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型报道弘扬传统美德要以小见大
2009-04-28 12:00:50
来源: 作者:
摘要:
● 徐 飚
新闻媒体作为时代的记录者、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建设者,理当正确引导舆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鞭笞社会上一些领域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目前,此类报道往往容易成为对好人好事的表扬和对坏人坏事的批评,缺乏深度和影响力,教育和警示作用不明显。笔者认为,对此类报道要注意运用典型弘扬传统美德,在手法上坚持“低起点,小视角”,也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以小见大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从生活中选择典型,用动人事迹唤起人们的道德良知,促进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在建立新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全面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形势下,媒体必须根据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需要,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从生活中选择一些典型事例,对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型事例进行广泛的宣传。
典型人物必须具有普遍意义,事迹要为多数公众认可。典型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彰显时代价值,焕发时代光辉。挖掘有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方面为大众所认可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故事,通过媒介广泛地进行宣传,可以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引起公众的共鸣,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和深远的影响,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促进道德意识由他律向自律转变,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
2005年5月,许昌市的媒体记者获悉襄城县湛北乡姜庄村18岁的张尚昀刚踏进大学校门母亲就不幸患病、卧床不起,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张尚昀以一颗可贵的孝子之心,一边修习学业,一边打工为母亲治病。在深入采访和精心策划后,许昌电视台推出了讴歌新时代孝子张尚昀的系列报道,许昌晨报推出了《大学生,背起妈妈去打工》的长篇通讯,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6月21日,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小组在第289期“新闻阅评”上,对张尚昀的事迹作出高度评价。6月30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做出批示:“我们要宣传这位‘当代孝子’,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全省人民中增强‘努力工作,孝敬父母’的优秀道德品质,让文明之风在中原大地荡漾。”
张尚昀自强不息、打工救母这一典型事例之所以感动了受众,在于其事迹发生在我们身边、是多数人能做而没有做到的,易被公众接受与认可,从而引起受众的共鸣,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挖掘典型人物蕴涵的传统美德,用道德的光辉影响公众。纯粹的说教是枯燥的,甚至会激起公众的逆反心理。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把动人事迹所蕴涵的传统美德中的闪光点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放大到公众面前,从而唤起人们的道德良知,促进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张尚昀的事迹之所以能引起社会的共鸣,是因为他的行为包含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中所尊崇的孝敬父母、大义至孝的精华,这样的典型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公众认可这样的典型。张尚昀的成长历程,映衬出了社会转型期人们内心一些缺失的东西,唤醒了那些渐渐被人淡化、淡忘的传统美德,让人们在对照中发现不足,在惭愧中受到激励,从而使典型的示范与教育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随着对张尚昀打工求学过程的深入报道,其身上所表现出的独立自强、坚忍不屈、勤奋上进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道德品质也自然而然地灌输给了公众,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
弘扬传统美德,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低起点,小视角”,以小见大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低起点”,就是以社会道德的最低层次——社会公德为起点。社会公德的规范和要求历经千百年的积淀与升华,已成为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中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是多数人心中固守的道德底线。对不遵守这些规范和要求的人,社会舆论的压力和道德的约束力要比那些制度、标准的强制力更大。符合这样要求的典型就在群众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其影响力并不比那些具有崇高思想境界的英雄模范人物小。因此,我们在宣传典型时要注意挖掘他们身上所蕴涵的传统道德的闪光点,不拔高,让群众相信并认可这样的典型,从而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低起点”是在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宣传报道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为了构筑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种教育方法上的要求,而不是要降低公民道德教育的标准。坚持“低起点”,有利于增强宣传和教育的效果,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低到高地进行,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
“小视角”,就是公民道德建设宣传要从“小事”报起,从“一点一滴”报起。公民道德水平,往往通过具体的事情体现出来。这些具体的事情,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公民个人修养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等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础,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引领作用。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的小事展现着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总体素质,体现着一个地方百姓的道德水平。
在我们创建国家“卫生城”和“文明城”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人认为“五小”门店和马路市场的治理超越了当前的条件和现实。对这些问题,单纯从制度和管理的角度去处理,容易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增加工作的难度。如果我们能从“小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传统的道德观念进行宣传教育,让人们明白,这些具体的标准其实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来所倡导的基本行为规范,那必将对创建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在新闻报道中注重发掘典型所蕴涵的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闪光点,通过现代手段加以传播,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公民道德建设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低起点,小视角”的报道,目的是解决在公民道德建设宣传中易于出现的“苍白无力”,使公民道德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开展。
(作者单位:许昌电视台)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