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首页>面对面 > 正文

二次创业,从头再来

2009-08-20 11:40:54

来源:   作者:

摘要:——专访鲁中晨报总编辑张天卫

  本刊记者/赵金
  2009年7月1日,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子报鲁中晨报迎来十周岁生日。
  1999年7月1日,在嫁接办报的模式下,鲁中生活日报正式创刊。2000年更名为鲁中晨报,山东省第一张晨报由此诞生。
  十年晨报,一纸风行鲁中。
  目前,鲁中晨报已初步形成以报纸为主体,相关产业比翼齐飞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成为鲁中地区(淄博、东营、滨州、潍坊、莱芜)新闻影响力最强、发行量最大、广告效果最好的区域主流媒体。
  在鲁中晨报创刊十周年之际,大众日报社淄博分社党总支书记、鲁中晨报总编辑张天卫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在有序竞争中实现共赢发展
  《青年记者》:张总,您好!自1999年7月1日创刊那天起,十年风雨,十年拼搏,晨报人打造出鲁中地区发行量、新闻影响力都首屈一指的鲁中晨报。在此,向您和您的团队表示祝贺!
  作为跨地域办报的区域性媒体,发展环境较一般报纸要复杂得多。如何与区域内的媒体既竞争又合作、如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舆论支持,这些大概都是您经常考虑的问题。对此,您是怎么考虑和应对的?
  张天卫:十年,是发展的十年,也是变化的十年。但是,有一点我们始终没变,那就是承载和坚守这份报纸独特的气质和灵魂,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新闻作风。
  现在,回到你刚才所问的问题——
  首先,在与区域内媒体的关系上,“和谐竞争、合作共赢”一直是我们晨报人所秉承的理念。为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晨报也一直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理念,无论在新闻采编、还是广告经营上都坚持创新求突破。这中间,我们不断向集团兄弟媒体和同城媒体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有序竞争中实现共赢发展,进而为淄博乃至全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鲁中晨报的十年,可以说是紧紧围绕大局,努力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服务广大读者的十年。对于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我们晨报均有详细的解读。对于发展中出现的积极信号,我们晨报也及时捕捉,提升民众信心。
  比如说,今年6月,晨报推出的“淄博经济回暖”系列报道,就准确捕捉了淄博经济中的积极信号,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记录了淄博经济回暖的历程,受到了淄博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不仅如此,同时,我们还坚持舆论监督的公信力,及时揭露社会不公正现象,促进社会和谐,也使晨报更加贴近民众。

