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应敢说话早说话会说话
2017-06-10 17:33:00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6月上 作者:陈东升
摘要: 写什么?普罗大众所关心的,也是记者该关注的。记者写评论,应“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敢于对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发表观点。
有研究表明,互联网虽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渠道,但是多数人接受信息的目的,不是去获得新知识新观点,使自己受到教育,而是想寻找同道中人,给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寻求支持。难怪有人说,我们正处于“后真相”时代,仿佛突然之间,人们发现情感似乎比现实和事实更能支配和决定人们的判断。
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由于利益分化、社会分层,这种自媒体偏好和“观点市场”表现得尤为明显,几乎每一起新闻事件发生后,不同的利益阶层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撕裂、对抗、分化已成常态。
记者的首要职责当然是报道事实真相,但在雄辩的声音经常盖过事实的时代,也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善于以评论为武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面对浮躁偏激,传统媒体和记者应勇敢承担起“在风云激荡中引领思想、在众声喧哗中回应民意”的重任,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在新的舆论格局中,传统媒体和记者不能做“麦霸”,占着“麦克风”却唱不出嘹亮动听的歌曲。那种以“言多必失”“上级还没有统一宣传口径”为借口而保持沉默的做法,往轻里说,是明哲保身,往重里说,是主动放弃阵地,是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不负责任。
记者写评论,写什么?怎么写?写给谁看?
写什么?普罗大众所关心的,也是记者该关注的。记者写评论,应“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敢于对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发表观点。
怎么写?记者要关注网络观点,但绝不能做网文观点的“传声筒”;记者要倾听网络声音,但绝不能轻易被网络情绪所左右;记者要关注网民诉求,但绝不能莽撞行事,而要为网民提供专业判断。记者写评论之所以应理性、平和、公允,不偏不倚,原因是记者背后站着普罗大众,记者是公众利益的代言人,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除了维护公共利益,别无其他任何个人目的。
写给谁看?除了写给普罗大众看,替普罗大众说话,记者的评论还要写给有执政权、决策权、执法权、司法权的特定人群看,用自己的观点去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综观近年来有影响力的媒体和媒体人,其共同特点就是在热点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敢说话、早说话、会说话,就是尊重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既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又通过讨论和引导,寻求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凝聚社会共识。这些媒体人的努力,不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得到网络热捧和认同,也会为众声喧哗年代记者如何发声提供有益的启示。
来源:青年记者2017年6月上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