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首页>采编技法 > 正文

晚报高考报道策划对比

2014-12-31 15:41:23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谢光玉

摘要:——对《武汉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的实证分析

  ● 谢光玉

  一年一度的高考报道是各媒体间展开竞争展现自己实力的重要机会,对于这个永不褪色的题材和话题,怎样做好相关的报道策划,是各家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在高考前后,各种各样的高考报道铺天盖地,报道的优劣势也一览无余。

  样本说明

  (一)样本范围

  本文所指的高考报道,主要是高考前后有关于高考备考、高考考试、填报志愿、院校招生信息等与高考密切相关的新闻报道。晚报作为傍晚前出版的综合性的报纸,其内容丰富程度可能多过于早报,再者为确保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故统一选择晚报作为横向对比对象,分别选取三个省份具有代表性的晚报,湖北的《武汉晚报》、广东的《羊城晚报》和江苏的《扬子晚报》。

  (二)样本选择

  2014年的高考时间是在6月7日和8日两天,故本文选择6月3日到7月3日的高考报道作为样本,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这段时间的高考报道较为密集;其二,这段时期的报道已经涵盖了高考备考、高考考试、分数公布、院校招生等高考的全过程。通过统计,《武汉晚报》高考报道样本总数为110篇,《羊城晚报》179篇和《扬子晚报》136篇。本文拟对这三份报纸的425篇报道进行实证分析。

  高考报道的实证分析

  三份报纸的高考报道呈现两个密集期(如图所示),经过对样本的研究发现,这两个阶段分别为高考考试期和成绩查询期,故将这两个阶段的报道进行横向对比。

  (一)高考考试期

  2014年全国高考时间为6月7日和8日两天,三家报纸集中报道的时间为6~10日共5天。

  1.报道数量分析。《武汉晚报》报道总量为71篇,主要集中在8日和9日,分别有19篇和22篇报道,其余时间都保持在10篇左右;《羊城晚报》报道总量也达71篇,每天的报道数量较为平均,最高量在9日,达到17篇;《扬子晚报》报道总量66篇。

  2.报道时效性分析。从时间上来说,三份报纸大致呈现出相同的趋势,但从时效性方面来看,《羊城晚报》和《扬子晚报》反应较为迅速,在6月3日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相关的高考报道,而《武汉晚报》最早的高考报道是在5日的头版。

  3.报道内容分析。三份报纸的高考报道内容主要集中在备考指南、政策信息以及各方为高考所做的工作和努力等几个方面。

  《武汉晚报》在9日A10、A11和A12版推出了《武汉晚报》2014年高考X卷(市民测试版)和答案,这份试卷是从湖北高考的各科目试卷中选取三道试题整合而成的,并附有评分标准,供读者在阅读高考报道的同时也能自己过一把高考瘾, 10日的《武汉晚报》在A4版报道了读者积极参与测试,晒出自己的分数。另外,《武汉晚报》特别注意结合网络新媒体,利用微博、微信寻找新闻线索,如8日的A5版《2014高考 微作文》、A7版《2014年高考 微故事》和10日的A6版《2014高考 @新闻》。

  《羊城晚报》在7日的头版就将2014年各省的高考作文题做了一个汇总,在时效性方面远胜其他报纸。除了普通的消息之外,《羊城晚报》更多的内容体现在有自己的理性思考,针对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评论来阐述自身观点,如6日A02版《一厢情愿》,主要反映的是家长为图心理安慰在各地寺庙为孩子祈福,让孩子带上“高中”的祈福牌,而对于考生来说却在无形中造成心理压力。7日针对江西夺刀少年无缘高考事件,也通过评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不妨给英雄学生一次补考的机会等等。

  《扬子晚报》早在3日时就开辟了“扬子招考飞讯”专版,足以显示其对高考报道的重视程度,直至考试前一天6日更改为“扬子天翼飞Young大学梦”。在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论方面,除了关注江西夺刀少年之外,还关注了高三学生放弃高考,为自己的发明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期免考进入重庆大学事件,发表了《为“发明天才不高考不录取”点赞》的评论。

  (二)成绩查询期

  全国高考成绩查询日根据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时间,高考成绩查询时间湖北为6月23日,广东为6月25日,江苏为6月24日。