  创新不止,新闻“源于淄博,高于淄博”
  《青年记者》: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报业作为信息产业、内容产业,新闻创新应该算是报业所有创新中最核心的环节。影响力的竞争就是新闻创新的竞争。近年来,鲁中晨报是怎样不断创新办报理念,提升新闻竞争力的?
  张天卫:你这个问题很好。对于晨报来说,创新,一直是不休不止。
  首先,我们把握大局,增强了新闻的舆论影响力和引导力。
  具体讲,在报纸新闻宣传方面,晨报紧紧把握大局,不断创新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而且做到了“源于淄博,高于淄博”的报道高度。
  “源于淄博”就是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一方面要配合好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一方面要服务好读者,增加贴近性和服务性。
  “高于淄博”,就是要致力于找准全国大局与地方实际的结合点,以更高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突破区域局限,抓好新闻的第二落点,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其次,重点包装好重大新闻报道,体现晨报的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
  大事大做,向来就是晨报的办报传统。在重大新闻报道方面,我们都下大力气,不惜版面,无论是奥运会还是汶川大地震,不管是曾经的丝绸之路还是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成立60年庆典,我们都坚持派出最得力的记者采访,喊出自己的独家声音,让读者养成每逢大事必看晨报的习惯。这种坚持独家特色的报道,不但影响普通读者,更影响主流读者,还影响到了我们的竞争对手乃至业界。
  第三,重点关注民生,打造本地新闻、社区新闻和服务新闻看点。
  晨报不仅是一张新闻纸,更是一张服务纸,好的服务能让读者切实感觉到我们就在身边,就像他们的贴心朋友。本地新闻,是采编工作的重点之一。对于重点新闻和独家报道,上个问题,我实际已经谈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我觉得做好本地新闻,对于时政新闻而言,关键是做好政策的解读,这要求我们不仅要让时政新闻像党报一样具有权威性,更要像邻居拉家常那样贴心。
  对于热线新闻来说,关键要让热线热起来。我们都知道,热线平台,是联系读者的一条纽带,一定要呵护好,经营好。
  而社区新闻,关键是要做出贴近性和实用性,让晨报成为每一位读者的知心人、好朋友。
  对于国内国际新闻,我们不仅要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要做好整合、落地,让新闻与读者产生关联、产生影响。
  第四,重点营造“看点+观点”的报道模式,让评论更犀利,让新闻更厚重,让读者更有认同感。
  “小报卖新闻,大报卖观点。”在办报方面,我们晨报也形成了“看点+观点”的新闻报道模式。在新闻报道中,我们不仅坚持内容要鲜活厚重,充分营造看点,而且充分挖掘新闻背后的深层次的内涵,体现晨报的观点,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
  晨报的新闻版配评论已成常态,如今年5·12周年纪念特刊配发的《多难中,我们如何兴邦》,为“公交卡换卡风波”配发的《公益的公交 霸道的经营》,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重点加强新闻策划,创新策划形式。
  当今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凸显新闻策划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重大主题宣传、同一新闻事件的宣传中,策划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报道效果的好与差。怎样抢到独家新闻,需要策划;如何推出精品佳作,更需要策划。没有精心周密的策划,我们的报道就难以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难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几年来,晨报围绕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提前谋划、锐意创新,建立了“全员策划”机制,形成了大、中、小策划相互补充的格局,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如去年4月27日,奥运火炬将在首尔传递时,不少反华团体也蠢蠢欲动,企图阻碍火炬传递,上万名留学生准备赶到现场护卫火炬,但国旗太少,淄博籍留学生紧急向家乡人民求助。我们策划了“捐赠国旗 护卫圣火”的报道,短短3天时间,募集6000面国旗,通过邮政部门紧急免费邮递到韩国,彰显了晨报的影响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晨报相亲会、爱心送考等活动连续举办多届,都成为晨报通向品牌媒体的重要途径。

  探索不止,“媒介融合”新模式初步形成
  《青年记者》:现在,“媒介融合”已从理念变成现实。报业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融合越来越深。在这方面,鲁中晨报有哪些思考和探索?
  张天卫:这个问题不仅是鲁中晨报面临的问题,更是我们业界共同面临的现实。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毫无疑问给传统纸媒带来冲击,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并适应网络时代的这个新特点,注重发展新媒体,占领舆论新阵地。报网互动、报纸和手机报互补,成为鲁中晨报“媒介融合”、新闻纵深延展报道探索的新模式。
  在报业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的融合上,鲁中晨报一直在探索有效途径。自2004年7月1日中国妇女报开通国内第一家手机报起,晨报人就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先机。经过一年的准备,在2005年12月12日,晨报就开通了鲁中手机报,成为山东省的第一份手机报。
  为适应新形势,2008年底晨报新媒体部和信息中心合并成立了网络运营中心,在内部运作机制上大胆创新,正在逐渐形成“报网一体、报网互动”的良性发展模式。
  同时,我们还高度重视跟踪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手段,不断加大鲁中手机报的市场覆盖率,争取在新闻宣传和经营上实现新突破,成为报社新的经济增长点。

