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王建珂:推动创新,还是宣扬作秀?

2015-05-30 17:43:23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王建珂

摘要:

  文/王建珂

  不久前,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人代会上,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治作了一篇洋洋洒洒600言的“五言诗”报告。这本来就是一件奇事;更让人不解的是,这个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竟然受到不少媒体的赞扬。有的说报告“文风清新,诗韵依然,听起来耳目一新,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说:“文风朴实、言之有物”、“平仄掌控、措辞拿捏、文本把握等等难度可想而知,这样一韵到底的诗文报告,没有非凡的材料概括和文字驾驭之功力,又岂敢问津?何况李治先生是独立操刀,并没有借助‘写作班子’,这两把刷子委实不简单。”对报告人“敢于开风气之先的勇气”,更是表示钦佩。

  笔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只有《齐鲁晚报》等少数媒体对这篇报告提出质疑。该报在题为《报告写成诗,有才太任性》的评论中指出,一些党政机关为了让面向群众的公文受到更多的关注,或是想借助公文表现自身作风的转变,就把格式上的变化当成了突破口。从最开始的“凡客体”到“淘宝体”,从“甄嬛体”再到复古风的“五言诗”,有些公文变得越来越不像公文了。这样一改,新颖之处有了,但公文的表达效率降低了。为了看懂公文,公众不得不去了解所谓的网络流行体,或额外做一些“翻译”的功课,信息公开客观上打了折扣。公文代表的是发布机构的官方态度,既不是张扬个性的平台,也不是卖萌撒娇的窗口,必要的规范是不容突破的。群众乐见的是内容言之有物,减少官话、套话,而不是仅在格式上创新出奇。

  笔者赞赏这类批评“诗歌体”报告的评论有眼力,同时对其中说作者“有才”、“花了大工夫”不敢苟同。从网上发表的这个“报告”看,根本算不上诗歌,不过是一大篇顺口溜而已,其中空话不少。如:“真功下基层,从简去调研。/脚底沾上土,心和民众连。/硬功促文化,机关面貌变。/以文鼓舞人,德治融心田。/软功育干部,带人是关键。/激扬精气神,团队活力显。/巧功建机关,上下把事担……”请看,其中有多少实质性的内涵?“才”在哪里?

  据作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去年的报告也是“五言诗”,花了三天时间写成,今年的报告则花了一年时间。这“工夫”如果花在钻研中央精神、了解实际情况、悉心倾听民意、寻找工作中的关键问题、研究今年的工作重点和创新工作方法上,那是花对了地方,如果主要在寻章摘句上花工夫,则是走了歪路。

  诗歌是一种文学样式,文学的基本特点是形象化。诗人、评论家何其芳说过:“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则是何其芳指的广义的散文,应该和诗歌有很大区别。

  确实,时下有些公文,包括人大会议上的报告,存在空话、官话、套话连篇,甚至千篇一律的问题,不受干部群众和代表委员欢迎。文风是思想的外衣,是作者思想的直接反映。文风也反映了党风政风。刻板、空泛的报告,是形式主义的表现;这种所谓“五言诗”报告,同样也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某些报道中说的“受到代表委员欢迎”,恐怕并不合实际。

  与此有些类似的是某些媒体宣扬的“创新”的教师评语、试题等。有一篇题为《期末评语亲昵俏皮也很萌》的新闻说,某小学期末评语悄然华丽转身,“亲”、“么么哒”等网络用语随处可见,某中学的试题、答卷评语,也充满了网络红词,以此取得学生的追捧。笔者不否定这些教师以此拉近师生间距离的初衷,却反对那些空泛的评语。评语最主要的要求,是准确、客观,指出学生的长短和努力方向,试题的主要要求,则是能够测验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如果把功夫主要下在多用亲昵词语上,也会流于形式。

  文体是为内容服务的,必须同内容契合。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学校试题和教师评语,都属应用文。应用文是为实现特定目的服务的,因此其写作动因与目的十分明确,语言表达要规范、庄重、严密,工作报告等应用文还有比较稳定和通用的格式和体例。当然应用文的写作也要创新,但这种创新不能脱离写作的动因和目的。否则,就有作秀的嫌疑。媒体要积极推动创新,而绝不能宣扬作秀。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新闻系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54月下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