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首页>专题 > 正文

“四全”媒体的新内涵与技术新要求

2019-03-19 17:44:05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3月上   作者:沈阳

摘要:“四全”媒体的提出,对未来媒体的发展具有新的视角启发,其新的要求也将长期横亘在媒体技术、管理和发展理念中。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同志,来到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一项紧迫课题,同时还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四全”媒体是一个新概念,对这一概念的进一步思考和实践,将有助于媒体融合和传播升级。

  “四全”媒体的新内涵

  全程媒体:全流程跟踪、全链条播报、全角度切入。这个概念特别强调的是公共事件的进程信息、流程管理、历程演化、过程推进某种程度上是完全暴露给受众的,且受众在进程中是全程参与的。绝大多数公共事件,网民均可通过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在闲言碎语中形成宏大信息流,通过人肉搜索、网络考证、个别爆料和群体评议等多种争议手段,展现出公共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喧哗嘈杂。这种近程、中程和远程舆论演化的拼图,给人一种看“实时连续剧”的感受,吃瓜群众常常沉浸于一种参与式的过程跟踪的媒体触达状态。全程媒体使得受众随时处于媒体化状态,表达了今天媒体的泛在化。全程媒体是时空维度的。

  全息媒体:全形态呈现、全维度体验,通过图文、语音、视频、VR、AR、MR、智能互联网、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等多种形态立体化呈现新闻信息,带给用户全息多维感官体验。全息媒体更加逼真地描画、抽象、模拟、重构和映射了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受众的日常认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全面推进,未来随着观测工具的直播化和视觉化,有可能宏观的将更加宏观,直达宇宙之时空;微观的也将更加微观,纳米乃至皮米,洞悉夸克之形态。全息媒体的本质是技术手段的进步,使人类能够更加细致地刻画现实世界。这种刻画是从内容到数据的,存在着成本。全息媒体需要综合考虑需求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全息度越高,显然其获取、存储和展示的成本就越高。这种全息成本和传播收益的效费比是媒体升级进程中需要经常琢磨的话题,其决定了媒体形态的宏观进化周期。全息媒体是技术维度的。

  全员媒体:全员参与、全局动员、全面触达、全体互动,得分享者得天下,人人都有发布工具,人人都在媒体化,在重新社会化的过程中再度拟构出自己的虚拟世界传播链路。这个链路的每一个节点都可能具有媒体属性,全员媒体意味着媒体本身职能在传统媒体内部的均等化,人人都是信息传播的发起者、参与者和反馈者,这也意味着信息传播机会的均等化。全员媒体决定传统媒体需要人人至少都参与到内容的传播中去。全员媒体是社会维度的。

  全效媒体:更好的效益、更全的服务和更优的体验,全效媒体体现在全环节提升生产效率、全流程把握转换效果、全方位提升传播效能、全平台实现服务效用,包含金融、电商、社交等多效态。全效媒体的转换效能是超越其表现形式、媒介类型、受众语种和技术平台的。好的内容可以穿透社群壁垒和技术鸿沟。从拉新到留存,从留存到变现,从资讯信息流到生活的点评社交。全效意味着媒体属性的扩展,从内容属性到社交属性,再到服务属性和金融属性等,这个过程由于技术的参与带来了属性的扩展。这些新的属性结合受众的参与,形成了全新的传播生态和社会形态,全效媒体是生态维度的。

  “四全”媒体概念是对当下媒体形态发展的高度概括和抽象,是对媒体发展特质的精准凝练。“四全”媒体的出现表明:媒体发展的动因包含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经济振兴、人口变化等因素,其中技术发展是持续提升传播领域生产力、改变传播关系的重要因素。技术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先是平台的迭代,然后是平台上基础软件的更新,随之是平台工具的涌现,其中基础软件本身就是“四全”媒体的技术平台。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媒体属性中的全程、全息、全员和全效属性的进一步增强。“四全”媒体的出现不可避免给传统社会带来机遇和挑战。

  “四全”媒体的新要求

  在一以贯之的政治要求之外,“四全”媒体还带来了一些新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

  全程媒体:其特点决定其需要有基于人工智能的选题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写作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评论分析系统,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历史新闻库,基于人工智能的新闻问答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认知学习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自适应推荐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进程信息、流程管理、历程演化、过程推进分析系统。为了在新闻进程中把握先机,当下我们还需要在社交媒体信息流、开机Push流、社交网络朋友圈中以争分夺秒但又是准确精细的姿态去抢占第一信息落地。媒体需要真正参与到舆论演化的关键篇章中去。即使其中的信息由网友给出,媒体仍然应该能够真正负担起该有的调查责任,为公众洞察风险,为社会弘扬正能量。全程媒体的关键是把握节奏,抓住舆论事件的几个关键节点,成为舆论进程中的关键力量,这要求媒体人参与舆论推进有很好的节奏感和洞察力。

  全息媒体:其特点决定其需要有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的人生伴随系统,如终身伴随飞行的无人机接力机群;基于人工智能的大尺度认知工具,如放大数百倍到数万倍的便携显微镜;网络ID的全生命周期分析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网络事件分析系统;跨越不同媒介形式的一键发布系统;不同媒介形态的受众整合系统;更加智能的标签标注工具。由上可知,全息媒体的要求主要在对象的生命周期、认知的尺度和颗粒度、多模态的整合系统性等方面。全息媒体决定了媒体发展的技术规律。凡是能够提升全息度的技术都拥有更加好的替代性,直到这种全息度超越人类本身的感知。例如分辨率,人们有强烈的需求去提升其数值,直到分辨率超越了人眼的识别程度,这种提升速度和需求就会大幅度减缓。全息媒体的关键是让大众能以最便利和最低成本的方式获取信息量最大的资讯,同时也能够以最舒适的方式消耗最大量的时间。尽管后一点常常存在争议,但后一点也正在成为一种事实。

  全员媒体:其特点决定其需要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平台发布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平台信息接收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平台人力资本的整合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跨平台传播策略分析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模拟ID系统,包含模拟主播、模拟写手、模拟受众;基于人工智能的全员传播绩效考核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信息分发众包系统。全员媒体的核心要求是激活所有人的创作热情和网络感觉,在参与中进行评论和分享,同时这种操作是遵循相关道德规范、职业要求和法律规定的。全员媒体中的活跃节点更多地来自内在网络连接动力,因为今天的全员媒体并没有上班下班概念。永远在线、永不休息的网络演化促使人们需要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促使媒体系统内的每个人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参与态。全员媒体的关键是要培育出高影响力、高公信力的KOL(关键意见领袖)账号或平台。

  全效媒体:其特点决定其需要基于人工智能的效果转换分析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效能转换策略分析平台、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效态整合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舆论模拟环境平台、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触达平台。全效媒体的关键是如何找到最有效的转换路径,实现社会正能量的传播环境,实现真正的好效果和真效益。全效媒体要求把受众分析放在更高的位置,从受众的需要出发,满足受众又高于受众,降低其使用疲惫感,提升其转换效能。

  结  语

  “四全”媒体的提出,对未来媒体的发展具有新的视角启发,其新的要求也将长期横亘在媒体技术、管理和发展理念中。如何进一步理解“四全”媒体和满足“四全”媒体要求将是一个时思时新的议题。

  (作者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3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