  打造全国区域主流媒体的“报业样板”
  《青年记者》:作为大众报业集团跨地域的一张子报,鲁中晨报担负着集团“建设鲁中发展高地”的战略责任。请您介绍一下,报社正在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实施这个战略?
  张天卫: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要向集团领导当初决策在异地办报的远见表示敬意。
  新一届大众报业集团党委高瞻远瞩,提出了建设济南、青岛、鲁中、鲁南四个发展高地的区域发展战略。作为集团建设鲁中发展高地的主体,我们鲁中晨报将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努力提高办报质量,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力,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我们将依托现有的报社资源,适时利用社会资源,增强造血功能,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二次创业,打造区域主流媒体,向“品牌媒体,报业样板”的目标不断迈进。
  办好报纸,做强主业是晨报立足的基础。在采编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好每一天的新闻,做好每一个版面、每一个栏目、每一个策划,多做有影响、有深度、贴近性强、实用价值高的鲜活新闻、纵深新闻、观点新闻、服务新闻,为读者提供高品质的内容产品。同时,坚持创新,持续不断地改进报纸结构,持续不断地提升报纸质量,不断加强舆论引导力,让鲁中晨报更加深入人心,更具内涵价值。
  做好经营是晨报事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在经营上,晨报坚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拓展经营渠道,创新经营模式,探索新的赢利模式,探索跨媒体业务,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谋求经营工作新突破。
  同时,我们还在不断强化内部管理,通过实施内部流程再造,严控各种费用支出,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确保集团“建设鲁中发展高地”战略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青年记者》:您在晨报2009年度工作部署会上提出,要以“三类城市一流媒体”为奋斗目标。
  最近在鲁中晨报创刊10周年纪念大会上,您提出把鲁中晨报打造成全国区域主流媒体的“报业样板”。这里面寄托了您和全体晨报人的理想和追求。在您看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最需要哪些不可缺少的“支撑”?或者说,在今后的发展中,鲁中晨报将坚持并实践怎样的发展理念?
  张天卫:是的,我年初提出了以“三类城市一流媒体”为奋斗目标,在最近创刊10周年纪念大会上,又提出把鲁中晨报打造成全国区域主流媒体的“报业样板”,这里面确实寄托了我们全体晨报人的理想和追求。
  作为集团在鲁中办的一份都市类报纸,鲁中晨报立足淄博,面向鲁中。正在积极谋求和实施转型的淄博体现出很大的城市活力和发展空间,也给鲁中晨报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晨报发展得到了淄博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晨报也已深深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潮流中。
  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在 “三类城市”办“一流媒体”,将鲁中晨报打造成全国区域主流媒体的“报业样板”的目标,不是盲目的,相反,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实力。因为,我们有一个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采编、经营和管理团队。这一切都得益于晨报灵活的用人机制。这也是我们朝着“三类城市一流媒体”、“报业样板”目标迈进,最不可缺少的“支撑”。
  干事创业,人最关键。早在前年,我在报社就明确提出了“用机制激励人,用事业成就人,用感情留住人”的用人理念。这几年来,晨报已经培养出了一批年轻、充满事业激情的复合型人才和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报社中层干部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为了提高中层干部的综合能力,去年编辑部出台“值班总编制度”,除值班编委外,所有的部门正职主任都轮流值大夜班,签报纸大样,享有版面最高裁决权。恐怕这在国内媒体中都应该是绝无仅有的。通过“值班总编制度“的实施,中层干部的视界宽阔了,想问题,搞管理,都会考虑大局,而且策划、协调、指挥等能力都得到了有力的提升。
  目前,晨报已经成为一个吸引人、温暖人,同时锻炼人、培养人的平台。“温暖在晨报,自豪在晨报”成为晨报的企业文化,每一个晨报人都以晨报为家,以晨报为荣,以晨报的兴盛发展为己任,晨报已经逐渐成为集团事业发展的真正高地。
  《青年记者》:谢谢张总。正如您在晨报10周年大会上所说:“汗水欢歌的10年已经过去,豪情满怀的10年正在开启。”创刊10年,晨报人站到一个新的高起点上,我们祝福且期待。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8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