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首页>刊首快语 > 正文

陈杨:换个视角做新闻

2010-10-29 15:49:38

来源:   作者:

摘要:

  电视新闻记者,最可悲的就是自己的作品在播出之后观众没有任何反应或者感想,这样的新闻做了等于白做。要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和贴近性,新闻角度的选取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纯粹的会议新闻,一般是很难吸引观众的,我们泰兴广播电视台8频道《大众关注》确立了“不要把会议报道成会议”的思路。像两会报道这样一些重大的会议报道,我们尝试着尽量多报道一些与老百姓利益相关的提案和议案,让老百姓更能直接感受到会议中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过于宏观的内容和反反复复的会议画面,毕竟不是我们大多数老百姓所乐意见到的。这时我们要把视角放得更低,或者说用更加贴近老百姓的视角,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更丰富多彩的电视画面去帮助他们去解读一些重大的事件。
  而以报道新政策、新成就、新问题等为己任的主题性新闻报道,同样也存在着角度选择的问题。如果说我们居高临下,简单地将各种材料“进行缩写”,用总结式的解说贯穿全文或者用说教腔去传递报道的思想,宣传味十足或者忽视电视图文并茂的特性,“声画两张皮”,这样一些报道都可以说是失败的报道,或者说是在敷衍我们的工作。
  前一段时间,《大众关注》栏目组织了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系列报道,就调整了视角,把目光投向了细节。《河边又闻槌衣声》、《大学生不识回家路》,这些报道单从题目看就有着小处着眼之妙,新农村建设让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这些细节中就可见一斑,根本用不着我们加重笔墨地去描述。这样低视角的报道无疑更加贴近百姓,更为观众所乐意接受。
  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也时常遇到一些好的新闻事件、好的新闻素材,却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新闻角度的选择有关。新闻角度选择得好,能使新闻增添色彩,提高新闻价值,选择得不好就会使新闻黯然失色,甚至失去报道的价值。
  如何才能选择好新闻报道的角度?
  首先,采访前要充分准备。采访前我们要尽力去把握被采访对象或者新闻事件的总体情况,要尝试列出几个不同的新闻角度来进行比较分析。到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从而确定最佳角度。新闻策划是一门基本功,也是记者新闻敏感性和工作能力的最大体现。
  第二,要求新。新鲜感是新闻吸引观众的关键,“新闻”这个词中就有“新”字,这个“新”显然不仅仅要求是新近发生的事情,也包含着让人感到新鲜的意思。同样一个新闻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来报道,有的看来平淡无奇,缺乏新意,有的则能给人以新鲜感,借以深化主题。记者得动脑筋,从最能让观众有新鲜感的角度去报道新闻。
  第三,报道角度要尽量“以小见大”。贪大求全,报道角度选得太大,必然是新老材料掺杂,很难做到收放自如,报道效果自然也不会很理想。角度选择小一点,口子窄一点,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集中笔墨,突出特色,写起来也更能细腻一些,挖掘得深一些。小角度完全可以做出大文章来。
  第四,贴近最重要。新闻尤其是民生新闻的受众大多是普通人民群众。记者应更多地从他们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新闻事件,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把话语权和画面更多地给他们。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电视上看着自己的画面,听着自己声音,说着身边的事情,相信这样的新闻报道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新闻角度的选择,反映的是一个记者的新闻敏感和工作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长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对生活不断有新的认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同时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新闻最佳的角度,也才能采拍出导向正确、内容精彩、形式多样的新闻作品来。
  陈杨  江苏泰兴广播电视台
  来源:青年记者2010年10月中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