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对农广播电视宣传
2006-05-15 15:25:51
来源: 作者:李业国
摘要:
在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速建设全面小康步伐新的历史时期,为对农广播电视宣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当前加强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必须从三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坚持确立“四围绕”的工作内容,使对农广播电视宣传报道的根基深扎在农业发展实践的沃土之中,不断吮吸着农业变革实践的营养,提到高级的程度。
即:围绕“两高一优”农业,围绕建造农业双向利益机制,围绕发育农业外部运行环境三条线,做好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深加工的分解工作,使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扣上市场经济发展的和弦。一条线要围绕结构上优化,在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做好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从农业结构优化规定了农业发展以效益为中心的质的界限,这同传统的农业,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生产型农业泾渭分明,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做好了围绕“两高一优”的报道工作,就抓住了农业战线工作自身“质”的动作分流轨道。二条线要围绕建立农业双向利益机制,做好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农业改革呼唤着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涉猎,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在农业改革中满足改革自身需求,反映出农业改革发展的深度。三条线是围绕优化农业发展外部环境,做好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要求农业自身要借助于外部环境为农业自身运作创造运作的条件,在外部环境的助推下才能完成。因此,做为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不能仅局限于农业自身内部环境的报道,还要从农业优化外部环境报道,使农业报道工作视野开阔,产生更强的报道辅射力。
二、坚持“新、深、精、实”的工作标准,使对农广播电视宣传正确吸纳和反馈市场经济下的农业产业变化气度和力度,以农业变革的实践为载体,走向更高的层次。
所谓“新”:要求对农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工作要以新对新,尤其是做为对农宣传报道工作的主体——农业专兼职的广播电视采编人员要有一个新的观念,用新的思维装点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工作的镜头,进而鸟瞰农业工作,把代表农业发展方向,代表广大农民利益,对面上具有指导意义,具有推广价值的新事物、新典型、新经验,乃至可汲取借鉴的警示录等,在对农广播电视宣传报道的加工厂中,举一反三,浓缩提炼,变成来源于农业实践,但又更集中、更典型反映农业实践,指导农业实践的新闻作品。
“深”字是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强度、力度集中的体现。对农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工作要讲深、求深,从深层次反映农业的变革实践。这要求对农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工作人员要抓准问题,抓准矛盾,使对农宣传报道工作的触觉要延伸到农业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上,反映农业战线上的呼声、愿望、要求,搞好对农广播电视宣传报道的“雪中送炭”工作,保持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同农业的发展工作通畅的深层次联系。
“实”字是对农广播电视宣传报道真实性、可信性、可借鉴性基础。真实是对农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工作的生命,新闻报道工作的新是以真实性为准绳,深是以真实性为依据。这就要求对农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深入实际,搞好采访,力戒避免取材的局限,取舍的偏差,摄录的片面,制作的粗糙,更不能先入为主,必须忠实于原素材的真实性,保持原素材的真实性,在真中求新,在真中求深,在真中求精。
“精”字是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又一特征,是对农新闻作品浓缩性、凝聚性的最终体现,也是新闻作品源于实际,指导实际功利的完美体现。实现“精”字绝非易事,必须从大量的素材中搞“蒸馏”,形成结晶;搞雕刻,形成骨架;搞剪接,取出精华;搞合成,形成精品。进而使新闻作品能够做到小短片,大容量;小观点,大道理;小镜头,大场面。
三、坚持“四性”相配套的工作方式,使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运作程序能够适应农业产业的运作规律,增强与农业变革实践的紧密度,走向更协调之路。
整体性:要把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放到整个农业发展的宏观体系中去考虑,从整体上把握住对农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工作的口径,把握住准确性,避免一叶障目,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不规范的广播电视新闻行为的发生。
联系性:农业产业是一个大系统,在搞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中,要注意抓住能在农业系统之间起联结点、起传导点、起集合点、起组合点、起支撑点、起相容作用、互补、互促、互进作用的新闻素材,起到产生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画龙点晴、举一反三的连锁效应。
变化性:农业生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我们在进行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中,要以变应变,建立起对农业生产变化过程进行快速反应、全程反应的工作网络对农业变革实践,进行同向接收、同步收集、同频反映的工作系统。在变中,找到对农宣传报道工作的结合点、生长点,开掘出推动对农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准确性:对农广播电视采编人员不仅通晓农业,而且要通晓宏观经济,通晓产业政策,进而把握住对农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工作的“度”。
(作者单位:烟台牟平区广播电视台)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