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按下媒体传播“快进键”
2019-06-14 17:12:52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6月中 作者:尚丹
摘要: 近年来,短视频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从一种小众的传播形态成为大众化的传播主流。眼下,短视频有多热?数据可能更具有说服力。据中国互联
近年来,短视频经历了爆发式增长,从一种小众的传播形态成为大众化的传播主流。眼下,短视频有多热?数据可能更具有说服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用户使用率高达78.2%。
短视频“霸屏”,离不开技术的基础性支持。伴随5G时代到来,技术条件日趋成熟,短视频的拍摄、制作、上传、分享变得更加便捷。与此同时,这种只有数秒或数分钟的视频,填补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消费方式。作为正在谋求积极转型的媒体行业,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风口”。短视频可以为新闻报道形态注入新的内涵,也让人期待,二者的巧妙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有人预言,视频将成为未来信息最重要的传播形态。这种说法不无道理。观察近年来短视频的发展,笔者最大的感触是,与商业平台“攻城略地”相比,媒体对短视频的策划、制作还处于一个稳扎稳打、逐步探索的时期。
近两年,从中央到地方,多家媒体都在积极布局短视频,尝试进行主流内容的短视频化实践,试图优化传播路径,从而在移动端实现一种新的跨越。在这种尝试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短视频新闻产品,既有现场感和时效性强的新闻报道类视频,也有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意类视频。
以人民日报新媒体为例,从一系列时政微视频的制作,到《牵妈妈的手》等新形态时政微视频,从微博、客户端大幅增加短视频内容供给,到抖音等平台的纯视频内容运营等,进行了很多探索。在这种实践中,媒体操刀制作的短视频不是剪短的传统电视视频,主旋律内容表达更轻量化、叙事方式上更聚焦。尤其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创意类短视频将“大”主题切“小”,更容易被用户接受。
尽管短视频已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载体,但媒体对短视频内容的制作和运营还面临很大的挑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扯到内容生产、渠道分发等一系列环节。当前,媒体机构虽有心深耕短视频领域,但从文字思维到视频思维的转变,并非朝夕之间可以完成。从目前的短视频市场看,特色优质的短视频新闻产品仍然稀缺,同质化内容不少,不同媒体之间的产品辨识度较低。
与此同时,短视频新闻产品的用户互动性和黏性不高,有些媒体机构对社交平台、新闻聚合平台的内容分发精细化程度也有待加强,不少短视频新闻产品下了大力气,但传播效率较低,宣传效果没有实现最优化和最大化。
对于媒体而言,短视频新闻产品正成为关注的重点。但要想在这一领域脱颖而出,媒体机构必须打造出品牌形象,革新内容形态,提升核心竞争力。短视频时长虽短,却是个“精细活”:不仅要紧紧围绕重大题材,还要拓展选题种类;不仅要巧妙选择角度,还要注重细节;不仅要贴近用户生活,还要探索多元化叙事表达。而通过短视频新闻产品为主旋律宣传赋能,塑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也成为新闻媒体亟待探索的课题。
尚 丹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编辑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6月中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