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首页>名家风范 > 正文

有心才能不断提高

2013-08-05 10:40:03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李松涛

摘要:

  ● 李松涛

  恐怕没有哪个职业比记者更需要学习、更需要提高。为什么这么说?这是由“新闻”本身所决定的。1943年,陆定一对“新闻”下了一个定义,认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著名新闻人范长江也有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这两个定义意味着,“新闻”的范围极其广大,涉及的领域涵盖了整个社会。而要实现把“新近发生的事实”、“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尽快变为人们容易理解的新闻,靠的就是记者这一群人。

  这个工作的特殊性对从事这个工作的人提出了高要求:知识面要广、获取信息速度要快、将信息整合转化成普通人看得懂的报道的能力要强。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是需要不需要的问题,而是每一个记者主动也好、被动也罢,都必须要做的事情。

  

  一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与朝九晚五的职业相比,记者的生活与工作是混在一起的。新闻事件的发生可不等人。一个事故的发生、一个统计数据的发布、一项政策的出台,都要求记者马上行动起来,立刻投入工作。记者的工作就是在获取线索、采访、写稿的不断循环中完成的。这样的工作很难让记者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再学习、再提高。当记者忙了一天想看看书给自己加加油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自己早已经累得筋疲力尽。

  在另一个层面,每个记者所供职的媒体也往往不会提供足够的时间让记者去学习和充电提高。滚动播出的节目、每天的版面都等着记者来充实。

  所以,工作几年之后,大多数记者都会有一种差不多“被榨干”的感觉。这种“被榨干”主要表现在知识体系上。这个时候,很多记者都会有职业发展的困惑和迷茫。怎样才能推动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这个问题的解决要靠媒体和记者共同努力。媒体要给记者提供一定的机会和时间来再学习,记者则要时刻用心,利用各种方式来提高自己。

  

  二

  从我国媒体当前的现状来看,给记者提供的学习机会和平台是很有限的,在这个现实情况下,恐怕最主要的就是靠记者自身来努力。

  首先,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能帮助一个人更好地成长。这种学习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工作之外的知识积累,社会百科,记者都需要涉猎,可以给自己定一个规矩,每天不论多累,都要阅读几十页的书籍,积少成多。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则要更加有计划地阅读,坚持下来,专家型记者的目标就不再是梦。不少记者就是通过长年累月地关注、研究某一个领域的问题,最终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还有一部分的学习则是在记者本身的采访、写作中完成。可以多研究同行的报道,同一个报道题材,自己的报道与别人的报道有什么差距?自己的稿件在编辑手中进行了怎样的加工润色?每次交稿之后都进行这样的比较,业务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提高。

  其次,要抓住一切再学习的机会

  做记者,尤其是做财经类、政法类、文化类等专业化的记者,都会参加各种各样的论坛。不要小看这些论坛,这里不仅仅是记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而且是记者再学习的重要途径。笔者多年从事房地产、医药方面的报道,遇到重要的论坛,哪怕不需要报道,笔者都认真去听,看看这些行业都在研究些什么,有哪些知识在更新。这同样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经过这样的积累,当面对一个宏大题目的时候,就有可能将报道做得有深度、有厚度。

  还有一些机会需要记者自己努力去争取。

  现在,国内有一些针对记者的奖学金项目,帮助记者在工作中提高自己。比如《财经》杂志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合作的财经奖学金项目,就是面向国内的财经、法律类记者的再学习项目,每年挑选出10~20名记者到北京大学脱产读书三个月。这个项目至今已经做了十几年。

  笔者就是这个奖学金项目的受益者。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三个月中,不仅听了不少知名经济学家、法学家的课,还与不少高级官员、大公司的老总进行交流,既在知识体系上进行了更新,还了解了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的所思所想。当学习结束回到工作岗位时,笔者发现,对工作的认识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国内的奖学金项目不只这一个,还有好几个不错的项目。此外,美国、欧洲、世界卫生组织也都有面向记者的奖学金项目。如果有心提高自己,都可以试着去申请。

  其实,不论是专业知识的积累、业务能力的提升,还是职业道德的坚守,都需要记者在工作中用心而为,通过各种方式一点一滴地提高自己。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很辛苦,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明显成果,但是,千万不要因此放松和放弃,要相信每一分辛苦的付出最终都一定会有回报。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经济部记者)

  来源:青年记者20137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