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首页>院长视点 > 正文

新闻学专业本真状态及人才培养“中层路线”

2019-11-05 17:57:38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11月上   作者:肖燕雄

摘要:从近年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所反映的问题来看,专业设置过窄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2015年以来开设了新闻学实验班,探索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在

  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存在的问题

  1998年、2015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的周远清曾经两次指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长期以来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设置过窄。从近年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所反映的问题来看,专业设置过窄仍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专业设置过窄必然导致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狭窄,思想创意无从产生,实战实践无法拓展,甚至在某些专业特别是应用性强的专业(如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学生中,激发“不读书只实践、不学习想创新”的浮躁风气,从而落入一个“上手快,后劲不足”的境地。如何从人才培养模式上宏观解决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共通的知识问题、培养学生的全媒体实践能力,成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中长期想解决却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新闻传播学科的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以前的名称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最早被称为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三个本科专业都是以不同媒介新闻生产为主的专业,它们分开设立,是高校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环境变动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在当今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这种专业分设做法日益显示出狭隘性,培养出的人才远不能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但是,近些年里,一些新闻传播学者仍然主张,新闻学要转向传媒学/媒介学。其主要依据是,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新闻传播学类下设置的本科专业就是以媒介相区分的,如,广播电视学专业面向广播电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面向新兴媒体。这是一种典型的“存在即合理”的思维。作为身处其中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大学教育的基层管理者,我们需要面对现实,积极回应这种主张,纠正这种主张,让新闻学专业真正回到新闻学的本真状态,即:新闻学专业必定是融媒体和全媒体的新闻学,否则,新闻学就是自设樊篱,就会真正变成了传媒学/媒介学。我们要打通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与新媒体等各种新闻传播平台的理论与实务工作,整合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广博知识基础之上的专精于某领域特定实践技能的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

  解决专业设置过窄问题的路径

  为克服专业设置过窄的局限,加强学生的多种知识培养,各高校做过各种探索和尝试,其中有两条主要路径:一是按新闻传播大类招生,进校后头两年学习学科基础知识,后两年再分流到具体的专业中去;二是前两年在其他学院的相关专业进行培养,后两年才学习新闻传播知识与技能。但是,这两种2+2模式的共同问题是分化的成分太浓(前者仍然要分化到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中去;后者将经济、法律等专业的学生整合到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中来,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为克服这一弊端,以打通三个专业为目的的全新的全媒体新闻学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下面分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过去四年摸索开办新闻学实验班的一些经验,共同探讨救济时弊之路。

  新模式的实施有赖于敬业精神强的、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也有赖于爱学习、文化基础很好的学生的配合。具有较多学科背景的师资是我校新闻传播学科的一个鲜明特色和优势,教师队伍来自文学、哲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艺术学、新闻传播学等各种专业背景;湖南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的新闻学院;学生的生源质量高,学习风气好。这些都为本教学改革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

  新闻学实验班办班的目的就是:探索解决媒介融合环境里分析与处理新闻事件的思想视界与实际应用中发挥看家本领的关系问题。思想视界(比如贯穿于本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看家本领在三个专业里是同质的,而不是相斥的。新闻学实验班尝试以专业整合和媒介融合的思维,统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专业,探索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能够成为“一专多能”的新闻传播高级人才,并逐步将实验班的教学理念和方案辐射到普通班,为教育部改革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设置和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提供参照。

  2014年上半年,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湖南师范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明确了改革创新新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共建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在2013年教改项目研究的基础上,2015年5月,学院有了开办新闻学实验班的明确想法。从5月至9月,学院四次集体开会研讨办班事宜、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多次咨询国内专家、实地开展院际与校际交流调研。学校校长办公会两次专题讨论实验班有关事项,并同意实验班开班招生。迄今为止,已经招收四个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30人,其中第一届学生已经毕业,初步印证了教学改革与探索的成效。

