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首页>广电视听 > 正文

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2018-09-26 17:05:20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8月中   作者:马昌明皓

摘要:  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是选秀节目发展至今在新媒体背景下策划制作的以偶像养成为核心目标的全新节目形式。①偶像文化发源于日本,成熟

  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是选秀节目发展至今在新媒体背景下策划制作的以“偶像养成”为核心目标的全新节目形式。①偶像文化发源于日本,成熟于韩国,近年来中国偶像市场逐渐发展,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2018年初,爱奇艺自制综艺《偶像练习生》一炮而红,开播一小时点击量破亿;腾讯引进节目《创造101》接棒推出,最高点击量破两亿,2018年堪称“国内偶像元年”。偶像养成类节目火爆的原因,在于它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心理,本文着重分析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受众心理,探索此类节目火爆的原因。

  互动参与心理

  偶像养成节目虽然选手不同,节目赛制也略有不同,但核心都是赋予节目观看者很大的参与权和民主权。《偶像练习生》称节目观众为“全民制作人”,意为节目的观看者掌握着制作人的权利。《创造101》称节目观众为“女团创始人”,意为节目观看者掌握着定义中国女团的权利。在偶像养成节目之中,观众通过为喜爱的选手投票,为他们辛苦打榜投票,为他们宣传应援,一步步将其送“出道”,看着他们一步步成长,将素人转变为偶像。

  在整个过程中,观众拥有极大权利,观众与选手“齐心协力”,彼此扶持,共同成长。观众决定节目走向,决定谁被淘汰谁将登顶,观众本身也变成了节目中的一部分,使得观众拥有了很强的参与感。同时,选手也十分懂得感恩观众,支持他们的观众为他们打榜投票,他们则为观众奉献精彩的舞台表演,回馈观众,多次表达感恩观众,选手与观众之间形成强烈的互动。

  求新心理

  近年来,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选秀节目和以《奔跑吧》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火热,但节目的机制和流程早已为观众所熟悉,难以取得突破。偶像养成类节目融合了选秀和真人秀两大特点,以选拔优秀选手出道为目的,用真人秀的形式记录选手的生活和训练场景,使观众耳目一新,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偶像养成节目的赛制也十分新颖,比赛的结果不再由评委决定,而是完全由观众投票决定,几十个经过选拔的练习生,以素人的形态出现在观众面前,观众的喜爱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节目的走向。如《偶像练习生》,四次排名中,观众决定了选手的排名高低,决定最后9人出道位,并在第三次公演时通过投票为选手决定适合他的比赛曲目。而第一二期中,评委通过观看选手的展示,评定选手的艺能水平,给予他们ABCDF的评级,这些评级在第一次公演之后便失去作用,更是对以后的节目走向毫无作用。

  粉丝投射心理

  偶像养成节目之中的选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投射心理。英国社会学家斯泰西运用客体关系理论研究了英国女性粉丝对好莱坞女明星的认同过程,他认为,粉丝会将自身的优良品质投射到明星身上,通过假扮、模仿、复制的方式,再将明星身上的“好”品质内摄到自己身上。以《偶像练习生》为例,节目吸引了大量粉丝,节目粉丝将“努力”“勤奋”“善良”和“谦让”等优秀品质投射到节目选手身上,认为自己支持的选手“即努力又有实力”“礼貌谦和”“是人间仙子”,给自己支持的选手“立人设”,从中获得很大的满足感。随着节目播出,节目的粉丝又将这些优秀品质内摄到自己身上,模仿偶像的优秀品质,有组织地进行爱心志愿活动;试图约束自己,塑造“某位偶像的粉丝十分有礼貌”等形象;学习偶像行为,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在生活和学习中也更加勤奋努力。偶像养成类节目满足了受众的粉丝投射心理,满足了观众的幻想,为观众提供渠道进行投射,节目选手与粉丝之间形成某种互动联系,因此吸引了众多观众。

  满足安全需要的心理

  偶像选秀节目可以为观众提供移情的空间。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是指人们对他人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的过程。正如有网友所言,“人生中每个低谷,都是依靠追星度过的”。粉丝在情绪低落之时,偶像的存在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移情”的对象,观看偶像选秀节目能让粉丝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和难过,投身于为偶像做贡献的事务中,为偶像投票、转发偶像微博、为偶像应援等。

  偶像选秀节目充当过渡性客体,缓解了观众的低落情绪,使观众得到心理上的保护。温尼科特的过渡性客体理论认为,过渡性客体为儿童打开了一个内在现实和外在现实之外的第三空间。这个空间“为那些不断将外在现实和内在现实既区分又联系起来的个体提供了一个小憩之所”,帮助我们保持精神健康和心灵慰藉。②偶像选秀节目就充当了这样的“过渡性客体”,观众通过观看偶像选秀节目,得到安全感,隔绝外界痛苦和不安,保护自己,创造愉悦感和满足感,因此得到大家的喜爱。

  自我实现心理

  自我实现是指个体的各种才能和潜能在适宜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的过程,亦指个体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境界。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位居最高层次。偶像选秀类节目中,观众通过为选手打榜投票,将选手从素人转变为偶像,帮助其实现梦想,这本身就满足了观众的自我实现心理。以《创造101》的选手王菊为例,她并不符合典型日韩女团的形象,皮肤黑,微胖,在节目早期被网友群嘲,而在后续的节目之中,她展现了不畏人言、独立自信的品质,迅速获得了观众的支持。在生活中,作为观众的我们不断被定义,或许工作、生活并不完美,王菊的出现,让观众有了代入感,感受到自由和解放,女性观众不再被传统男权的“瘦白美”标准所限制,不用再纠结“我的外表是否具有吸引力”,而是关注自我,完全接纳自己。王菊不受他人眼光制约,勇敢做自己的姿态让广大观众拥有了很强的“代入感”,谁不想做王菊呢?观众声称“pick王菊也是在pick我们自己”,于是王菊的支持者大幅度上升,甚至在倒数第二期节目中获得了第二名的成绩。这反映了在偶像选秀节目之中,观众支持喜爱的偶像,帮助其实现梦想,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偶像选秀节目用这种形式满足了观众的自我实现心理。

  注释:

  ①李晨:《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特色与发展策略探析》[J],《南方电视学刊》,2017年第3期

  ②黄晓辉:《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粉丝现象解读》[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8月中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