  1.报道数量分析。《羊城晚报》在这个时期的报道数量最多,共计69篇,主要集中在22~30日,其中成绩查询第二天26日,高达39篇。《武汉晚报》和《扬子晚报》数量均等,前者的报道主要集中在24~26日,共计32篇,后者的报道主要集中在25~30日,共计32篇。

  2.报道时效分析。《羊城晚报》的时效性最强,早在23日就刊登《广东高考周三放榜12时后可查成绩》和《五种方式可查高考成绩》。为服务读者做出了预告性消息,《武汉晚报》和《扬子晚报》则较为逊色,都只在高考成绩公布的第二天才开始出现相关报道。前者的报道只持续3天,后者持续7天。

  3.报道内容分析。《武汉晚报》从24日开始用专版“高考揭榜时”来报道高考相关信息,在内容上,更多地偏向于报道高考分数及高考状元,如24日第三版的《她说“我不是考神”》,第四版的《省文科状元、榜眼竟是同桌姐妹花》,第五版的《湖北高招录取线创两个之“最”》等等。

  《羊城晚报》早在23日就刊登了有关成绩查询的时间和方式,26日也就是成绩查询的第一天,报道内容达到顶峰,有6个版面,共计39篇报道,每版都在“2014教说高招”的基础上冠以不同的名称加以区分,分别为:成绩单、至关注、高分生、录取榜和就业榜。虽然用了两个版面报道高考的高分者,但是27日在时评时政版当中发表了《“状元情结”是教育绩效主义之果》评论,对于过分报道高考状元的情况做出了反思。

  《扬子晚报》延续之前的专版“扬子天翼飞Young大学梦”,体现了高考报道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在内容方面更多地倾向于给考生提供填报志愿的信息,如25日的《6月27日起填报志愿 不需去现场确认签字》;26日的《我的分数能报哪个学校? 听听10高校招生负责人说的预估线吧》;27日的《江苏省高考名校见面会暨志愿填报大会今在无锡举行》等等。

  对高考报道策划的反思

  高考报道策划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事件发生前的预热、事件发生时的集中报道以及事件发生后的总结。

  (一)预热阶段应及时

  在预热阶段中,《羊城晚报》和《扬子晚报》做得较为到位,高考报道都起始于6月3日,两份报纸尽可能地提供了关于考场踩点、考场周边的住宿及交通、司机送考、交警护考、文具忘带可在地铁站领取等服务性信息。而《武汉晚报》的高考报道最早仅出现在5日的头版《后天开始高考,武汉水岸星辰社区发出友善倡议 少开两天车,给考生让个路》,其标题看起来也有广告的嫌疑,6日也仅报道看考场的信息,在此之前,并没有提供预告等方面的信息。作为可预见性报道,在预热阶段,媒体应利用自身优势,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提前为考生做好预告信息。

  (二)集中报道阶段应提供有效信息

  策划高考报道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民生、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三份报纸在高考报道上都花费不少心思和篇幅,但是提供的有效信息仍然不足,更多地呈现出娱乐化、媚俗的效果。如《武汉晚报》的《百度也来预测高考作文题》、《600分学生成“来自星星的你”》;《羊城晚报》的《钟汉良成“押题王”?》;《扬子晚报》的《汪峰在苏州“逆袭”“抢”了拦车家长的头条》等等,这些新闻娱乐化倾向严重,更多地是偏重于受众的喜好而不是公共利益,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而不具备谨慎的态度。高考是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大事,它不应该属于被娱乐化的范畴,我们的高考报道应该更多地为考生、为家长服务,尽可能多地提供实用有效的信息,去除不确定性的因素。

  (三)总结阶段应有媒体反思

  《武汉晚报》110篇的高考报道中,消息为109篇,通讯仅1篇;《羊城晚报》179篇的高考报道中,消息162篇,评论17篇;《扬子晚报》136篇的高考报道中,消息129篇,评论7篇。三份报纸在报道过程中,大部分采用的体裁是消息,虽然其内容涵盖了备考、进行、分数公布、志愿填报等高考全过程,但是在总结阶段对于高考的意义、高考的公平、高考的对比和反思等深层问题探讨得少之又少,除了几篇评论有媒体的思考之外,更多的报道仅仅浮于表面。可见,对于深层次的高考报道,各媒体仍然需要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①蔡雯:《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②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412月中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