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致敬”系列策划突破创新难题
2020-12-03 10:14:39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1月中 作者:林军
摘要: 从抗击疫情到服务复工复产复学,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广播中心(以下简称厦门广播)以中央厨房指挥调度+专业编辑团队+多
从抗击疫情到服务复工复产复学,在这场全民战“疫”中,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广播中心(以下简称“厦门广播”)以“中央厨房指挥调度+专业编辑团队+多渠道内容制作+多屏互动”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推出“致敬”系列策划,通过音频系列报道、短视频、微信推文、新媒体海报、小程序专栏、网络直播、活动策划等多种形式,关注厦门援鄂医疗队、科普宣传、市民居家战“疫”、复工复产等主题,积极贡献媒体力量,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记录着疫情之下的点点滴滴。
形式创新提升传播力
在“致敬”系列策划中,厦门广播充分运用内容生产优势,制作了一批符合受众需求的抗“疫”音视频产品。音乐广播主持人参与创作了原创抗击疫情主题歌曲《用微笑细数每个日子》,它以温暖朴实的歌词和荡气回肠的旋律向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每一个人致敬;闽南之声主持人携手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推出抗疫主题作品歌仔戏《必迎曙光满眼春》,它以特色地方戏曲为切口,通过云合唱、云同框的方式致敬抗疫英雄,展现爱心厦门的风采;旅游广播推出《齐心战“疫”,为爱发声》诵读,用“主持人为你读诗”“声音陪伴计划”的形式,展现抗击疫情的优秀诗作,用诵读温暖人心,以经典的形式致敬战“疫”者。
广播主持人直接参与三个原创广播视音频作品的策划、生产和推广,作品特色突出、音响丰富、画面描绘富有感染力,刻画出了抗疫一线的奋斗者们面对疫情,果敢战疫、精准防疫、同心抗疫、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坚定意志和乐观心态。歌曲、戏曲、诵读三种表现形式各具特色、生动精彩,既提炼了主题高度和注重导向性,又有很强的可听性、在地性和感染力,实现了传播主流声音,弘扬主流价值。同时,厦门广播发挥新型媒体融合矩阵优势,在专业编辑团队的打造下,将三组作品进行多渠道内容制作分发,进一步壮大主流舆论,取得了较好传播效果,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关注。
融合创新提升影响力
好的策划要以具体可感的人物故事为载体,从多维度切入,实现有细节、有温度、有思考的内容和价值观输出,要讲好故事,把故事讲好。
2020年2月9日,厦门264名白衣战士火速集结出征驰援武汉,厦门广播迅速成立策划小组,全面、深入、细致地收集线索。2020年2月到3月,厦门广播以全媒体平台“i听厦门”为抓手,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致敬!白衣天使在前线》,以纯记录即“白描”的方式,聚焦抗疫最前线的厦门医疗队在武汉的支援工作,讲述出征背后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生动展现医护人员的初心、勇气与担当,展现武汉和厦门两地携手防抗疫情的感人故事和强大力量。
2020年3月到5月,厦门广播推出《致敬!城市微光者》系列策划报道,以抗疫群体中的“普通人”为主线,立足于“城市微光者”的视角,通过记者实地全流程采访、主持人换装跟随式体验等方式,不着一色、不饰一角地呈现了疫情期间消杀志愿者、快递小哥、小区保安、环卫工人、人民警察以及口罩生产线上的工人等不同群体、不同行业克服各种困难坚守岗位的故事,致敬普通人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的不凡贡献。
