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首页>采编技法 > 正文

如何提升行业类报纸的影响力

2014-09-28 12:17:55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吴兆喆

摘要:

  ● 吴兆喆

  在我国传媒领域,行业类报纸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党报工作的延伸,是宣传本行业中心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普及行业知识、塑造行业形象、服务社会大局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行业类报纸逐渐出现了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如资金不足、渠道不畅、影响力小等。这时,行业类报纸就必须冲出一条“血路”,在市场的洪流中生存并壮大。基于行业类报纸的特性,“冲关”之要便是拥有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这不仅是专题报道或深度报道的必要前提,更是媒体的发展之本。

  2014年1月7日至10日,《中国绿色时报》精心策划并完成了“2014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特刊”60个版面的大型宣传,涵盖了国家林业局有关单位上一年度的政策解析和行业大事回顾,展现了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一年来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创新理念和行动,分享了基层政府和林业部门建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精彩实践,并专门介绍了部分林业龙头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从视角、内容到深度,都称得上是业内典型之作。

  

  厅局长会议选题的价值优势明显

  《中国绿色时报》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报道中下足了工夫。从2011年1月5日刊出第一期“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特刊”,至今“特刊”已经整整运行了4年,报道领域、内容、质量以及传播效果等都取得了显著提升。尤其2014年的“特刊”以60个版面创下了报社重大选题策划的纪录。分析该选题的价值,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新媒体无法取代的特性。首先,林业有其行业特性,受众多为业内人群,因此,尽管互联网、手机电视、数字广播等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上占了绝对优势,但因其海量、碎片化的传播特征,往往会导致内容显得过于单薄,无法真正起到让受众“解渴”的作用。而传统媒体则可以通过对多层级官员、多领域专家的采访,以及业内大数据的分析,理出受众最关注的信息。

  其次,由于新媒体海量的信息难以甄别,一些违背社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内容更容易流入传播体系,使新媒体的公信力下降。而传统媒体大多经过了几十年的积淀,在公众认可度上明显高于新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在刊出之前还有“把关人”。

  再次,政府和大型企业仍然习惯于和传统媒体打交道,这显然增加了传统媒体的信息采集优势,①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尤为关键。而新媒体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中,没有政府间的关系、资料的积累,便只能充当传统媒体的“搬运工”。

  2.较强的社会性和专业性。林业发展并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它有着较强的社会性,需要全社会凝心聚力才能建设好、发展好。因此,要跳出林业看林业,才会有新的启发。在2014年的“特刊”中,如退耕还林专题、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题、林业科技专题等,所报道的内容远远超越了通常意义上“就林言林”的范畴,更多地指向了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

  同时,与社会媒体的有关报道相比,《中国绿色时报》的一些报道,特别是在重点报道方面更好地体现了林业的专业性,如“特刊”中涉及“森林认证”的报道。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权威专家的解读和翔实的案例分析,阐释了森林认证在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中的必要性。这些报道是我国正式发布实施《中国森林认证 森林经营》和《中国森林认证 产销监管链》国家标准以来,最为专业全面的报道,对全社会正确认识森林认证的意义,并将森林认证纳入顶层设计,贯彻在林业发展的全过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鲜明的时局性和大局观。在2014年的“特刊”中,读者不仅可以全面地看到国家林业局为之作出的努力,也能了解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建设美丽中国行动中的具体举措,60个版面体现了鲜明的时局性和大局观。

  如“全国林业科技专题”中报道,在人们谈“霾”色变的当下,国家林业局及时启动了“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研究”。针对北京市不同区域PM2.5浓度,提出了营造健康森林景观生态林的树种选择,课题组成功研发的可测算PM2.5等颗粒物浓度的仪器,填补了国际上该领域研究的空白,②使国家林业局对民生的关切跃然纸上。再如“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专题”所谈,作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我国木材消费总量近一半靠进口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林业局积极推进木材基地建设,广西、福建等7个省、自治区率先开展了示范项目建设。

  4.敏锐的策划力和洞察力。在信息共享的时代,媒体竞争中最主要一方面就是策划能力的较量,只有较强的创意,才能使媒体尤其是行业类报纸开拓出新的生存空间。

  从2011年至今,“特刊”敏锐地把握了我国林业行业最重要的年度盛会——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并以此为契机,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长向国家林业局党组汇报工作提供了新平台,为各地交流、展示林业生态建设方法、成果搭建了大舞台。这一策划能力,不仅体现在对行业重大新闻线索的把握,其整齐划一但各有特色的版式设计、视觉呈现也为“特刊”增色不少。同时,“特刊”策划者的洞察力也值得借鉴,在过往3年中,“特刊”只强调展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生态建设的路径。而2014年,“特刊”把握住了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这一契机,增加了对中国林业产业、防沙治沙、湿地保护、林业改革等各重点领域的热点事件报道。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多维度的梳理,以更大的视角和容量,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林业发展一年来的不平凡历程。

  

  重大选题策划重“智”更重“谋”

  通过《中国绿色时报》“2014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特刊”可以看出,在重大选题策划上,行业类报纸要重“智”更要重“谋”:既要赢得核心层、紧密层和关联层的密切关注,也要让报纸版面鲜活起来,做到与时俱进,呈现独特的价值,形成明星品牌。因此,行业类媒体在重大选题策划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传统媒体优势所在,做到新媒体无法替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自的优势前文已经作过介绍,这里要强调的是,行业类报纸在进行重大选题策划时,一定要以新闻报道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为基点,将既定受众群体从“新闻快餐”的桌前拉到“饕餮盛宴”的桌前。毕竟,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均受过新闻传播工作的专业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传统媒体拥有的专业人才优势是新媒体目前无法企及的。所以,要充分发挥这一大批优秀的、职业化的新闻人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的潜力。

  2.探索更贴近受众的途径,做到常规报道无法比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优秀的新闻质量、贴近受众的实际生活,是任何媒体都必须遵从的原则。这里要强调的是创新,要突破常规报道的模式,占领新的“高地”。因此,在读者未必有很强的整理、归纳和分析能力时,新闻报道就要多做大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尽可能地让数据说话,让读者直观地看到自己所关注的领域的结果。同时,要灵活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等报道方式,尤其在一个版面内推出同一个单位、不同主题的报道时,要把握重点、突出亮点。

  3.着力提升版面视觉效果,起到赏心悦目的作用。人类获得美感的主要来源便是视觉。而众多的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直接、最敏感的要素,③也是吸引人类阅读乃至购买的主要动机。因此,行业类报纸在重大选题策划时,一定要突破传统版面的排版形式,更多地运用色块与线条,于方寸间营造出不凡的视觉效果。尤其是有主题大图的版面,更要通过巧妙的放置,以彰显视觉中心,吸引读者的视线,并刺激其阅读欲望,进而达到传播目的,提升报纸的影响力。

  注释:

  ①刘扬:《从马航失联报道看媒体清晰“分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3月2日

  ②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森林成为阻滞PM2.5的精锐奇兵》[N],《中国绿色时报》,2014年1月7日

  ③陈超:《报纸版面设计中的视觉效果分析》[J],《中国报业》,2012年第4期

  

  (作者单位:中国绿色时报社)

  来源:青年记者20149月中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