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首页>名家风范 > 正文

新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角色的拓展

2013-08-05 10:39:40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罗永雄

摘要:

  ● 罗永雄

  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网络为标志的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一个人人可以做记者的时代,以微博为例,你只要拥有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通过微博发布信息,这大大拓展了信息传播渠道,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突发事件和新闻现场的记录人和关注者,这就打破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媒体的时代,传统媒体记者如何适应并融入其中、如何从容面对,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课题。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通过网络,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这些声音可以反映舆论,却很难引导舆论。传统媒体仍然是舆论引导的中流砥柱,承担着引导舆论、凝聚人心的重任,并影响着政府决策、群众情绪和社会舆论。在新环境下,传统媒体肩负的舆论引导责任更大。

  当前,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长期积淀下来的内容优势和品牌公信力优势。提高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必须依靠传统媒体的活动主体——记者。新环境对记者的职业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的责任

  新闻记者是“多角色扮演者”,既是新闻专业工作者,有着与这一角色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同时也是社会大众中的普通一员,因而有着与“社会大众”这一角色相适应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①

  记者面对的往往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或突发事件,在及时客观地报道与坚守社会道德责任之间,在报道与被报道者之间,在报道者与广大接受媒体信息的受众之间,蕴含着复杂的伦理关系和道德冲突。这种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角色冲突,在媒体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在新媒体竞争的压力下,显得更为突出。

  社会公民在不触犯法律的前提下,可以无所顾忌地发布和转发微博;而传统媒体的记者这样做可能会带来麻烦,因为公众会把记者在微博上的行为视作职业行为。例如,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其微博上发了一条“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内幕很可怕,不细说”的消息,引发公众对老酸奶和果冻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此事与其他记者发微博事件,引发了对传统媒体记者在使用新媒体时的角色定位的争议。

  新华社前社长郭超人曾经归纳出记者之笔的分量与威力:“记者笔下有财富万千,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 传统媒体是舆论的引导者,每天吸引群众按照新闻媒体的意见方向思考问题,更深刻、更牢固地把所代表的舆论引向深入。②记者是新闻媒体的从业者,尤其是在传统媒体的信息被网络快速放大传播的今天,附着在其身上的公众期待更高,其社会责任自然更大。

  在新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兼具的“把关人”作用更加突出。把关人“把关”的标准主要是基于自身原有经验、看法、兴趣等预存立场。同时,也受到周围环境如上级、同事以及受众反馈等的影响。展现在受众面前的一篇篇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就是记者在自己预存的立场上受周围环境影响下的产物。传统媒体的记者在今天更应该自觉维护传统媒体的公信力。

  

  超越记录者:传统媒体记者角色的拓展

  记者,从字面来看,就是记录的人。记者最基本的任务是及时准确地报道各类新闻事件,向受众提供有益的信息。也就是说,记者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历史记录者。然而,在新环境下,如实记录事实、还原新闻真实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低门槛化”暴露出这一传播平台所存在的缺陷。一条事实与出处都未经核实的信息,可以经由“网络水军”的恶意转发,以几何级数扩散。2010年香港文化名人金庸两度“被死亡”以及谣传“鲁迅作品大撤退”等影响恶劣的事件不断提醒我们,网络、微博等新媒体有着天然的信息传播缺陷和弱点。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在这方面优势明显,传统媒体有自己的专业记者队伍,新闻信息生产经过了层层把关,以杜绝可能出现的虚假新闻。尽管如此,传统媒体新闻生产的首个环节——记者信息采集方面仍然受到了冲击:在优势地位和生存空间受到新媒体挤压的情况下,为了追求所谓的“首发”、“独家”与“头条”效应,直接转发或摘编新媒体的信息,过度依赖现代通信工具而缺乏现场的细节,忽视多方求证核实的必要性等,使传统媒体记者同样面临着失实的风险。

  如何合理地运用新媒体成为对传统媒体记者的又一考验。网络、微博等新媒体是传统媒体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利用新媒体,传统媒体记者不仅可以获得大量有用的新闻线索,而且可以衡量事件的重要性和敏感度,筛选出热点事件,进一步核实和开展深度报道。传统媒体记者成了新媒体重点信息的核实者和拓展者。正如一位传统媒体从业者所言:传统媒体人只要不盲目跟风,不做简单的纸质版“转帖者”,不主动放弃设置议题、把关和信息核实的职责,坚持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一切社会和网络热点,就一定可以找到一条与新媒体兼容共存的新路。③

  传统媒体记者角色的首要任务就是做一个优秀的记录者,还原新闻的真实性。这看似简单,在实践中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新闻真实性要求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都必须完全合乎客观实际,它具有多层次的结构。首先,不带主观认知成分的纯客观实录是不存在的。其次,客观事实是复杂多面而又多变的,要想让一篇报道全面反映事实的确是有难度的。而记者所能做的,只是使之尽可能地接近真相。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供给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传统媒体记者需要超越记录者这个角色,不能只简单地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还要力图通过分析、研究事实等来引导受众,让受众不仅仅简单地接受新闻信息,还能从中获得启发。

  今天的传统媒体记者,不仅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为公众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在整个社会活动中,他们扮演着公众利益“守护神”以及社会舆论的“导向人”的角色。新时期传统媒体记者的职责不再是简单地记录事实,而是要通过深入思考,给公众提供真实、全面、深刻的记录。记者的影响力是伴随记者对事件的思考而产生的,记录、思考、影响三者之间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

  记者是社会事件的记录者,更是社会问题的思考者,在社会运行中扮演着影响者的角色,影响整个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记者要像哲学家那样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社会人生的奥秘,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报道的肤浅甚至片面,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写出发人深省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从而真正提高传统媒体的竞争力。

  

  【本文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青年基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名称: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的生成与引导研究,项目号:411YJ02】

  

  注释:

  ①欧阳霞:《新闻记者的社会角色定位及偏差分析》[J],《新闻记者》,2011年第8期

  ②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M],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26页

  ③李晓亮:《传统媒体人要坚守好“传统”》[J],《青年记者》,2012年11月上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37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