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面对面 > 正文

网媒向何处去

2011-01-20 20:50:23

来源:   作者:

摘要:——专访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沈阳教授

  ● 本刊记者  王立纲
  以当前的发展节点为坐标,网络媒体下一步将向何处发展?最近,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对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博士生导师沈阳教授进行了专访,下为详细内容。

  传统媒体前景乐观
  《青年记者》:当前,网络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传媒人对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生存前景心生忧虑,不知您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前景持何种观点?
  沈阳:我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原因有三:传统媒体依然具有很强的政策优势;媒体产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传统媒体能够在市场蛋糕变大的情况下获得相当大的份额;部分传统媒体能顺利转型为互联网媒体。
  互联网从2009年开始显示出很强的政策市场特征,传统媒体本身的历史渊源决定了其拥有的政策资源是新兴的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能够从国家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传统媒体可以在既有政策资源的基础上引进新媒体技术来实现转型,比如国家比较重视引导性、国际性、文化性、公益性的项目,这些都是传统媒体的优势。
  我国媒体产业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与国外媒体产业整体上还有差距,中国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同样具有发展空间。在传统媒体方面,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国民具有传统媒体崇拜症,还有大量人群始终面临着电子化障碍,面向这些人群的传统媒体市场仍然存在若干机会。传统媒体的产业规模依然保持持续增长,同时,伴随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媒体在若干新兴领域以及国际化发展方面还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想象一下,如果中国媒体产业能够像中国制造业一样走向世界,这个市场空间会有多大?而中国媒体的国际化,正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媒体面临的转型尴尬可能只是暂时的现象。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中国的传统媒体仍然有不少企业能够顺利转型,我估计这个比例可能达到1/3,即使这样,也颇为壮观,我们需要放弃所有企业都能转型成功的天真想法,不能为转型而转型,“新媒体”这个壳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借力”网媒,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任何一次产业转型中,总会有一大批企业掉队,也会有一大批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网媒的未来
  《青年记者》:您认为网络媒体当前的发展处在什么层面上,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沈阳:按照信息的主导权,我把网络媒体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编辑时代、用户创造内容时代、泛媒体时代。
  早期的互联网Web1.0时代和传统媒体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由编辑来主导信息的供给。对于提供即时新闻的门户网站而言,编辑的素质决定了门户网站的可读性,对于提供延时新闻的搜索引擎而言,实质是由排序算法或者人工调整来决定哪一条延时新闻排在前面。
  到了Web2.0时代,逐步出现由用户产生内容的现象,博客、微博和SNS等社会性媒体蜂拥而出,同样的,在提供延时新闻的搜索引擎领域,大家也可以看到搜索热点及趋势了。这些也是由用户创造的二次趋势。因此用户创造内容包含了这样的含义:用户创造内容,用户创造流行,用户在创造过程中寻找到兴趣群组,兴趣群组和无数个体基于自身价值优化进行内容创造和流行发现,形成波澜壮阔的新媒体盛宴。
  用户创造内容之后是泛媒体时代,就是任何能够记录和共享信息的对象、物体、人员、软件均是一种媒体,举个简单的例子:奇虎360软件有数亿的装机量,只要它想弹窗,它也是无比强大的媒体,再如街头的一个摄像头,只要连接互联网,它立即也成了媒体,再如奔跑中的火车,如果数据能够实时传入互联网,它也成了媒体发布者,在某个小狗身上装有摄像系统,小狗也成了媒体,如果我们身体内部装了传感器的话,我们今后也许可以在电脑中浏览我们身体的一系列数据和信息。因此,我把这样一个时代称为泛媒体时代,无物不可为媒体,这已经接近佛学中的概念,“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泛媒体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随时感应到千里之外的落叶,发展到这一步,可能需要数百年的时间。
  我们在研究中还观察到可能的四个发展趋势:无限多的无效信息,极端少的有效灵感信息;人们更加倾向于关注敢于报道负面新闻的媒体;个性化地域化的媒体信息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媒体的灰色收入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急速的增长。
  《青年记者》:您对手机、各种电子阅读器等掌媒的发展前景怎样看?
  沈阳: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各种掌媒会有令人惊讶的发展前景,在电脑时代,人是电脑的奴隶,人必须坐在电脑前才能上网,而手机和掌媒把电脑的奴隶部分地解放出来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分享信息,这是人类的一大进步,碎片化的低成本发布方式把人的零碎生产力和思维力全部聚合起来,形成共享共长的时代思维空间,手机的各类数据和云计算结合将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手机会成为各种数据的粘合剂,例如使用手机支付,使用手机记忆,使用手机拍摄,使用手机定位,使用手机阅读,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交换,手机和任意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换(例如你在旅游景点,使用手机往某个电子标签一靠,电子标签的所有信息就到你手机里面,你就可以进行阅读),每一个人都需要自己的忠实信息奴仆,手机将在近期充当该角色,远期也许将由一个平时隐形或者缩小尺寸、需要时能够快速扩张体型的机器人充当这个角色。
