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变革的所向所行
2024-12-31 14:36:04
来源:青年记者2025年1月 作者:曾祥敏
摘要: 作为国家战略的媒体融合发展已行稳致远,战略目标逐渐明确、顶层架构日益完善、战术方法不断创新。宏观战略布局和微观战术创新都有明显
作为国家战略的媒体融合发展已行稳致远,战略目标逐渐明确、顶层架构日益完善、战术方法不断创新。宏观战略布局和微观战术创新都有明显成效。宏观而言,从现代传播体系聚焦到全媒体传播体系,进而向未来智能传播体系的建设方略不断演进,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央省市县四级全媒体传播体系搭建完成。微观而言,在融合思维下,媒体在技术升维、观念拓维、话语焕新、形态创新、功能拓展、队伍建设等方面卓有成效。然而,进入改革攻坚期的媒体融合,必将在中观层面的系统融合和区域协同持续深化改革,必将从散点式、试验性的“技术驱动型”创新向一体化、全局性的“生态建构型”融合迈进,必将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具体而言,未来应当在三方面着力探索,攻坚克难。
首先是体制机制创新。因应中国式现代化深化改革的要求,坚持系统观念,融入新质生产力,主流媒体必须推进适应全媒体生产和传播的制度建设、组织结构、工作机制、评价体系的全方位改革。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试水探路、增量创新的当下,全面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合而为一、融为一体的方向迈进。制度改革创新、组织变革焕新、产能淘旧铸新,不仅需要思维观念转变,更会触动岗位调整、人事变迁、薪酬改革等相关利益,尤其是重资产、重装备的广电媒体转型,非有壮士断腕之决心和破釜沉舟之勇气不可为。
其次是自建可控平台。建设平台型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深融真融的共识。根本扭转有平台无流量,有产品无用户的局面,必须建设自主、可控、自适应的平台。平台意味着开放、共创、共享,有足够的资源和数据容量,有足够的用户和流量。在商业传播平台强势的当下找到主流媒体平台的差异化定位,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在新闻和文化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方面的优势,统摄各方力量,建构用户日日离不开的刚需平台,必将是新型主流媒体未来之所向。
最后是联结用户,用好用户。这也是自建大平台的关键要素、最难之点。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我们已经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但最终是人和人的连接。互联网之所以为“母媒介”,在于它把过去所有媒介和内容都囊括其中,更重要的是它把用户也作为其内容。我们处于社会交往革命的时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算法触达用户,更重要的是如何释放用户生产力,从而以情感共鸣、心理认同深层次联结用户,这是建设大平台的核心问题。用户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最大增量,他们贡献智慧与劳动,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倒逼媒体学习他们的创造,诸如话语、形态等;但用户也是最大的变量,点赞、送花、评论、弹幕、二创、转发、分享等交往行为难免信息混杂,真假难辨。如何发挥用户创造性,又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壮大我们的主流思想基础,这是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最大难题,并需要在未来相当长时期不断探索求解。
系统性变革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对互联网这一复杂信息系统有深刻的认识,对踔厉改革的效力有更清晰的认知,才能知所向,明所行。
曾祥敏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青年记者2025年1月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