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张涛甫:市场圈栏里的专栏作家

2011-10-24 09:25:17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张涛甫
  这年头,作家不像以前那样吃香了。遥想当年,作家牛得很。记得在中学语文课上,课堂成了我们朝圣作家的道场。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是一个特大号的作家粉丝。提到作家,他的那双小眼睛就会放射出100瓦的亮光。鲁郭茅巴老曹,外加第二、三梯队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什么的,当然还少不了狄更斯托尔斯泰莫泊桑欧·亨利福楼拜之类的海外团队,他说书似的,像比自己的家谱还清楚。我们语文老师物色语文课代表,也是看谁肚子里装的作家多。当然,我只记得周树人周作人李芾甘之类的“大路货”,因此,我做不了语数外三个代表中含金量最大的语文课代表。有一次,一位刚获得过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作家祝兴义来到我们学校做讲座。这一天成了我们的节日。我们真以为,这位传说中的作家是扇着翅膀从天上下来的天使。这次亲眼见到活的了,就落在我们的鼻子底下,坐在我们前面十几米的讲台上。能不觉得传奇么!
  那是快三十年前的事情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作家行情也从牛市逆转为熊市。人们常把“作协”与“足协”捆在一起调笑,搞得很多作家不敢把“作家”名头写在名片上。
  但这年头,专栏作家却风光得很,蝗虫似的,在媒体庄稼地上,互联网的汪洋大海里,随处可见。这跟作家的运道形成强烈的反差。如果一个人在名片上写上专栏作家,我一般会多看上几眼。那些真正的作家,看上去则是灰头土脸的,像从中世纪的城堡中走出来的,怕见光。而专栏作家则不,他们到处风光。专栏成了专栏作家的通行证。他们出现在形形色色的媒体上,穿梭于大大小小的场子之间,不是说专栏的档期太满,就是说生活的档期很满,恨不得把月亮当太阳使,把夜里的时间贪污挪用了。
  如今的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若没有专栏作家的专门场地,这样的媒体也许就不好意思办下去。
  专栏作家的兴盛,得益于媒体的繁荣。社会开放,倒逼着媒体的开放与开禁。人们爆米花一样膨胀的信息需求,吸毒一般的娱乐欲望,刺激媒体数量的激增,追逼媒体版面的扩张。以城市为中心,媒体发展比城市扩容还要快。一个城市就有好几张本地媒体,再加上外地媒体,花花绿绿的,在城市街角的报摊上,大摇大摆地摆着pose。媒体多了,版面多了,竞争就厉害。在有的城市,媒体竞争可以用“血拼”来形容。这就为专栏作家带来大量的利好。几乎在一夜之间,冒出了那么多专栏作家,像夏天暴雨前的蜻蜓。对于媒体而言,有专栏的要上,没有专栏的创造条件也要上;对于写手而言,有条件的要写专栏,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写专栏。也就是说,不上专栏的媒体不是好媒体,不想做专栏的写手不是好写手。
  今天的专栏作家,很多是当年想做作家而不得、做作家未遂的一拨写作者。早在作家大红大紫的年代,有理想的青年都不会想到要做房地产商。这太俗,形而下,大家都想做作家。但毕竟作家的坑位太少,尤其是“作协”的坑位。于是,很多人就把作家梦扼杀在半路上了。如今,拜社会开放和市场开放所赐,这些人埋于内心深处的作家梦,成为一夜春来的梨花,迅速绽放开来。
  此前,专业作家多是寄生在计划体制的圈栏里。作家们的写作生活是“计划生育”。因此,他们是整个国家体制的专栏作家,集体用一个名字,被圈在“作协”的专栏里。
  如今,专栏作家们,是生活在市场的圈栏里,可以“自由”写作,甚至他们还可用另外一个身份:“自由撰稿人”。但这只以“自由”来自恋的写作,并不是“我手写我口”,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市场的圈栏虽说很大,还是有栅栏在远处拦着。且不同的媒体,会有不同的约束,乱来不得。就像是阳澄湖里的大闸蟹,不要以为整个湖都由你爬。有很多网子扎在那里呢,如果走远了,就撞在网上了。
  如今专栏作家虽然规模不小,但优良品种不多。很多专栏作家,都是在专栏里做练习。写得很多,很卖力。有的专栏作者一天一篇,写日记似的,甚至有一天之内赶几个专栏场子的,像热恋时写情书,广种薄收,成色好的不多。这与专栏作家的先天不足有关。改变需要时间,假以时日,等新一代专栏作家“出栏”,也许境况就会不一样了。我们等着吧。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9月下

来源:

编辑: