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列宁:对地方经验的研究要具体、再具体

2023-02-10 11:48:48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1月下   作者:许红玲 陈力丹

摘要:  题 注:列宁1922年4月12日致时任副农业人民委员、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恩·奥新斯基的信,是他生前最后一次集中论证苏维埃报刊。

  题  注:列宁1922年4月12日致时任副农业人民委员、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恩·奥新斯基的信,是他生前最后一次集中论证苏维埃报刊。此信集中反映了列宁对于报刊联系群众、深入实际的认识:报刊工作者不应该害怕家丑外扬、回避真相,而要敢于深入基层,通过对地方的实际做法、详情细节的研究,切实反映基层值得借鉴的经验、反映突出的矛盾。他注重典型实例,但他强调是普通而不是极端的实例:“要广泛介绍并大力宣扬任何一个表现稍为突出的地方工作人员,把他树为榜样。”



▲ 恩·奥新斯基(1887-1938)

  1922年4月12日

      抄送:(1)《真理报》编辑部

         (2)斯切克洛夫①同志

         (3)李可夫②和瞿鲁巴③

  奥新斯基④同志:

  非常欢迎您在今天的《真理报》上发表的文章《地方经验的新材料》。我们最缺的正是这类文章,我认为每个人民委员部都应该“设置”一名政论家(同人民委员部和人民委员的工作有最密切联系的人)来撰写这类评论。

  我们这里最糟的是,报刊上空泛的议论和政治高调太多,而对地方经验的研究却非常缺乏。无论是在地方上还是在上边,都有反对如实公开、如实评价地方经验的强烈倾向。他们害怕家丑外扬,害怕赤裸裸的真相,回避真相,“瞥上一眼便了事”,像托洛茨基⑤同志恰当地形容的那样,只是浮光掠影地瞥上一眼。⑥

  对地方经验、详情细节、实际做法、实际经验的研究要具体、再具体,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既深入县的,也深入乡的、村的;要分析:在什么地方、什么人、为什么(用什么办法)能在极度贫困和经济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取得实际的、虽然是不大的改善;不要怕揭露错误和无能;要广泛介绍并大力宣扬任何一个表现稍为突出的地方工作人员,把他树为榜样。这种工作做得愈多,愈是深入生动的实际,使自己和读者不去理会莫斯科臭文牍主义者和臭知识分子⑦(总之是苏维埃官僚主义分子)的污浊空气,那么我们的报刊和我们的整个建设事业就会愈有成效地得到改善。

  再次欢迎您的创举,衷心希望您朝着这个方向更广泛、更深入地继续做下去。

  致共产主义的敬礼!

  列 宁

  (中译文采自《列宁全集》第2版增订版52卷384-385页。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根据《列宁全集》第5版俄文原文对个别词做了补译。文中黑体字为原著中原有。)

  注释:

  ①斯切克洛夫,尤里(Стеклов,Юрий 1873-1941)—— 1893 年参加革命。十月革命后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这时他是《消息报》编辑。

  ②李可夫,阿列克谢(Рыков,Алексей 1881-1938)—— 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1899年参加革命。十月革命后先后任内务人民委员、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和主席、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38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决。1988年恢复名誉。

  ③瞿鲁巴,亚历山大(Цюрупа,Александр 1870-1928)——1898年参加革命。时任苏俄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和劳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④奥新斯基,恩(Осинский, Н.1887-1938)——苏联经济工作的领导人。1911-1914年参加布尔什维克《明星报》《真理报》和《启蒙》杂志的工作。1921-1923年任副农业人民委员、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1932年获苏联科学院院士称号。1938年被打成托洛茨基分子而遭处决。

  ⑤托洛茨基,列夫(Троцкий,Лев 1879-1940)——无产阶级革命家。苏维埃俄国外交人民委员、苏俄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27年被开除出党,1929年被驱逐出苏联。1938年组建第四国际。1940年8月21日在墨西哥被苏联特工拉蒙·梅尔卡德尔杀害。

  ⑥《列宁全集》中文版第1版36卷600-601页收入此信,但删去了“像托洛茨基同志恰当地形容的那样”一句。

  ⑦这里的俄文原文是вонюче-канцелярский и вонюче-интеллигентский。漏译了两处“вонюче”(臭)。已补。

  [编辑和注释:许红玲(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陈力丹(四川大学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1月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