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个案 > 正文

融媒体时代主题报道创新研究

2021-01-27 04:36:26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1月下   作者:秦姜

摘要:融媒体环境对媒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主题报道中的融合创新带来更多空间。

 


  摘  要:融媒体环境对媒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主题报道中的融合创新带来更多空间。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服贸会报道为例,从创新立意、创新内容和创新呈现三个维度分析央视频进行主题报道的策略、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创新;主题报道;央视频


  由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于2020年9月4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线下举办的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彰显了中国经济的活力、潜力和对世界经济的助推力。

  面对如此重大的主题活动,各个媒体和平台所获得的信息资源基本相同,由于“融媒体的融合程度的加深、内容与数据的高度配合、传播场域的扩大加深以及媒体与受众的亲密互动关系都在重塑着内容制作、集成、传输、呈现及反馈的各个环节”[1],因此在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在短时间内从丰富的现场素材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创造性的内容生产、报道、分发,成为各大媒体平台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在服贸会报道中,以新媒体新技术为基础,凭借丰富精准的媒体内容、创造性的媒体表达全方位立体式传播出服贸会的亮点和特色,为融媒体时代的重大主题活动传播提供了有益借鉴。

  创新立意:找准服贸会与新媒体表达的融合点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新媒体旗舰平台,央视频结合服务贸易领域的前沿应用,利用自身平台特色,在立意之初就紧紧抓住了用户的兴趣点。

  1.充分运用智能技术,打造央视频AI记者“频频”人格化形象。服贸会是为全球服务贸易供给者和需求者搭建的桥梁,所展出的智能科技、冬季运动、文化教育、旅游服务、金融服务等是“看不见”的贸易行为,所以媒体难以进行具象化表达。央视频推出的AI小记者“频频”,却让用户眼前一亮。“频频”名字来源于平台央视频,它不仅能够对话、问天气、介绍服贸会的特色,而且可以作为向导在现场带路。在央视频发起的服贸会系列直播中,这名机器人AI小记者和直播主持人频繁互动,以“频频”真是太“贫”了的网络形象,成为本届服贸会上的网红记者。让机器人进行人格化呈现,是新技术形式与内容传播的融合创新,这种人格化的互动更能引发年轻群体对于内容表达的情感共鸣,增强用户黏性,而且更加贴近服贸会前沿服务技术的特点,让服贸会上“看不见”的新技术新应用在主持人和“频频”的互动中,通过“频频”的快速反应能够直观地感受到。

  2.在AI记者“频频”基础上,设定“频频看服贸”主题。“频频”是一个人格化的AI记者,央视频的整个专题页面就是通过AI记者“频频”的视角带着用户看服贸会,所以专题的主题设定为“频频看服贸”。无论是移动直播、短视频还是慢直播,都围绕“频频”带着大家看服贸会展开。在央视频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关于服贸会的报道内容也都带上#频频看服贸#的话题标签,强化“频频”的人格属性。将内容产品最大程度地人格化,才能够建立用户与平台的情感连接,使得相关内容更亲切、更可信。

  创新内容:以技术赋能的融媒体表达

  在服贸会期间,央视频以技术为驱动,通过深度挖掘用户和流量价值,一方面进行内容方面的创新表达,另一方面在形式上也进行突破创新,彰显了央视频作为总台5G视听新媒体旗舰在探索媒体融合这一国家战略上的巨大价值。

  1.互动升级,移动直播更有趣。央视频在服贸会期间通过在展区间随时移动的智能拍摄车,让现场观众能够便捷地参与到移动直播中,实时在线和全国网友互动。智能拍摄车上贴有直播页面的二维码,现场观众可以直接扫码进入,实时看到自己的直播画面,这样就让用户与平台真正地“玩”了起来。另外,为了解决智能拍摄车在展馆间移动时可能出现的画面抖动、爬坡难等问题,央视频这次启用的智能拍摄车是在承重力、爬坡能力较强的工程车上架设平衡云台和各种平衡器来进行的。这是央视频以技术创新降低直播门槛、推动行业发展的又一尝试。

  2.AI语音播报,慢直播陪伴更有料。服贸会期间,央视频上线了“频频带你多视角看服贸”的系列慢直播,包括水立方、玲珑塔、奥林匹克塔等服贸会举办地周围景观。这次的慢直播不仅仅是呈现现场画面,而且匹配了AI语音播报。用户在欣赏慢直播景观的同时,还能够通过语音播报了解更多关于服贸会的相关信息。央视频上线的AI语音播报技术可以直接把文案转化形成音频解说,能够直接与慢直播画面实现后期合成,大大缩减了传统生产工序,有效提升了作业效率。

