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刊首快语 > 正文

建设性新闻的跨文化之旅

2022-03-23 11:10:28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3月下   作者:陈薇

摘要:  观察贯穿西方新闻传统的两条线索,可以发现:一条强调新闻应当反映事实、追求真理、价值无涉;另一条则极力主张新闻的主动介入、积极作

  观察贯穿西方新闻传统的两条线索,可以发现:一条强调新闻应当反映事实、追求真理、价值无涉;另一条则极力主张新闻的主动介入、积极作为、造福社会。而欧美国家近二三十年倡导的公共新闻、公民新闻、方案新闻乃至建设性新闻这一系列新兴范式,则被寄予了联结这两种范式同时又走出新意的“第三条道路”的期待。

  兴起于20世纪末、近年来在国内学界颇为热络又存在争议的“建设性新闻”(Constructive Journalism)是其中的代表。作为一种更好地造福公众与服务社会的新闻范式与新闻改革运动,建设性新闻主张广泛分享,在忠于新闻核心价值的基础上,通过鼓舞人心的积极叙述,倡导公民参与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范式革新既是西方新闻业探索对抗消极叙事的一种尝试,也是在技术驱动下对传统新闻边界的一种延展和补充。

  国内学界引入的初衷,或许在于“建设性”这一概念对话东西方的可能性价值。然而,依照知识社会学的观点,一个新概念只有嵌入相关社会情境和既有的知识谱系中才能求得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西方的建设性理念源于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批判性报道的纠偏,更早一些,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的“社会责任论”。自由市场的竞争带来了报业的繁荣,而随之形成的垄断反过来危害了自由而公开的思想市场,解释性新闻范式应运而生,这些变化也引发了对新闻业指导方针的再讨论。

  而就中国语境来看,我们的新闻传统、价值伦理、旨趣追求与西方自由主义语境下的新闻观念迥然相异。已有研究的共同观点在于,建设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一贯的传统和必持之策,既有的“建设性舆论监督”“建设性角色”“正面宣传为主”等价值导向源于中国国情与新闻生产实践。

  无论东西,忠于新闻核心价值的“真”与基于情感导向的“善”踊跃统合着新闻生产的始终。西方的建设性新闻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新闻生产流程,强调以“至善”与“公共善”等正向美德滋养、弥合现代社会的分歧。而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强调“和谐”与“乐”的精神特质也呼应了积极心理学的应有之义,探讨善和美合一,关注天性与人性的统一,强调幸福与生活方式、心灵体验、道德体验、生命领悟的内在关联。

  回归语境、关切当下。或许,寻求东西方对于“善”的理解,是促成跨文化对话可能性的一把钥匙,也呼应了现代社会中对价值理性与人本理性的需求,即:在这样一个逃避焦虑又贩卖焦虑的时代,回归新闻的“人学”价值,对德性与至善的向往。




 

陈  薇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22年3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