  概而言之,本成果解决专业设置过窄问题的方案就是:以两个“一翼双肱”落实“一体双翼”目标,即以“两翼四肱”模式弥合多专业的综合培养目标。

  “一体双翼”中的“一体”是:新闻传播能力为“体”;“双翼”分别是:知识为一“翼”,实践为另一“翼”。即,能力的培养需要知识和实践的促成。

  “一翼双肱”之一是:“知识”为“翼”,“多学科综合知识”为一“肱”,“政治、经济、社会学三学科知识选一”为另一“肱”。“一翼双肱”之二是:“实践”为“翼”,“全媒体业务综合实践”为一“肱”,“调查报道、新闻评论、可视化新闻三业务实践方向选一”为另一“肱”。

  实验班具体以两种途径来落实“两翼四肱”模式:一是实行学科平台和业务方向双导师制,二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全程实战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以改革课程设置为重点:(1)压缩、合并基础知识类课程的内容,加强对该部分内容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和研讨式教学;(2)分领域加强财经、政法、社会学三个学科知识的培养,同时以读书报告会形式加强学生的多学科综合知识的储备;(3)加强业务实践技能的训练,业务课程涵盖报刊、广电、新媒体等所有传媒领域;(4)在加强基础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新闻评论、调查报道和视觉传播人才,业务课程前后紧密衔接,做到逐步进阶、深化。

  2015年6月和7月,学院两次召开新闻传播核心课程骨干教师会议,研究制订了新闻学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5月作了微调)。2015年10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和学校领导以及学界专家对新闻学实验班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阅读书目进行了专题研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015年以来,每年的12月中旬,不同年级的四个新闻学实验班召开第一次学习交流会,师生就中外新闻媒体现状与发展趋向展开交流与讨论。12月下旬,召开第二次学习交流会,相关教授与学生就学术经典阅读中的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每年的6月上旬,三个年级的实验班分别举办三个学科组的读书报告竞赛,从不同组别评出表现优异者。2016年、2017年、2018年下学期,针对不同年级、以综合书目阅读为主的读书报告会分别举办了6次,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学期分别举办了8次,共收到读书报告420余万字。2016年下学期,教务与学工系统在2015级实验班联合开展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阅读竞赛活动,评出优秀读书报告。

  2016年初,2015级的专业课程考试尝试改革,以闭卷考试加开卷小论文写作相结合评定成绩。2016年5月,在新闻学实验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学精读公开示范课,并以此为契机,尝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课后召开了专业教师座谈会,围绕实验班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充分研讨。2017年下半年以来,积极发动并指导大三、大四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和实践项目,取得了系列成果。2018年,广播电视学专业暂停招生,充实加强实验班的广电人才培养力量。

  人才培养路径创新的初步收获及反响

  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如下成果:

  首先,实验班主持人发表相关论文5篇(其中C刊和核心期刊论文2篇):《“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部校共建新闻传播学实验班为例》《以“两翼四肱”落实“一体双翼”》《大学文科教师的讲义与学术经典产出》《教学成果的学术“成名”——基于新闻学历史经验的一个研究框架》《大学校训与人才培养特色——兼析校训与新闻传播教育的关系》,其中2篇获奖或转载;主编、出版教材2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论著解读及阐释》《报刊评论与深度报道典型案例评析》。

  其次,专业负责人、实验班业务导师分别发表了4篇相关教改论文(其中C刊和核心期刊论文3篇),并有1篇被转载:《“新湖南”媒介工作室的创建与新闻传播教育的新路径》《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创新》《论媒介融合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体系创新》《如何打造新闻教育的“顶点课程”》。

  再次,实验班主持人和主要教师主持的有关课程获评省、校级实验课程、在线课程或精品课程,获批省级教育教学平台。

  最后,实验班学生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如,2015级、2016级新闻学实验班学生共有4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1人次获得教育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朗诵项目一等奖;16人次获得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奖、钱江晚报“弄潮号”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奖,特别是学生王艳华获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一等奖,获“评论之星”称号;2人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3人次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文案类省级奖;2人次获得湖南省“挑战杯”二、三等奖;6人(组)次获得各类省级影视节目大赛一、二等奖;共主持了7项校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和校级社会实践调研项目;多人在红网开设评论专栏;11人在各种媒体上发表新闻评论、深度报道作品50多篇;8人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篇;5人被保送至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1人考入人民日报社业务编制,是近五年来湖南省内高校本科毕业生中的第一人。

  我们总结,新闻学实验班值得在全国同行中推广的经验有:

  首先,在专业整合中探求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新闻传播教育走“厚基础、强实践”的育人路线,已不新鲜,探索路径精彩纷呈,但是从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专业整合的角度探索知识与实践“比翼双飞”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尝试“专业阅读+综合阅读”的人才培养新路径,在国内新闻传播学界还是第一次。

  其次,谋求“金课”的理念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让教师提供更多的“金课”。实验班主持人梳理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理论,第一次从大学讲义与学术名著的一致性角度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并获得了省高等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践行这一理念,已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原著选读、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理论与方法等课程中实现了教学与科研融通的目的,其中研究性教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论著解读及阐释》已经出版。

  再次,培养专精新闻人才的路径和实践具有创新性

  实验班设置政法、财经、社会三个学科平台和新闻评论、调查报道、可视化新闻三个专业方向(三个方向都覆盖报刊、广电、互联网等所有媒体),在宽阔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之上探索使学生在某一领域更趋深化的培养路径,并以双导师制保证了学生在融通之中的深钻精研效果。同时,做好课程知识的“加法”和“减法”:依托学生大量的经典著作的阅读,初步使其形成知识体系和思想;减少、合并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的纯知识内容,史论课程的教学从纯粹的知识讲授演变为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经验分享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018年11月,我们的项目《以“两翼四肱”落实“一体双翼”——湖南师范大学新闻学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项目,并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表彰。在颁奖现场,本成果主持人作了10分钟的经验介绍,受到了当时参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各学校代表的强烈关注。

  2018年4月26日,《光明日报》以《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通识教育17载,不拘一格育人才》为题,全面报道了通识教育成果,其中第一节文字涉及如何克服专业设置过窄的问题,向外宣传了本成果的教学改革理念。中国社会科学网当天全文转载。

  2017年6月,《今传媒》杂志以《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传媒教育思考》为题采访了本成果主持人,详细报道了新闻学实验班的研究与实践。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于7月6日、10日全文转载。

  2019年1月10日,《湖南日报》新闻客户端“新湖南”以《专业整合视野下的教学改革初显成效》报道了新闻学实验班的探索过程及成就。

  2019年4月1日,实验班的探索材料被学校选中,推荐作为教育部高教司于4月下旬在天津召开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专题展览素材。

  2019年9月,新闻学实验班的教学改革探索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全媒体新闻人才培养的新探索

  通过四年的探索,新闻学实验班已日趋成熟,且获得国内同行的广泛赞赏,人才培养效果明显。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班,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实施全媒体新闻学人才培养方案2.0版的新探索。

  第一,从国内到国外,迈向国际化

  未来我们计划,从人才培养国际化要求出发,打造新的人才培养路径,加强与境外高校合作,带领学生到欧美著名新闻院校实地考察与学习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二,从学科平台、业务方向到“微专业”,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三个专业中充分汲取营养,建构微专业的核心素养,拓宽原来各个平台的核心课程;从新闻学专业到更为广阔的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相应的微专业。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实验班学生的广播电视、网络与新媒体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如,从广播电视知识与技能到全方位的视听传播知识与技能,从互联网信息到互联网技术、营销和创意。

  第三,从业务导师到业务方向,因势利导

  改变以前先由学生盲目地确定自己的业务方向,然后再由学院指派业务导师的做法,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业务导师的基础上选定导师,然后再将学生聚拢组成业务方向团队。

  第四,从课堂到课外,加强技术训练

  设立传媒技术导师,引导学生掌握最新技术运用技能。与业界协同培养人才,既请进来,也走出去,挑选优秀学生参加业界举办的假期培训班。

  应对新闻学专业的专业设置过窄问题,我们的上述探索既避免了传统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窘境,又不同于国内一些高校所走的“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路径,它走的是一条“中层路线”,既“多学科”“跨专业”,又让新闻学专业与相关学科与专业充分融合,在新闻学专业内部生成相应的“微专业”。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全媒体新闻传播基本素养,又使之具备新闻业务工作中特有的“看家”本领。

  【本文为湖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融媒体新闻学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新闻学实验班的探索为中心”阶段性成果】

  (作者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青年记者2019年11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