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毕业设计如何做文献综述

2023-06-15 11:17:30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3月下   作者:庄永志

摘要:  毕业设计的文献综述不同于毕业论文,也不能限于新闻作品。

  看了不少新闻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和作品说明,发现文献综述部分还是硬套毕业论文的模板,俨然写论文的架势。很多学校的模板都是为论文而设,虽然封面可能印的是“毕业论文(设计)”,但文献综述部分大多让毕业生填表一般地写下“国内外研究现状”,不区分是以论文还是以新闻报道(也就是毕业设计)申请学位。

  当然,无论论文还是设计,文献综述都是考察毕业生对已有成果的了解、对前人成果的理解与借鉴、对有待拓展的空间的展望;但此研究非彼研究,即使不在字面上区分“研究现状”和“报道现状”,新闻报道的文献综述也要突出这三个内容:

  第一,对已有报道的敬畏。

  如同学术研究的累进,新闻界对同一题材也总会有若干报道,除非某一具体的人和事,否则很少有完全的空白。有一位同学想写家乡的一种手工艺品,一开始做文献梳理,他说少得可怜;其实,就算他没查到具体到他家乡的那种手工艺品的报道,但至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道数量很多,其中大量涉及类似的手工艺品。

  做文献综述,轻易不能说“对某个领域或某个题材的报道尚属空白”之类的话,这可能暴露作者的视域狭窄,甚至使作者显得狂妄,尤其是某个领域或某个题材已经存在公认的经典。如果写地震救灾而不读、不提钱钢的《唐山大地震》,如果剖析犯罪者心理而不读、不提卡波特(Truman Capote)的《冷血》,如果写战争对普通人命运的影响而不读、不提赫西(John Hersey)的《广岛》,不敢说这样的学生如果顺利毕业意味着文凭注水,但至少他的开题报告或设计说明真是太水!

  “太阳底下无新事”,新闻实务,也像学术研究一样,各种题材各类现象,多多少少都有前辈记者和非虚构作家留下的心血之作。新闻后学一定要读要看这些作品,虽然不可能对这些作品一网打尽都看完,但最早的、最新的、最有影响的(自然也包括坏的影响)作品,尽量不要遗漏。

  第二,获得的报道启示。

  文献梳理不是著名记者和非虚构作家的名人录,不能简单罗列一些篇目或书目的内容简介,毕业生要从专业的角度展开叙述、展开评论。

  要边概括边分析这些重要作品的报道角度、采写方法、完成过程、体裁样态有什么特点,可以如何借鉴;也可以分析这些作品的局限甚至不足。

  这些分析当然要建立在精读或泛读报道文本的基础之上,但也要借助作者的手记、自述、访谈、传记以及他人对作者和作品的研究;这些也是重要的文献。

  第三,自己的报道的追求。

  文献综述不是颂词不是檄文,某种意义上也是作者自己的宣言。

  读来看去、写来写去,综述最终要指向、要走向作者自己的创造。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一样,辉煌成果的背后都是一代代记者和未来记者一篇篇扎实的报道的寸进之功;这其中,将来可能就会有作者自己的这篇毕业作品的贡献。作者可以在文献综述中解析要报道的题材领域还存在哪些拓展和创新的空间——从人物与事件的新颖性和代表性、作品形态的新尝试到主题的扩展和深化,都可以大胆探索。

  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做毕业设计的文献综述当然首先要看要读新闻作品但绝不能只限于新闻作品,还需要读专著、读论文、读相关政策。新闻专业的大学生对将要展开的报道的思考不能仅限于阅读以往报道,还要阅读相关的研究性著作,这些文献不仅能在认知上帮助自己更准确、更深入地把握拟报道内容、有所突破,有些文献的作者还可能成为采访对象,有些论述还可能成为引文。

  (作者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焦点访谈》前主编)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3月下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