑牢强大“生态基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通讯《苏州:激荡开启现代新征程的豪情》也就从笔下自然流淌出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南通就‘好通’了。”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考察时的称赞,让一座城市为之振奋。

  在南通,记者眼前大江壮阔,沪苏通大桥。对南通来说,站在地区生产总值破万亿的新台阶上,如何拥江抱海实现更大跨越成为新的时代命题。围绕“高起点打造江苏开放门户”“激扬‘狼性’精神冲刺新赛程”“调高标杆绘就五个‘更高’蓝图”三个延伸主题,南通的报道力求写出当地跨江越海创造更多“沧桑巨变”的决心和行动。

  写出发展激情,点燃读者共鸣

  行走江苏大地,处处会被发展的热潮所感染、感动。对常州来说,“干则一流、出则精品”“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精神追求已经融入城市血液。对于这样一座洋溢着发展激情,处处力争走在前列的城市来说,怎么写出其昂扬进取的城市精神?

  记者注意到,常州正在加快能级转换,跳出原有的发展“舒适区”,向崛起中的“新中轴”迈进。交通方面,常宜高速去年底正式通车,打通了贯通江苏南北的高速中轴脊梁。创新方面,常州引进多个优质项目,汇集了多家全球知名企业,成为一片发展的沃土。城市建设方面,常州以高铁为依托,打造高铁新城,力争使其成为中轴崛起战略支点。长三角“新中轴”——常州发展的主线跃然纸上。在记者采访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蒋伏心时,他的观点客观而具有前瞻性,他指出,常州提出“长三角中轴枢纽”的概念,这不光是指常州在长三角地理位置上的居中,更是指常州要在长三角进程中发挥核心作用、起到龙头带动效果。因此,尤其要塑造好、传播好常州品牌。这样的中肯建议,相信常州的主要领导看后也将有所启发,对城市发展进行更细致深入的规划。由此,这篇报道也就实现了其价值,为读者提供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对于水城泰州来说,建设让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是其近年来一直的追求和努力方向,在采写泰州篇的整版报道中,记者致力于找到泰州何以被称为“幸福水天堂”的“发展密码”,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三把解开密码的“金钥匙”,即在做强产业方面,泰州近年来崛起了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做大特色上,泰州放大自身优势,创造了一批“全球第一”;在做优品质方面,泰州致力于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民生幸福感日益增强。

  在泰州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城市繁华处,总有城市书房的身影,而在城市书房中忘我阅读的市民,构成了这座城市最美的人文风景。“幸福水天堂,泰州等你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作为全省最年轻的设区市,泰州的经济总量在全省并不处于领先地位,但在保障市民的民生幸福感方面,泰州近年来的投入可谓“实打实”。该市每年把全部财力的75%、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这对一个在江苏来说并不“财大气粗”的发展中城市来说并不容易。

  解码泰州的“幸福密码”,相信也将为其他城市带来启发。比如在惠及老年人口方面,泰州推出包括机构托养券、社区照护券、邻里互助券在内的养老服务“三张券”,打造出极具辨识度的养老服务品牌“泰有福”。在提升城市治安水平上,泰州通过构建全市域的网格化治理体系,实现了全省刑事案件发案率最低。幸福感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通过这一个个真实的切片让读者从内心认可的。采写城市这些独特的“气质”,报道才更加走心、更具可读性。

  不停留于表面,力求思想深度

  作为省级党报,想他人所未想、写他人所未写,这应该是记者的基本素养,面对这样的重大主题报道,则更要越过表象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比如,不能只满足于对城市发展亮点的报道,还要思考进入“十四五”的新阶段,如何根据新形势新变化以及人民群众的新要求,适时调整或提高发展目标,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尤其是对江苏来说,如何更好地为全国发展探路,实现总书记要求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对市委书记和专家的访谈正是对深度思考的有益补充。如去年底,盐通铁路开通后,盐城到上海的时间缩短到一小时,盐城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盐城人民为之欢欣鼓舞。那么采写盐城篇报道时记者就要思考,这将给盐城带来哪些新变化?加入“长三角”朋友圈,盐城如何重新定位自身?又为此做了哪些准备?还将如何更好地拥抱新机遇、实现新发展?

  采访中,盐城市委书记给出了他的思考:更好地融入长三角,将使盐城分享到巨大的溢出效应,为这座海滨城市带来与原来相比巨大的人流、物流、商流等。怎么才能融得进、融得好?除了自身的区位条件和固有发展基础外,还要积极拓展产业创新空间,更好地接轨上海、融入上海,实现自身的更高质量发展。

  对于江苏最年轻的设区市宿迁来说,短短25年的建市史,就是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宿迁人民锐意进取的发展史。如何写出宿迁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城市品格?宿迁旗帜鲜明地提出谱写新时代“春到上塘”传奇,有哪些新内涵,又将如何谱写?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与江苏现代财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研究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卞志村进行了对话。他认为,“谱写新时代‘春到上塘’传奇”,离不开继续全面推动改革创新。正是通过改革创新,宿迁这个下辖4个省级贫困县的年轻设区市,飞速发展为长三角综合实力提升最为显著的城市之一。站在“十四五”新起点,宿迁更要用运用好系统化思维,更加精准高效地推进改革创新,处理好当前与未来、速度和质量等之间的关系。中肯的建议,相信对于和宿迁一样希望后发先至的城市来说,都具有参考价值。

  深入一线的“脚力”+又踏层峰望眼开的“眼力”+想人之所未想的“脑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笔力”,分析新华报业“践行嘱托开新局”系列报道,“四力”兼备,方能“高度”“可读”兼顾。

  (作者为新华日报社记者)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6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