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1日 星期五
首页>刊首快语 > 正文

学者不勤于“赶场”就没存在感了?

2019-01-30 14:22:12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12月中   作者:张玉洪

摘要:  庙太多,和尚都不够用了。用这句话来形容新闻传播学界开会的现状,一点儿都不为过。有人统计了一下,单是今年双11前后几天,全国就有11

  “庙太多,和尚都不够用了。”用这句话来形容新闻传播学界开会的现状,一点儿都不为过。有人统计了一下,单是今年“双11”前后几天,全国就有11个新闻传播界的大型会议,一些学者“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

  不只是岁末开会多,一些新闻传播学者感觉自己分身乏术:相关学术会议每月两三场都算正常现象。身为新闻学教师,以我目力所及,国内好像没有其他学科有这么多开会组织和这么多学术会议。支持者会说:开会多,说明学者乐于交流,以求上进;再者,全国有六百多所高校开设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专业布点上千,在校生二十多万,老师们总需要平台来提高学术水平。我却想问:是否有必要开这么多会?学者有这么多研究成果来共享吗?就主办方来说,总希望有知名学者出场,而他们的数量基本是恒定的,于是学者“赶场”现象出现了;而非知名学者也不乏“跑会”者,其真意并非学术研讨,而是“混江湖”。

  钱锺书说过:“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在社交媒体当道的今天,这或为苛求,但仍不失为对学者的提醒。参会应该有备而行,而就一个学者的创新力来说,一年写一两篇像样的论文已属不易,而写出来未必需要上会,直接投稿给期刊即可。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主办和承办单位热衷开会?如某些“跑会”的学者一样,恐怕也是带着一些心思刷存在感。于是,你会发现,学术圈成了“江湖”,恶果开始显现:安心做学问的人不如“跑会”的人影响大,“跑会”的越来越多,做学问的越来越少……

  新闻传播学近年成了显学,研究者多,学生也多,不过学界与业界并未形成一种紧密的合力。2015年,有业者在一次发言中暗示一些新闻传播学界人士只顾在学术体制中追求名利,而没有与新闻记者共同承担起推动社会的重任。这一观点或许有些偏颇,但当时可能没人料到:几年后,开会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热门事务。问题不在会本身,一些有价值的学术会议仍需坚持并发挥更大作用,而如果附着在会上的东西太多,就把会带偏了。期待学术会议切实发挥研讨交流的作用,期待学界、业界以更大的合力推动新闻事业的进步。
 

张玉洪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12月中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