  3.直播内容创意十足,智能切条个性化推荐更精准。在服贸会召开的6天时间里,央视频发起主题为“频频看服贸”的直播8场,内容丰富、涵盖广泛、信息量大。每场直播各有侧重,从预热探馆到服务机器人、5G、教育服务等专题展馆的深度体验,带着用户全方位了解服贸会的前世今生和相关展览内容。每场直播后,还通过智能剪辑系统将直播内容根据不同的知识点,碎剪成1-4分钟左右的泛知识类短视频。

  例如《频频看服贸:机器人“频频”寻亲记》这场直播,内容是通过AI记者“频频”和主持人互动,在场馆内探访其他机器人直播结束后,这场内容就剪成了《高科技让垃圾分类再也不难!你见过这样的智能分类机器人吗?》《看呆小朋友!机器人不仅能浇花,还会做瑜伽?》等15条相关短视频,并根据不同用户的观看兴趣,通过大数据分析后进行个性化推荐。在整体上降低制作成本的同时,影响力却数十倍地扩大了。

  创新呈现:海量内容,融合传播全面覆盖

  基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4K/8K+AI”技术,央视频不仅打通了线上线下、大屏小屏、台内台外,还通过“短视频+长视频+直播”三位一体的视频体验模式,逐渐完善内容生态,创新呈现形态。央视频充分发挥其平台优势,上线“频频看服贸”专题H5页面,整合各方资源,用产品化的思维重塑内容生产和呈现创新。

  1.充分发挥主持人IP的影响。融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人媒介形象,已经实现从符号性到人格化的转变,主持人的个性化特征成为辨识主持人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央视主持人,不仅影响力大,而且具有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在服贸会期间引起广泛关注的总台新闻频道《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和专家共同解读服贸会的内容,通过“频频看服贸”H5页面上的横划专题《服务贸易带来了什么?来跟白岩松一起聊一聊》,充分放大白岩松IP的影响力,将节目内容按照不同知识点进行1-3分钟的短视频呈现,例如《过去20多年里,中国服务贸易有了怎样的变化?》《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传递着对外开放怎样的信号?》等。而总台中文国际频道《今日亚洲》栏目则推出主持人刘阳的三分钟系列短视频,通过H5页面上的《给我三分钟 为你解锁服务贸易》专题进行横划呈现,让用户关注主持人刘阳的同时学习到更多服贸会的相关知识。

  2.打造矩阵化的内容生态。服贸会期间央视频不仅能够集纳总台内部的报道内容,而且吸引了各类外界头部创作力量,并持续进行优质资源整合,源源不断地输出关于服贸会的好内容。服贸会期间,总台各个名牌栏目都推出了相应的报道和直播。例如央视频账号“焦点访谈”“面对面”“央视一套”“央视财经”“中国新闻”“第一时间”等,除了相关栏目在电视大屏上播出相关内容外,也通过短视频在央视频上传播,形成两端同步,达到同频共振的效果。总台账号提供了海量的权威内容,台外矩阵账号也进一步丰富了央视频的内容生态。例如央视频账号“北京时间”“时间直播”“河南新闻”“闪电新闻”等媒体账号每天会发布大量相关视频;很多机构和企业也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进行相关内容的制作和发布,例如“中建一局”“中国移动”“北京展览馆”“国资小新”等。通过矩阵的力量,共同构成了海量优质内容,并在首页进行个性化推荐呈现。

  3.科学合理呈现海量内容。为了让用户在更短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央视频在服贸会专题页面上的设计更加注重创新和科学的编排呈现。除了优质视频会在首页根据阅读习惯进行个性化推荐外,海量的内容都集纳在了“频频看服贸”的专题H5页面中。链接入口做成浮标,在服贸会期间持续挂在央视频首页,引导用户点击浏览。专题页面中,除了焦点区域推荐的视频内容,以及主持人白岩松和刘阳的横划专题外,还设置了“最新报道”“直击现场”“专题展区”“黑科技”“专家访谈”“服贸会小贴士”等专栏,全方位立体式地将服贸会的海量内容进行有序归类,让用户观看更加便捷。还设有“网友热评”区,大大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结  语

  融媒体环境对媒体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主题报道中的融合创新带来更多空间。央视频在服贸会期间基于平台技术的融合创新报道成效显著,AI记者“频频”的首次亮相、智能拍摄车的被“围观”、AI语音播报等方式,虽然只是主题报道的一些创新尝试,却能够抓住技术优势,积极探索符合时代潮流的传播路径,重视内容融合创新、实现平台价值,为更多媒体的主题报道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段鹏,文喆,徐煜.技术变革视角下5G融媒体的智能转向与价值思考[J],现代传播,2020(2).

  (作者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客户端编辑)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1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