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首页>专题 > 正文

城市参与国际机制助力国际传播研究

2023-02-01 16:26:16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12月下   作者:武香君

摘要:——以中国城市在亚太跨国城市网络中的参与实践为例

  摘  要:城市是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中国城市在国际机制中的参与能够进一步拓宽中国国际传播渠道,助力中国全球治理观传播。本文对中国城市在亚太跨国城市网络中的参与予以分析,总结其实践与不足,结合国际机制作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实践平台,提出中国城市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在其中参与实践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跨国城市网络;国际传播;国际话语权;全球治理

  在2021年5月31日召开的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1],对我国的国际话语体系和战略传播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在国际传播中,国际机制提供的多边主义合作平台是我国增强国际传播能力、阐述中国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观、加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实践舞台。

  如今城市已经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跨境外交执行者角色,在多边国际机制中发挥更加充分的作用,是多维度立体展现国际形象、丰富国际传播渠道、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体。本文以中国城市在亚太跨国城市网络中的参与为例,探究城市在我国国际传播中的作用,从城市维度切实助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中国城市在亚太地区跨国城市网络中的参与实践

  跨国城市网络是城市相关的专门性国际组织,在亚太地区主要有两个大型跨国城市网络——“亚太都市合作网络(CityNet)”和“世界城市和地方联合组织(United C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UCLG)”的亚太分支(UCLG ASPAC)。

  (一)中国城市在CityNet中的实践。成立于1987年的CityNet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城市相关组织,目前173个地方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企业和研究中心是其成员。CityNet主要通过能力建设,城市合作以及多种项目的开展,帮助成员应对气候变化与灾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CityNet正式成员中,共有5个中国城市:南昌、南京、上海、武汉和台北。受到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CityNet主要通过线上举办各种研讨会的形式继续推进各类项目。CityNet作为协会性质的组织,相对开放,因而在其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参与成员并不仅限正式成员,所以在2020年9月举办的“气候领导力项目”中,北京市和广州市的相关专家分别参与了“碳经济”和“韧性创新和碳交易”会议。2021年12月,北京、广州、武汉、湖州等城市参与了CityNet秘书处与“建筑城市”共同举办的工作坊,分享中国城市在绿色城市交通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经验。通过参与CityNet类似的研讨会,中国城市可以分享自身在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展示中国城市在低碳、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治理议题方面取得的成果,拓宽与亚太国家城市就共同关心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渠道。

  (二)中国城市在UCLG ASPAC中的实践。UCLG是唯一获得联合国认可的地方政府组织,UCLG中最大的地区分支是亚太分支,包括超过7000个地方政府,代表超过37亿人口。在UCLG ASPAC中,中国的27个城市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是其成员。UCLG ASPAC主要通过举办与城市管理、建设、发展等议题相关的论坛、培训项目等,为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中国城市通过承办、参与UCLG ASPAC的活动,积极利用这一多边国际机制宣传和展示中国在相关议题领域的建设成果与经验。在2018年,UCLG ASPAC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是举办首届成员国会议,这项重要活动选择在广州举办,有7个国家超过40名代表参与。同年5月,福州市承办了UCLG ASPAC的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大会通过了《福州宣言》。2019年,广州承办以“城市重生:通向活力城市的道路”为主题的工作坊,将妇女和儿童健康作为关注重点。杭州在2019年强化了UCLG ASPAC“一带一路”合作委员会(BRLC)的架构,并开展多项与城市、科技、电子商务相关的论坛与项目。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UCLG ASPAC以举办线上研讨会为主,继续探讨有关疫情、城市韧性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2020年9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UCLG ASPAC联合举办中国城市抗疫经验分享视频会议,北京、杭州、武汉、贵阳、无锡、义乌等6个中国城市在会议中与亚太区60余个会员城市的110余名代表分享了医疗救治、复工复产、复学复课等工作经验。2021年12月,西安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与UCLG、UCLG ASPAC等国际组织共同组织了“七个要点工作坊”,探讨文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2022年3月,杭州与UCLG ASPAC延长BRLC的合作,继续在BRLC框架下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与城市之间的国际交流务实合作。

