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播:前沿与反思
2024-05-15 10:12:19
来源:青年记者2024年3月 作者:杜鹃
摘要: 智能传播是指人工智能技术所主导并参与的各种传播行为。这些行为既可以在生产阶段出现,例如人工智能生产新闻;也可以在分配和应用阶段
智能传播是指人工智能技术所主导并参与的各种传播行为。这些行为既可以在生产阶段出现,例如人工智能生产新闻;也可以在分配和应用阶段出现,如算法推荐。智能传播已成为数字时代的核心概念之一。
当前,新闻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包括辅助新闻内容创作、新闻选题与角度的筛选、数据新闻、调查与监督报道、事实核查等。这些应用提升了新闻生产效率和规模,但也带来了生产数量和内容质量如何平衡、对新闻组织机制乃至新闻文化的冲击等方面的挑战。未来观察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持续影响,要从其服务于新闻业的核心使命——报道事实、呈现真相入手,围绕实践、协作、价值三个关键领域研究。
今年1月GPT应用商店GPT Store正式上线,使大模型在细分领域的快速高效应用能够落地,也使“大语言模型变小”成为技术趋势和研究热点。复媒介理论为人文社会科学理解大小模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将大语言模型作为复媒介考察,还可以充分考量用户的动态数据、情感体验和社会情境,使人文社会科学能够立足并超越技术逻辑,从而深入理解大语言模型以智能中介和代理的信息方式与数字社会之间相因相生的影响。
生成式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认知风险和主体性危机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连接泛在的信息迷雾破坏了知识的哲学内涵,模糊了创造性的实质与边界,造就了新的“他者”,也造成了人的悬置与衰弱。从神经网络技术的原理和人类认知的实质出发进行考察可以发现,重申人的实践主体性与人类需求的合理规定性,坚持遵循心灵优先和环境均衡,应该成为技术开发与工具运用的基本原则。“回归人的主体”,是AI时代人类的生存法则。
我国智能传播研究已经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基于对过去十年经验的回顾与反思,我们需要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与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宏观语境与时代目标,分析中国智能传播研究的内生障碍与未来进路,阐释智能传播研究同媒介化、智能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智能传播研究与构建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关联。未来,中国智能传播研究的知识生产需要重点面向实践化、自主化与体系化,增强中国智能传播研究的实质性理论进展及其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来源:青年记者2024年3月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