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媒体业务不挣钱了咋办

2016-11-01 17:19:27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0月下   作者:叶铁桥

摘要:  今天,想通过媒体业务来实现商业闭环的人,都得重新想想出路了。

  10月中旬,纷传北京著名都市报京华时报在创刊15年后,将停止出刊,部分员工并入北京晨报。

  站在这个时间点上,也许我们该重新审视腾讯网前总编辑王永治的警告:到2018年,很可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纸媒会“关停并转”(这里的纸媒主要是指纸质媒体的形态),25万从业者多数将在2017年到2018年下岗。

  纸媒会落入这样的境地吗?

  最近,我采访了某著名都市报的总编辑,她没有讳言“报纸这样一个载体肯定会越来越弱势”,但她认为,内容转型没那么难,“不过,难就难在把报纸广告的收入复制到新媒体上来,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突破口”。

  这位非常纯粹的新闻界老兵,带领这家报纸成为中国最好的新闻纸之一,但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感觉非常吃力。在大众传媒的巅峰时代,有好的内容生产,就会有不错的发行量和影响力,由此就能带来丰沛的广告。在这一经典模式仍能成立的时代,她所领导的报纸,日发行量几十万份,年广告收入高达10多亿元。然而到了今天,这位总编辑却喟叹道:“光我们报纸旗下的微信公众号粉丝就有四五百万,微信上每天的阅读量远远超过发行量,但是我们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声音连1%都没有,这就是很尴尬的一件事儿。你要做到像腾讯、今日头条那样,做到亿级的日活量,才可以做到那样的广告收入。我怎么可能跟他们比,我拿什么做到?”

  她的报纸并没有放弃努力,仍在全力以赴谋求转型,布局也很宽,视频、客户端都在做,有些还是大手笔。但她仍然对前景看法谨慎,因为当下的布局没法马上见效,设想出来的道路是不是通衢大道,还需要被验证。

  她也会羡慕那些获得政府资源的媒体,他们能拿到地铁或户外广告,有些甚至能拿到地,或者做产业园,“都活得挺好的”。“媒体到最后在整个这种互联网经济里头,我觉得是要供养的。”她深有感触地说。

  传统媒体在经济上的衰落,首先是从广告开始衰落的。原来的商业闭环被打破后,工资福利上没法让从业者生活得体面,行业优秀人才规模性外流,新闻内容生产能力和水准大幅下滑,使得恶性循环不断加剧。

  可能有人会争辩说,互联网企业对版权肆无忌惮地侵犯,是媒体遭遇困境的根本原因。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根本原因。随着内容的社会化生产不断加强,跟UGC产生的海量内容比,媒体PGC产出的内容只是沧海一粟。即使版权保护得再好,即使互联网企业愿意拿大价钱购买独家内容,但跟维持一家媒体生存的成本比,卖内容的收益只是九牛一毛。

  如果能靠卖内容过得不错,那西方国家的纸媒就不会有危机了,因为他们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众所周知的是,纸媒的危机是全球性的。放眼全世界,还没有一家纸媒敢声称摆脱了困境,甚至没有一家纸媒敢声称找到了转型的路径,全都在摸索、尝试,或者说——只是在挣扎而已。

  内容转型易,变现转型难,也体现出了传统媒体在体制上与时代格格不入。一个明显的例证是,近年来内容创业者崛起,一个微信公众号年收入上千万元甚至被资本市场估值数亿元的情况不乏其例。内容创业者们围绕微信公众号多方开拓,做得风生水起。相反,媒体做的微信公众号,虽然也有靠卖广告年收入上千万元的,但没有一个在周边开发上做得有创造力。说到融资,虽然有资本可能真想投传统媒体做的新媒体,但囿于体制很难投进去。而且,内容创业更适合小微团队做,难以承载一家媒体的转型重任。

  媒体也不是不想做平台,有很多媒体做了尝试,开发了新闻客户端等互联网产品。结局大家都看到了,没有哪家蹚出了一条路。

  在现时代,媒体业务确实很难形成商业闭环,也很难让一家机构通过媒体业务养活自己。那些活得好的媒体,大多是靠其他业务“反哺”。国内的报业集团像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前者有游戏平台“边锋”“浩方”的输血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后者有黄金地段的产业园,所以处境都还不错。

  国内几家科技媒体像36氪、虎嗅等,只有36氪是不靠媒体业务挣钱的,反而它的媒体内容做得最出色。

  不挣钱不代表没价值,媒体作为连接器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今天,想通过媒体业务来实现商业闭环的人,都得重新想想出路了。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官微运营室主任)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0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