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采编技法 > 正文

基层记者如何写出“大新闻”

2019-12-13 15:48:48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12月中   作者:王斌云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正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前的信息传播较之前更为便捷也更为迅速,这对传统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正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前的信息传播较之前更为便捷也更为迅速,这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所以,在当前的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记者要想生产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新闻”,就必须贴近基层群众生活,从中找寻出具有典型性的事件,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和内容,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

  谙熟政策,有的放矢,突出报道“本土性”

  基层记者的职责就是围绕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深入报道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弘扬社会正能量。因此,基层记者在报道新闻时,一方面要紧紧围绕中央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另一方面要贴合当地政府的工作重心,深入反映当地的民生民情,彰显本土特色。

  首先,基层记者要深入了解党和政府所颁布的方针政策,只有如此,基层记者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搜寻热点、挖掘线索、采写新闻。例如,环保问题是当前我国政府工作中的重点,不仅符合我国未来的发展需求,更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合肥日报》记者采写的《呵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就从治水、减排、植林三个方面深入报道了合肥市在环保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其次,基层记者在报道时还要突出“本土性”,将报道重点放在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社会面貌等方面。当前,“人才”已成为全国各个城市热议的共同话题,许多城市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可谓各显身手。在此背景下,《呼和浩特日报》于2019年4月22日刊登《符合条件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往届毕业生可半价买房》,深入报道了呼和浩特市为吸引和留住人才所采取的房价优惠政策,而且详细报道了该政策的实施细则以及监督措施。在房价上涨的背景下,呼和浩特市采取这样的措施吸引人才不仅需要魄力,更需要当地财政的大力支持。该报道推出后迅速在网络上“刷屏”,引起广泛的关注。

  立足民生,扎根基层,突出报道“贴近性”

  除了紧紧围绕中央和地方政府工作重点进行报道之外,贴近民生也是基层记者写出“大新闻”的重要抓手之一。贴近民生是指记者在报道中要重点关注基层民众的真实生活面貌,以及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文化等层面的问题。

  基层记者要做好民生新闻,不能只浮于表面,要深入基层进行采访,以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如果基层记者只作为新闻事件的“复述者”出现,则难免会出现新闻的过度娱乐化、庸俗化现象。还有部分媒体一味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在报道时流于表面,没有深入地进行发掘,长此以往必然难以满足读者的深层次需求。

  因此,基层记者在采写民生新闻时,要注意以“平视化”视角进行报道,以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作为出发点。除此之外,基层记者还要具备“大局观”,对社会中的焦点问题以及民众最为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使民众从新闻事件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增加民生新闻报道的深度,让新闻更具影响力和权威性。

  最近几年来,各种各样的校外辅导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很多辅导班存在违规办学的情况。虽然国家进行过多次治理,但课外辅导班总是在风头过后“春风吹又生”。对此,《安徽日报》刊发了《门类多门槛低 校外培训,如何告别“野蛮生长”?》,深入剖析了安徽省课外辅导班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家长的内心动因。在报道的最后,还刊发了评论员文章《让教育回归立德育人》,深刻阐述了辅导班的野蛮生长给社会、家长、学生带来的问题,同时也提倡让教育回归本质,育人先育德,摒弃唯分数论。

  要想做好民生新闻,除了深入基层报道民生之外,还要使报道具有“温度”,只有“暖新闻”才能深入人心,引发受众共鸣。要想做一名有“温度”的记者,不仅要客观反映新闻事实,还要心怀责任感,当好社会良俗的守卫者,发挥自身舆论监督能力,对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予以深入报道,督促相关部门改进工作。例如,很多消费者都好奇有些店铺前总是排着“长龙”,这些排队者到底是真实的消费者还是商家请来的“托儿”?2018年5月,武汉市汉江路上一家名为“鲍师傅”的店外就排起了长队。《长江日报》记者为揭开事实真相特意参与到“充场”队伍中,在12小时中不断重复排队、交钱这样的流程,以此为素材采写出《这家网红店排队的有“托” 排12小时90元》的新闻报道,揭开了网红店前排长龙的内幕。该报道推出之后迅速被人民日报、光明网、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转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最终引发当地工商部门介入调查,确定该店确实存在违规情况,对该店下达整改通知书,涉事企业总部也发文向公众道歉。

  精选角度,以小见大,突出报道“拓展性”

  所谓“拓展性”,是指基层记者准确抓住民众日常生活中典型的小故事,从小故事入手反映出时代的变迁。记者如果能准确地抓住这些题材,就往往能收到出人意料的传播效果。简而言之,报道的“拓展性”实际上就是“以小见大”,记者选择好报道角度之后,就要发挥钻研精神,不断搜集新闻线索进行深入的采访调查。例如,《梅州日报》于2019年1月6日刊登的《看得见美景,记得住乡愁》,以平远县当地乡镇的特色产业、旅游业、基础设施、乡村文化等方面的改变作为切入点,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乡村变革的优美画卷。记者通过对当地村民的实地采访,展现出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下,生态、人文环境的改变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切身变化,充分彰显了当地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喜悦感。

  由此可见,基层记者的“拓展性”就是要学会深入剖析,学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入发掘出蕴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向意义。另外,经济新闻报道也是基层记者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记者的报道中很难将经济新闻写得生动、有趣,易于读者接受。但使用“拓展式”手法不仅可以将经济报道写好、写活,还能提升经济新闻的指导意义。

  例如,2018年7月6日《益阳日报》刊登的《云养鸡了解一下?这位安化创业人把农业基地玩出了新花样》就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经济新闻报道。安化县一名“80后”普通农民黄新平从技校毕业后在深圳打拼,他在2016年返乡过年时看到家乡很多农田荒废,就决定扎根家乡,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一份贡献。此后他将养殖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客户可以出资认种土地或认养牲畜,可以选择自主打理或者交由养殖基地工作人员进行打理,作物与牲畜长成后归认养人所有。而且,他在基地各处安装了20多个摄像头,实时对基地实景进行网络直播,客户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就可以查看作物或牲畜的生长状况,周末或节假日客户还可以来基地体验一下农家生活。这则经济新闻虽然表面上是描述一位“80后”农民的创业故事,但这座养殖基地的发展模式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同时也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很有借鉴意义的方案。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捕捉的新闻线索,但要想发现这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线索,需要基层记者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并及时捕捉这些亮点事件,同时这也对基层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基层记者要对国家所颁布的方针政策进行潜心研究,努力“吃透”这些政策的内在含义。因为国家政策对新闻报道有着极强的指向作用,“吃透”这些政策能够帮助记者有的放矢地进行新闻报道。

  其次,基层记者要想写出具有影响力的“大新闻”,还要有明确的思路和方法,要根植于本地并贴近基层,善于从人们日常生活的“小故事”中窥探到“大内涵”。

  再次,媒体还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引导和激励基层记者转变工作作风,多下一线贴近基层,只有这样才能采写出精品新闻。很多媒体经常派遣记者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社区、居委会、事业单位,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发挥记者的专业优势,挖掘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亮点,宣传基层民众的好人、好事、好经验,弘扬社会正能量。

  参考文献:

  ①陈心茹:《数据驱动新闻是福音还是障碍?》[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4月16日

  ②朱国亮:《融媒体时代编辑记者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编辑》,2019年第4期

  ③蒋凯香:《基层记者如何做好重大主题报道》[J],《中国广播》,2018年第6期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东市广播电视台)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12月中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