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首页>专题 > 正文

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策略透视

2020-12-22 14:39:33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2月中   作者:邵西梅

摘要: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把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拖入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国际关系危机之中。疫情发生后,我国采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把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拖入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国际关系危机之中。疫情发生后,我国采取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措施,书写了人类与重大传染性疾病做斗争的伟大篇章。主流媒体围绕讲清事实真相、讲活人物形象、讲透情感价值三个方面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对于有效增强国内民众的“四个自信”,消除国际上一些国家的误解和偏见,向国内外民众展示中国作为大国的担当和责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讲清事实真相,增强中国抗疫故事的传播力

  真实是新闻传播的生命。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首先要向国内外民众讲清事实,讲清楚新冠病毒的发现过程、传播途径以及中国及时公开处理的事实,讲清楚中国抗击疫情的有效经验、科学方案。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以对生命高度负责、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完善疫情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及时有效回应民众关切。我们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比较有效地控制了新冠病毒肆虐蔓延的态势,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把每天新增的本土病例控制在了个位数,仅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打赢了武汉保卫战,这为全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提供了有效的治疗经验,①世界卫生组织的总干事谭德塞曾经说,中国为从源头上控制疫情,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为全世界抗击疫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媒体人逆行出征,毅然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武汉疫情最严重的地区进行深入的采访报道,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与病毒斗争的艰难历程,真实反映问题,及时推进问题解决。他们最大程度地深入现场,呈现出的真实人物情感、惊心动魄的救助场面,让人们感受到抗疫中的爱与希望。中国媒体关于抗疫的报道是真实客观、实事求是的,国外一些媒体指责中国所谓的“虚假宣传”是罔顾事实,是完全站不住脚的。那些别有用心的外国媒体把疫情政治化、病毒“标签化”,同时炮制所谓的“中国隐瞒论”“中国源头论”等观点,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既不讲道理,也不尊重科学。一些国外媒体不遗余力地“妖魔化”中国,唱衰中国,宣扬“中国崩溃论”,叫嚣这是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主观臆测中国体制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能力,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会拖垮整个国家,但实际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中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改进和加强对外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在国际舆论场及时发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及时揭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污蔑抹黑、造谣生事的言行,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②

  讲活人物形象,增强中国抗疫故事的感染力

  新闻的核心是人,先有对人的关注,才会有对新闻的关注。如果新闻叙事脱离主人公,其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面对“同舟共济 共抗疫情”的宏大社会命题,要解读好、表达好,就需要用到“人”的力量。讲活人物形象,尤其是典型人物形象,对于凝聚共识、塑造个体、输出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抗击疫情过程中,主流媒体对于人物的报道可谓亮点频出,真正发挥了“鼓舞士气、团结人民、凝心聚力”的重要功能。报道突出了时代精神,“90后”“00后”成为这次抗击疫情的新生力量,他们中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安保人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呈现出青年一代积极乐观、奋勇向前的家国情怀,展现出“少年中国”生生不息的蓬勃力量,给处于疫情中的每一位中国人以勇气和信心。报道突出了百姓的视角,一改过去在人物报道中出现的“高大全”现象,注重从百姓生活的细节去展现人物形象和个性,从而加强了报道与用户之间的情感共鸣。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还有许多无畏生死、迎难而上的“逆行者”: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第一时间赶赴武汉抗疫的最前线;73岁的李兰娟院士带领浙江医疗团队援助武汉;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尽管身患绝症却始终坚守一线;有的名字我们记住了,还有很多名字我们没有记住。一批又一批令人感动的抗疫事迹,一个又一个令人感动的抗疫英雄,他们所展现出的是众志成城、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正是在这样一个与民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民主体力量的发挥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坚不可摧的疫情防控的巨大凝聚力,形成了催人奋进的强大感召力。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候,一封封奋战在一线工作者的家书,诉说着家国情怀,传递着温暖的力量;那些医护工作者摘下口罩、脱下防护服的时候,让我们感动心疼,同时激发着作为普通民众参与疫情防控的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面貌”③,从这一角度进行新闻报道,可以有效增强中国抗疫故事的感染力。

  讲透情感价值,增强中国抗疫故事的公信力

  在新闻传播中,有效宣传除了诉诸逻辑论证的理性传播外,还需要诉诸情感沟通的感性传播。病毒肆虐无情,人间互助有爱。在这场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始终被党中央放在首要位置,“能收尽收、应收尽收”,上到耄耋老人,下至婴幼儿,我们从没有放弃过对任何患者的积极治疗。放眼全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防控,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像我们这样的程度。美国共和党众议员霍林斯沃斯在接受某电视台采访时说:“从美国政府的立场来考虑,在失去我们作为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失去生命之间,我们必须总是选择后者。”两相对比,不难看出中美两国在疫情防控中的不同思路。不同的思路,带来了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也带来了不同的疫情防控结果。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果断提出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理的“四早”策略方法,提出了集中患者、专家、资源、救治的“四集中”救治方案,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在整个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党心系民心的情怀,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我们不仅时刻践行守卫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庄严承诺,从行动上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同时,我们秉承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和世界上其他各国一起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积极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这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共同抗击疫情的决心和立场。疫情没有国界,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惟有团结合作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在面对多个国家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政府积极向他们伸出援手,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尽力而为,将中国的友善、仁爱以及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递到世界各国,中国政府和人民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世界各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为促进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主流媒体在这一特殊时期逆行而上,以客观真实的视角讲述中国抗疫过程中令人感动的人、事、情,传达给民众正能量,让民众更加坚信、更加坚定,身处这一伟大的时代,值得每一个人步履不停,以火萃金。

  【本文为山东省艺术重点课题“意识形态视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编号:ZD202008588)、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逻辑进路与现实建构研究”(编号:20CSTJ18)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张小锋:《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对全球抗疫意义重大》[J],《北京德育》,2020年第6期

  ②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年3月27日

  ③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N],《人民日报》,2020年2月4日

  (作者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20年12月中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