  中国城市在亚太跨国城市网络中参与实践的不足

  中国城市在CityNet和UCLG ASPAC中进行了较为积极的参与,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体现,在国际机制平台中对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以及与周边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承诺都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示。但是,依然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

  一是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应对与治理等领域参与尚显不足,对国际机制平台的运用不够充分。目前在CityNet、UCLG ASPAC中,中国承办、参与的项目较少涉及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应对与治理。而这类议题领域在亚太跨国城市网络中格外受重视,因为其中有非常多的成员城市处于自然灾害多发、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这些城市都致力为此类安全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以东南亚国家城市为例,在CityNet的气候变化项目中,雅加达市是该项目的领导城市;在自然灾害项目中,马尼拉市的马卡蒂和横滨市共同担任领导城市。这两个项目的成员中有众多东南亚国家的城市和相关组织,但鲜有中国大陆的城市参与这两个项目之下的活动。而围绕这一议题开展多边合作与交流备受成员城市的重视,中国城市虽为CityNet的成员,但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一机制提供的合作平台,缺乏对CityNet框架下该领域相关合作的关注,对国际机制平台提供的国际传播渠道应用仍有可挖掘空间。

  二是中国城市在跨国城市网络中的议题设置主动性不足,对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中国城市在跨国城市网络中拥有更多话语权,能够更好地从城市维度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宣传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但近年来在这些跨国城市网络中,日本和韩国城市的主导作用明显,议题设置能力较强。议题设置力是外交话语权在话语传播层面的体现[2],较强的议题设置能力反映出日韩城市在其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能够引领相关议题的讨论,对国家形象的展示更充分。中国在跨国城市网络中的参与实践应聚焦议题设置,以更主动的姿态与机制中的其他成员方分享中国的经验,展示中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果,这对于宣传中国形象、阐释中国的全球治理观能够起到更为明显的助益。

  完善城市助力中国国际传播实践的思考

  首先,中国城市已经具备较为丰富的参与跨国城市网络这类国际机制的实践经验,对于多边国际机制的运行有一定了解,应当抓住这类国际机制中多数成员城市的关切,在受到更多关注的全球治理议题领域下更大力气,开展更多参与,因为这类议题的参与方往往更多,举办的相关活动规模更大,中国城市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获得更高的曝光率,让中国的经验与更广泛的受众进行分享,提高传播中国国际形象的效率。

  其次,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机制中的实践应当更加奋发有为,牢牢掌握国际话语权和主导权,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发挥制度引领性作用。[3]为了让中国国际传播的声音更响亮,中国城市一定要在多边国际机制中主动作为,积极设置议题,为中国国际秩序观、全球治理观的传播搭建平台。基于中国城市在CityNet、UCLG ASPAC等国际机制中已有的实践基础和影响力,北京、杭州、广州等具备实力的城市可以在其中更加主动地设置全球治理相关议题,分享中国城市的治理和发展经验,在这类多边平台中真正发挥引领作用,从城市维度更好地展现中国的大国风范,更广泛地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最后,在亚太跨国城市网络中,大多数成员是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的城市,目前参与其中的中国城市并不多。城市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在近年来持续提升,中国城市的外事外交功能也在不断拓展与完善,中国更多的城市应当并且有能力加入这类城市专门性国际组织中,加强中国城市对全球治理的参与深度,利用国际性多边机制平台宣传中国经验、展示中国建设成果、讲好中国故事,发挥好城市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沟通节点的作用,有效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

  【本文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青年项目“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城市外交研究”(编号:012140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习近平再作部署[EB/OL].中国新闻网.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1/06-02/9491313.shtml,2021-06-02.

  [2]叶淑兰.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历史演进、基本经验及生成逻辑[J].国际观察,2021(05):57.

  [3]陈映锜.牢牢把握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权和主导权[J].当代传播,2022(01):71.

  (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在站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12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