两组策划报道的推出时恰逢厦门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全面展开的关键节点,既展示了一线战“疫”人员的辛劳和坚守,又反映了厦门人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厦门广播不仅在有限的报道篇幅内运用了视频音频元素、专访、人物特写、细节描写、抗疫手记等多种手段,在强化规模报道,释放融媒优势上也下了功夫,充分运用了中央厨房的融合采编发模式:一次采集、按需生产、整体分发、前后联动、多渠道内容制作、多屏互动,共产出6种内容产品——综合广播编发一组广播音频系列报道;音乐广播、经济交通广播配发一组主持人专题节目;全媒体平台“i听厦门”推出一组原创海报和14篇微信组合推文;小程序等。
设置主持人手记音频专栏;8名主持人制作一组抖音小视频发布。每一组产品都做到切口小、信息量大、以小见大;节奏紧凑、角度立体、从点到面;有细节又有综述、有动人点。从实际传播效果来看,讲述投身抗疫的平凡人物 “小岗位大担当”的奉献故事让受众感受到共鸣,感受到亲和力和温度感,对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发挥了作用。
此外,厦门广播还在《致敬!白衣天使在前线》和《致敬!城市微光者》系列策划上做了延展,在4月开发推出“i听厦门”微信原创小程序代码“致敬!回家的英雄”,用独立模块聚集用户为厦门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所有队员点赞,以激励先进、弘扬正气、凝聚力量。截至6月,这一模块总点赞数超过120万/次,单人最高点赞超过15万/次。
直播创新提升感染力
3月31日,征战了52天的厦门市支援湖北医疗队275名医务人员返回厦门。厦门广播紧紧抓住这一有很强时效性和关注度的事件,在综合广播、经济交通广播、i听厦门小程序同步推出时长65分钟的全媒体直播节目《英雄回家》。
直播节目在形式上别出心裁,从航班上的手语舞蹈深情表演到机场接机“水门礼”、家属温馨送鸡汤,厦门广播都进行了全媒体行进式直播,还特别开辟了“有话想对你说”三方通话环节,让主持人、医务人员和家属同时在电波上线,隔空互道思念互诉衷情。此外,直播中穿插的“广播超话”互动环节激发了广大网友的情感共鸣,网友们通过微信小程序直播页面在指尖表达祝福,向驰援湖北医护人员的奋战和坚守致敬。
当天,“i听厦门”官方抖音平台第一时间发布了《护送英雄回家》《一定不能超过这条“生死线”》等6条风格活泼、形式多样的短视频,短视频受到热捧,总阅读量突破4000万。
“广播音频直播+小程序视频网络直播+三方通话+小程序广播超话互动”这一新颖的模式,让广播媒体的生产供给、传播、表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5·12护士节”来临之前,厦门广播再次寻求直播创新突破,于5月10日推出《致敬白衣天使》护士节诵读分享会。这场云诵读分享会运用了电视短片、情景诵读、现场访谈、时空对话等多种艺术手段,厦门广播12位优秀主持人用深情诵读和现场访谈的方式致敬在一线战疫的医护工作者,多角度、全景式展现白衣天使无畏生死、英勇抗疫、大爱无疆的形象。
和以往以声音为主的直播方式不同,这次诵读分享会在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看厦门App”“i听厦门”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全程视频云直播,形成多方联动、合力发声的立体化宣传格局。
两场“致敬”直播策划声音元素丰富,凸显了广播特色,同时,视觉可视化创新呈现,为广播直播带来更优化的效果。这种全景化、参与式、多感官的“沉浸化”的新型融媒体互动直播形式,打破了只能听不能看的传统传播方式,实现“可以看着听,也可以听着看”,提升用户了观看收听兴趣以及对抗击疫情的参与感,增加了主持人跟听众之间交流的方式,优化交互体验,让平凡人身上真实可感的故事和致敬的表达真正入眼入耳入脑,打动人心。
结 语
战“疫”期间,厦门广播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的同时,突出多元主体聚焦、注重表达方式创新、打通融合渠道、融入丰富的多媒体展现形式,进行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成功实战。
广播媒体应积极探索利用全媒体平台深度开发和有效传播,做出更多走心的优质广播产品,最终实现产品向口碑转换、向品牌转换,让好的产品与更多受众连接,产生共鸣,进一步扩大广播的传播力、影响力、创新力和感染力。
(作者单位: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广播中心)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1月中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