  《青年记者》:当前国内的互联网行业中,可以细分为很多种业态,如门户类网站、搜索类网站、网购类网站、博客类网站、微博类网站、地图类网站等,您最看好哪种业态?为什么?
  沈阳:互联网是现实世界的映射和深化,我们不能说卖早点的业态比做鞋的业态空间大,同样的,我们也不能说搜索就比微博强,互联网中每一种有利于生产力、思维力和娱乐力发展的业态都具有巨大空间。如果硬要做一个比较,可以从两个角度比较,一个是经济角度,就是哪一种业态能够积聚最大量级的资金,显然,电子商务是量级最高的业态,估计十年后业务额可超10万亿,当业务额达到这么高的时候,可以想见将出现一个或多个非常可怕的商业巨无霸。第二个角度是看有效黏性,就是用户回头率,从这个角度,在中国市场上将是微博和QQ的火拼,也许互联网的终极之战将是现金之王和黏性之王的较量,当然还有一个政策之王在边上守着。另外要注意的是,随着开放应用平台的发展,各种业态之间,将会融会贯通,今后将不存在单一形态的巨无霸,巨头之间的平台对抗都是全体系对抗。当然我自身也有一个困惑,就是最终东西方的互联网巨头的战争,会随着政治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青年记者》:当前,微博的影响力、传播力越来越不可小视,您怎样看待微博的作用?
  沈阳:微博有三个突出特点:极低成本的信息交流,精准到人的信息关系,随时随地的移动终端。这三大特点,将使微博具有明显的生产力优势,实际上搜索引擎也可以变为微博,输入法也可以变为微博,甚至Windows都可以变为微博,不管怎么变,随时随地精准到人的低成本交流方式是人类的进化需求,因此,微博以及类似的产品具有横扫一切信息交流产品的能力。特别是精准到人的信息关系,草根零成本地将信息发给微博里的信息节点,就能实现信息的无限放大。威力确实不可小觑。想想就很激动,你可以在几十亿人和机构中,找到你想找的任何一个人或机构,当然他可能不会回复,也就是说在这里还存在一些瑕疵,微博在细节上还具有进化空间。就目前而言,微博已经是最佳的公民喊冤平台、精准营销平台、企业信息发布平台、政府公关平台、舆情分析平台、新闻线索平台和个人资本积累平台。有的人对这种极度的传播力感到畏惧,认为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过于迅速。但我觉得,可能这才是信息本身应该达到的一个传播速度。我们期待这一划时代的互联网产品能够更加完美。
  《青年记者》:您在研究中,还自主研发了一些软件,能介绍一下这些软件的目的和它们的作用吗?
  沈阳:实际上我们的技术研发在时代背景下实属沧海一粟。但是我们有这么三条原则,尽量开发世界上没有的软件,尽量做一些前瞻性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尽量发布免费软件。在各大公司纷纷进入反剽窃软件的市场时,我们停止了反剽窃软件技术的研发,我们在该领域的研究使命已经结束。我们2007年开始切入到文本挖掘系列软件的研发,这一领域空白点还很多,可以创作非常多的有趣软件。最近我从社会计算的概念中演化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新闻计算学,2011年上半年我们会在一定范围内发布新的创意软件,同时申请数项专利。
  面向新闻界,我们研发了免费舆情监控软件ROST NewScan,将提供给有舆情监控需求的用户免费使用。面向期刊社,我们已邀请网友改版免费的投稿审稿系统,希望在2011年能够发布新的版本。在理论研究中,我们近期可能会发布互联网的灰暗产业、负面信息传播动力学和学术诚信方面的初步研究成果。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之路
  《青年记者》:传统媒体如果想走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道路,您认为需要往哪个方向走?具体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沈阳:从用户的角度细分,可以把传统媒体的用户分为个人、企业和政府三类。对于面向个人用户的媒体,必须按照互联网的运行规律来进行运作,讨得网友的欢心。对于面向企业用户的媒体,需考虑如何整合行业和主管部门资源,将行业的上中下游全链条式的数据和信息绑定。对于政府用户而言,需要强化传统媒体的政策优势和人脉,高屋建瓴,由中央到地方,形成破竹之势。
  传统媒体需要确定自己的目标群体,把受众最想要的提供给他们。传统媒体能够在一些特定领域开拓出新的市场。报纸可能不再像以前一样靠订阅或者零售,而是针对特定人群精准地免费发放,比如说地铁报,或者走高端路线,像人民日报社办的舆情监测类的期刊。传统媒体越来越有专家范儿。另外,传统媒体同样有着网络媒体不可比拟的线下发行资源,未来结合电子商务,能够发展对应的物流网络。比如说,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发展出来的“本地信息+物流网”模式,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
  传统媒体最大的业务优势就在于其历史上的所有数据和传统用户,从这个角度而言,走数字化道路可以从三个层面考虑:保持、转化、开拓。
  在保持方面:寻找新的增长点,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精准营销将是重中之重,这部分工作对于数字化是有价值的基础工作。
  在转化方面:很多传统媒体建设的网站还都很初级,只简单停留在读者反馈等阶段,还不能真正吸引纸媒的用户到网络去。对于大多数传统媒体,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把传统用户转化为数字用户是最关键的。现有数据首先要数字化,要深度挖掘和分析,同时利用政策优势和历史积累尽可能获得更多数据的版权授权,对于现有用户,可以考虑细分为易转化人群和难转化人群,分别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应对。
  在开拓方面:需要利用网络媒体尽可能获得新兴用户,新兴用户既要考虑其网络使用习惯,也可考虑尽可能将其转化为传统用户,这方面媒体利用现有社区平台或自有社区都是可行的。
  要实施上述措施,最重要的是人,要机制留人,因此,传统媒体需要有一套单独的机制来纳贤用良,有了人,就可以进行一些整合和并购工作,建立高效高薪的技术和内容部门,握有独特内容资源,和业内平台公司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借力打力。
  《青年记者》:谢谢您接受我刊的专访。○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1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